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年前的帝王“代笔”,能在芝麻上写字,董其昌来了,也要避其锋芒

 墨品书法网 2023-09-25 发布于北京

近几年在书法拍卖市场中,《石渠宝笈》中收藏的书画名作,都成为了热点,频频被翻倍卖出高价,成交价基本在500万左右,向上达到千万。

此书编订于乾隆十年(1745年),包含了当时宫廷收藏的44卷书法作品,例如唐伯虎的《松崖别业图》、董其昌《疏林茅屋图卷》等都收录其中。

除了这些名家书画,还有一个人的作品,引起大众的特别关注,近几年拍卖势头尤为猛烈,此人就是“三董”之一董邦达的儿子——董诰。

他自幼在父亲的熏陶下,养成深厚的书画天分跟感悟能力,22岁中举,24岁参加科考成为“探花”,授翰林院庶吉士,后来被提拔为军机大臣。

并因卓越的书法,成为200年前乾隆帝钦点“代笔”,史料中记载:“予八十有三,不用眼镜。今岁诗字多,艰于细书,命董诰代写,亦佳话也!御识”。

帮助他在名家真迹之后题跋,习得一手精致优美的“馆阁体”,但是董诰的“馆阁体”跟大众印象中的有所不同,在学书者的固有思维中。

“馆阁体”相当于古代的“印刷体”,用笔一丝不苟,章法板正规范,没有灵巧的变化跟意趣,被一些专家嘲讽不算艺术品,但董诰的字并非如此。

他曾以“二王”古法为宗,不仅坚守了严谨的楷书法度,还能在浑厚端庄的姿态中,展现出飞动秀丽之美,点画变化较为多彩,蕴含着生机跟活力。

算是清代“馆阁体”的典范,其小楷功力就更是精湛,能在微小中展现宽博,甚至他能在一粒芝麻上写出“天下太平”四个字,点画依然保持精准优美。

这种功力在他的《书刘勰文心雕龙》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此作是南朝文学家写的文学批判性著作,此卷共计840多字,单字仅有1厘米大小。

卷中字体法度严谨,形态规范端正,用笔舒展大方,笔力劲健匀称,点画瘦劲轻盈、神采飞扬,还有几分行书的飘逸洒脱,呈现温和清秀之美。

风格精彩纷呈,把实用性跟艺术性融合在一起,在当时的人看来丝毫不输于古人,甚至就算是董其昌来了,也要避其锋芒,值得我们钻研学习。

时常临摹,可以增强点画的准确性,提升对于字体结构大小、疏密的布局,逐步精化自身书艺,还能体会魏晋时期婉转秀逸的多变气质。

防止书法风格单一,走进板滞拘束的弊病中,在之后深入晋唐、董其昌、文征明等人书法时,也能更加轻松顺利,是一卷不容错过的小楷范本。

真迹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经多方努力我们对董诰的《书刘勰文心雕龙》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

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目前还推出一个经折装,采用了翻折的设计,占用空间较小,不仅容易保存临摹,查找跟随身携带也十分方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