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嘲 平生仰慕郑司农,自小心追天外鸿。 走笔誓齐三万纸,思经欲撞一千钟。 光阴只是几番惰,功业竟差过百重。 我仅河边武昌柳,人为岭上入云松。 【注释】这首诗作于2023年9月22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平生非常仰慕郑司农,从小就雄心勃勃要追赶天外孤鸿。写文字的时候发誓要平齐三万张纸,思索经典想要撞他一千口钟。光阴只是几番懒惰,功业竟悬差过了百重。我仅仅是河边的寻常武昌柳,人家却成了大岭之上的入云青松。 首联中的“郑司农”,指汉代经学家郑众。因其曾官大司农,故称。后亦用以称誉博学的人。见宋代诗人刘克庄的《锦湖新亭告成宸翰大书水村二字以落之二诗》其一:“暂辞玉笋眷犹浓,朝野皆知不世逢。贺老曾求湖一曲,希夷亦乞华三峰。凤衔奎墨飞华扁,虎拜觚棱折御封。帝以此翁深易学,除官壹似郑司农。”又见清代诗人李中简的《送戴东原南归》诗:“惜别翻怜忽漫逢,尊前天末失云龙。鸿飞紫陌无多日,秋到黄山第几重。避地名高孙祭酒,传家学绝郑司农。汉京故事荣稽古,岁岁三朝考大镛。” 这一联中的“天外鸿”,即天外孤鸿。指飞翔得很高的鸿雁。见宋代诗人蔡襄的《秋日》诗:“城头蔓草受新霜,天外孤鸿叫夕阳。送客情怀枫树老,着人襟袖菊花香。”又见李升华七律诗《天外鸿》:“每走云途天外鸿,殊惊九宇北群空。海瀛方是三条烛,桑梓唯余一亩宫。汝晓儒庠皆浅薄,他知夷学最浑雄。年年岁岁南洋去,此弊何时能有终?” 颔联中的“撞钟”,这里指寺庙里的撞钟,期待的是驱除忧愁和烦恼。见唐代诗人杜审言的《大酺》诗:“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日久属年丰。”又见宋代诗人朱翌的《登白衣寺钟楼》诗:“凭高真欲驭西风,百里纤毫尽发蒙。楼观相望秋色里,江山争丽海光中。云容入座如相识,足力缘梯尚不穷。肯使诗成夸得意,撞钟惊起坐禅翁。” 尾联中的“武昌柳”,典出《晋书》卷六十六《陶侃列传》:“侃性纤密好问,颇类赵广汉。尝课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施惶怖谢罪。”后泛称杨柳为“武昌柳”。见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诗:“缘忧武昌柳,遂忆洛阳花。”又见明代诗人钱希言的《武昌柳二首》其一:“汉阳城对古西门,官柳青青几树存。叶暗市楼迷楚望,花飞江浦断湘魂。因风暂逐金羁影,和雨先沾翠袖痕。犹有旧乌栖不定,啼将客梦到乡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