![]() 道走阴阳,互相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故人亦有阴阳相伴。身之栖所,顺天承地;心之栖所,天地万物。阴阳之变,不定而化,孕育万物,有始有终。万物亦阴阳互补,可得同类,唯人独具天灵,可平衡万物。反之,万物亦可影响天灵,使之变化万千。阴阳之理,独阴不长,孤阳不生。阳阴互接,中和所在,顺理而生……阴阳捭阖之道。 第一回合,文武并兼开山门。 鬼谷,为师教你武功之时,就说过身心二字,你虽身体练得轻盈,可心却沉重。只有身心合一,才有大成。阴阳瞬息变化,仅知语句不谙其精,如何掌握玄学之妙!这里就是你修心之所,悟道之地。此洞乃黄帝问道觉理之所,早将心法化作谷中景致,灵性天成,你既有缘于斯,悟道定能事半功倍!尹喜先师的声音清哳地传了过来,鬼谷子赶忙收敛住神思。 尹喜先师:学道,明道,人人均皆可以,但悟道却仅非言语所能尽述,你可记得?鬼谷一阵兴奋叩首回答:感谢先师良苦用心,弟子谨记!请问先生,弟子从哪里开始为妥?尹喜先师:为师都教你什么了?鬼谷子说到:自从华夏神州,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伏羲八卦,炎帝肇始,黄帝大战蚩尤立国,五帝承天禅让治邦,直至夏商周以及春秋以来的所有典籍。 尹喜先师:还有呢?鬼谷子接着回答:先生先师老聃传授的《道德经》和先师亲自撰写的《文始真经》;武功刀剑之术,易经阴阳之理,以及天象星宿之变化术数。尹喜先师:道在一切之中,你所学每一项都有大道蕴含在其中,有形并非道,无形才是道。你问为师修炼从何处入手,其实你刚才所言所述皆可切入。自现在开始,你可闭户思考,一项不得错过! 云梦山习武台上,一老一少挥剑厮杀着。剑光闪闪,身影迷离;一会绕树飞腾,一会高石争抢。双方剑来招往,互不相让。云梦山习武台边,尹喜先师和青岩道人正注目观看,颔首默肯,会心对视。青岩道人微笑着对尹喜先师说:尹喜弟子,果然非凡,看来你没少倾心相授!随后青岩道人又端起茶盏品味起来:弟子厉害,你这云梦山山茶也不错,苦中带甘。 和鬼谷子正在习武台上切磋剑术的正是墨家创始人墨翟。尹喜先师也被其精湛的武功剑法深深折服,敬佩之言溢于言表:道人切莫过誉,我看这位墨翟更不简单,虽有些年纪,可身法依然稳健,实属难能可贵!青岩道人放下手中茶盏说到:此人粗茶淡饭,周游诸候。不过自创门派,以天下大爱、平等、非攻游说各方。尹喜先师:自立学说?比我道家如何? 青岩道人回答到:万项学说,皆来自道源。道源虽广,非常人能诠释,必然要分成细流。你还当记得当年孔丘追赶老子问道一事?尹喜先师:当然记得,我就在师傅身边,孔丘听讲三天三夜,最后总结到:听君一席话,胜读万卷书!青岩道人看着尹喜微笑着说:等他们俩回来,我们也听听他们两个的见解。尹喜先师当然明白,这是道人要考察自己的课业。 ![]() 第二回合,墨法道家齐相论。 喝茶间墨翟和鬼谷己来到跟前。两人脸色红润,气不长出,衣衫整齐。盈盈笑色之中,充满敬意和自信。尹喜先师微笑示意两人落座:墨士武学堪深,代我指点弟子,尹子感谢了!请用茶。墨子:翟长鬼谷多年,炼就此能才与他平手,实属已败。青岩道人爽郎大笑:墨子谦卑,天下尽知;墨子非攻,魏宋留名;墨子兼爱,苍生欢颜。不知如何相论儒法道? 墨翟把剑放在一边,饮口茶后起身走向习武台边,指着对面山上的树林说:请看,同在一面山坡之上的树木却有着三种不同的层次,为什么?因为它们距离山下溪水的远近和接受阳光的强弱有所不同,从而成不同层次的气象。同样,诸候王者亦是如此,有近儒家,有近法家,有近道家,有近杂家等等。近一家则疏几家,为什么?各家皆不相容,独尊自我罢了。 儒家讲天下礼义诚信,可诸候自周幽王被杀以来,已是不礼不义在前,贪功求利于后,让他们效法儒家,未免虚幻;法家追求依法治理,严苛规章,苍生一律平等平等,可诸候贵戚自比天成,法只可抑百姓,不能上大夫,岂不是戏法,故法家未免偏袒;道家追求自然,强调无为在先,可惜需要时间太长,现天下急功近利者多,何人敢效用,故道家未免玄异。 墨翟停顿一下,走回座位端杯呷茶,接着说:唯有大爱能让天下太平。君大爱臣子,臣子更爱百姓,这祥政令才能统一,齐心博爱,怎能不安定长久?尹喜先师和青岩道人点头微笑,又都用期待的眼神看着鬼谷子。鬼谷子心领神会站起身来,指着谷底溪流,娓娓道来:百水汇溪,涓涓而下。石阻滩拦,终去江河。冰雪云雾,只是不同衣衫而已。 儒家,法家,墨兄所论其实更为一家,即是道家。之所以有所不同,衣衫变化而已。大道无常,变化发展,岂能用一家固定!只有审时度势,相机调整,才能永遵道法自然之理。刚才墨兄所言博爱,确是好理,可当今诸候,连名利皆不舍得,何谈舍爱!要想天下弭兵安定,还需利用诸候贪欲名利之势,以贪治贪,以幻治幻。 昔日先师说过物及必反的道理,把贪欲和战争发展到顶峰岂不就是一统和弭兵。那时才能谈儒家,法家,道家,及墨兄博爱之说。道是理,所达某种程度是术,当今乱象,要想安宁,更需一种术法。定要有聪慧资质之人掌握,才能治世,才能救天下。墨翟很敬佩鬼谷的论述,他也在寻找着这种术法,进而追问鬼谷:那这种术法具体是什么? 鬼谷子回答到:我也正在探索,但我确信一定会有。这就像墨兄的妙手一样,定能打造出攻城的云梯!青岩道人脱口而出:理越争越明,术越谋越深!尹子邀我来云梦山,不虚此行!鬼谷,为你寻找的术法,我又能做些什么?鬼谷起身施礼:弟子想学上古兵法谋局布阵和黑白对弈乐律琴瑟!青岩道人听完皱眉,又扭头看看尹喜,恍然大悟。 ![]() 第三回合,修身养性阴阳法。 鬼谷到了悬崖边,三面深崖,他有些惊慌。稍稍稳定心神,仔细看去,豁然开朗。他大喊到:阴阳图!下面河水正好走过山丘阴阳中曲线,阴极阳光不到,阳极光线明亮。长桑君笑了,他扶住鬼谷的肩膀:天下万物皆由阴阳合成,阴阳失衡,自是得病。天地由无到有,万物伊始。人失阴阳,万物都能善补,只因人有杂欲,才加重失衡,病深而痛。 紧接着长桑君转身回到草药处看了看,丢出几种,把余下的放在石凹里,对鬼谷子说到:这云梦山中的鬼谷墟乃是仙乘福地,天机只能以物示人。若有大智大贤者,自能观其妙理。看来你心性未到,还需慢悟。我所教你的医病之术,首先要用真气行进于病者体内,察其藏府阴阳,然后按方才能对症施药。我这次让你采这些草药,都是给你所用。 鬼谷子疑惑的望着长桑君:先生,鬼谷并没有什么病啊!长桑君从随身的布袋中拿出一根药箸,将草药捣碎,起身看着鬼谷:你真气尚少,所谓福地,已供你增加真气之草,只是你不知道而已。记住我让你所挑选草本,日后常服,身心自然知晓。另外你还需要记得,配药煎药之水极其重要,你身在其中却不知。最好的水为无根之水! 鬼谷子更加疑惑,继续追问:何谓无根之水?长桑君说道:水未至地,谓之无根,竹木花草之朝露是也。天下无根之水,以云梦山最佳。边说边将细碎的草药装入拿出的小灌里,将葫芦里的水倒入,拌匀。喝下看看!长桑君把灌递给鬼谷。鬼谷子疑惑地看看灌子,又看看长桑君,还是一口喝下。两人沿山路慢慢走着,霞光照耀山河。 云梦山,秋高气爽,景色宜人。鬼谷子越走越觉得浑身有劲,一股气息冲破任督二脉,周天畅游。他一提气,身子轻盈,脚一用力,竟一步跃出丈外。鬼谷高兴地奔跑起来,转眼消失在树林之中。远处山谷里,传出鬼谷的一声声长啸。长桑君看看身旁的尹喜和青岩道人微笑着说:想学治世本领,还需了解世间百态!两位先贤点头肯定。 ![]() 第四回合,君王之道论天下。 鬼谷学道数载,亦得些许见解。诸子所言虽与鬼谷有些出入,却也有不谋而合之处。他伸手指向对面的青龙山。此山峰之上,可观云梦山远近,故想览云梦全貌,诸人皆知登顶。而云梦山谷之人,长相了解,便择近路,虽有险势阻拦,但能半日往返。山外来客,则多以目视观之,先取道低峰,迂回而上,平坦无险,却需整日才还。 然谷外山民,却另辟小径,或追羊群而上,或捕山珍而登,皆有不同之路。所以,鬼谷常常思想,众人都明一理,登高望远,可登山途径随人。吾曾问过众人,为何非取此路?答曰,身处之地不同,登峰目的不一。鬼谷这才明白,人人皆知登高望远,却在上山之途中,有顺看花草者,有顺睹险峻人,亦有顺牧之人,亦有寻奇之士。 鬼谷想说,这众人皆懂之事,即为道,道法自然,道显天地。人与天地之中,不以天地为师,何得见道?诸子之论,实则是知道,懂道,更欲顺道。只是顺道之时,所取路径不一,所见景色不一,所感之言不一。故以是非称之,不敢苟同。时下诸子之说,争论乱世治理颇多,身在王庭之侧,企盼王者纳谏,未免难脱取悦承欢之嫌疑。 君王之道,亦非所说天道。顺道之人,尧舜自兴,逆道之徒,桀纣自灭。诸子皆想寄贤德君主之下,却不想造贤德之世,何来所立之说长久,何来人性顺道而为?依田子所说,齐王有道,诸王皆有道。而战乱不止,民不聊生,熟之无道?齐草、燕草,何异?魏人、秦人,何异?楚天、赵天,何异?具皆无异!道使天地大化显之矣。 更何况,诸侯各王兴起之时,却亦是大周天子失道之际。道含阴阳,互转成势,正是得极必失,乐极必悲。道含谐和,平等互生,正是君臣互爱,贫富互尊。而诸王之道,起于私利。蠃众跟随,是以名利与之,兵戈加之,岂可如真道,窃名欺世之类。道为包容,效法自然。自然昭示万物,平等互利,共荣谐和。 有道之士,为此而生,乐此而去;无道之人,驱身为利,奉迎为名。诸候争伐,皆无道之举,细品众生,熟不愿息兵罢战,来去自由。正如庄子所示,飞花似蝶,驱身似梦。诸位各立一说,开自家之言,可为天下人尊为圣贤。然鬼谷虽有博论,无非承传先师之道,精进求索,略有所悟,倘能实现心中抱负,足矣。 鬼谷授学,亦时刻感念苍生,先王虽夺王位动兵,而传让王位亦动兵,虽有动乱,其意不一。法典甚好,平等诸人,包纳百家,大道之理,大王亦大道之君。鬼谷求之久亦,可诸候并不会循之而敬,反倒会闻之而攻。依法虽好,不是最高。若能使苍生皆悟大道而循之,天下自是和谐,法典有无则不足为要。弭兵安居之道术是有艰辛,但不会久远。天道人道,即苍生之道。何以为?唯天下一统。 ![]() 第五回合,聚散两全论财富。 为师曾授商学与计然。计然贫困无资,困于友人之舍。思五日起身便出,集秋风落叶而换得雪地牧人无用皮张,再转军前,制软甲而得冶铜之所。后竞能富足一方,掌控举国物之行情。为师赐其十法,计然唯用两法。后计然授徒范蠡,范蠡仅使三法,便富可抵国。范蠡能以家资助越王勾践战胜强吴夫差,又舍大富大爵,埋名齐地。 未几春秋,又富裕无比,可其再散财百姓。后转至荒野之地,本欲无为,却又得养殖巨利,再富列国,号送陶朱公。然而,范蠡再散家资,远走他乡,不再经营。你可知为何?吕不为被鬼谷师傅的一通言辞和反问搞得一脸茫然,怯怯地回答到:聚富已不容易,可范蠡却三聚三散,不独享富贵,弟子实在不知其中所为所由若何! 鬼谷子接着上文继续:商学如诸子百家之言,其大道一脉,术学而已。遵之,则行其如水去低洼,物择需用,视美玉金器如粪土。逆之,则行其如拉木上山,便见点点铜资亦为珍宝,匿藏积厚。商学顺应大道,商者便出贤德,贤德之人自得苍生随之,何惧无贵。商学逆应大道,虽富却险,虽贵却短。若想长相富贵,必有贤德道心。 吕不韦用心吸收着师傅的谆谆教诲。多年过后,有人拱手问吕不韦:燕王赏你千金,你却散于百姓。后来赵都,却又营商谋利,这是为何?千金本已够你受用几代,何必再行劳作?吕不韦拱手一笑:为商之道,不在私积几何,而在互通有无,与人方便。故商者不观舍金,只看奇居,是以此修商者贤德。不韦自知德浅才薄,散金劳作皆为修养自己而矣。 更有后生不解其中真义,进而反问:听闻吕兄曾求师鬼谷子,其弟子皆为列国显赫之人,吕兄为何不投奔其下,亦可封候拜爵?吕不韦想都未想本能反应:不韦正因得鬼谷先生传授钱经商道,才有我之成就。行行皆有王贤圣者,乃自修而成,非他人能代修。当今天下,虽不以商为贵,但他日必可逆转。所以,先生曾赠我奇书鬼谷钱经十三篇。 众人惊奇地问道:鬼谷子乃奇门绝人,吕兄竟有传世无字天书遗本?吕不韦淡淡一笑:这有何大惊小怪!先生所著钱经商经,将秘籍内藏于其中,弟子们虽曾偷看过,却各得少许妙理,不能全解。故先生独赠书与我之时,再三叮嘱,只可转有缘贤德之人,不可与鼠辈名利之徒!围观的众人默言不语,心里却惦记着那本绝学奇书……跟随禅门商道持续修为,一起开启财智之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