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首个。
在中国成分时代,重组胶原蛋白可谓是国内化妆品市场最火的成分之一,势头直追玻尿酸。不过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乱象,因此亟需有关部门和头部企业一同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以实现整个重组胶原蛋白市场健康、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9月23日,在2023首届中国抗衰老化妆品学术论坛上,由巨子生物牵头制定的两项重组胶原蛋白团体标准,即《重组胶原蛋白促人源细胞胶原蛋白分泌测定方法》和《重组胶原蛋白透皮吸收测定方法》,正式对外发布。而这两项团标将成为重组胶原蛋白市场标准化的重要推力。
规范化
利于企业、消费者和整个行业
众所周知,导致皮肤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胶原蛋白流失。但在以往,胶原蛋白原料主要来源于动物,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无法得到稳定保障,因此其在化妆品领域应用的热度不算太高。而随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合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制备的重组胶原蛋白成为了市场的主角,也推动其在化妆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整体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市场规模为566亿元,其中胶原蛋白市场规模为94亿元。预计到2026年,基于胶原蛋白的皮肤专业护理产品的市场份额将超过透明质酸,成为第一大专业皮肤护理原料成分,年复合增长率达52.6%。到2027年,中国胶原蛋白的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738亿元,其中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市场规模为1083亿元,占比62.3%。市场潜力巨大。
但无论是传统的动物源胶原蛋白,还是重组胶原蛋白,如果想要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领域,就必须解决透皮性和功效性的问题。
据了解,普通的胶原蛋白由于分子量比较大,很难被皮肤吸收。为此,相关企业不断深入研究,攻坚克难,通过研发新型的重组胶原蛋白,解决了透皮吸收的难题。以巨子生物为例,其自2000年研发出重组胶原蛋白专利成分开始,就一直重点关注产品及成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于2021年在产品中创新使用的专研技术重组胶原蛋白仿生组合,就含有Mini小分子重组胶原蛋白肽,其最小的分子量仅为217道尔顿,能够直达肌底,是目前已知分子量最小的胶原蛋白。
与此同时,巨子生物牵头制定了《重组胶原蛋白透皮吸收测定方法》。据悉,这是国内首个关于重组胶原蛋白透皮吸收测定方法的标准,意味着关于重组胶原蛋白透皮吸收有了明确的检测方法。
当然,透皮只是第一步,重组胶原蛋白成分要想起到真正的护肤效果,还得看其在进入皮肤后能够起到何种功效。根据巨子生物的研究发现,不同的重组胶原蛋白成分在透皮后,会促进人源细胞胶原蛋白分泌,从而起到抗衰、修护等不同效果。
为此,巨子生物还牵头制定了《重组胶原蛋白促人源细胞胶原蛋白分泌测定方法》,作为测定重组胶原蛋白促进人源细胞分泌胶原蛋白能力的方法。
以上两项团标的制定,对于身处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的企业来说,不仅有了检测自己产品透皮性和功效性的方法,同时还能将检测结果作为重要的背书;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能够使用到更安全和更具功效的好产品;另外,团标的推出也为行业乃至国际标准的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
先行者和领军者
作为此次团标的牵头制定者,巨子生物早在2000年就开始研究和布局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率先获得了业内首个相关发明专利授权,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国专利金奖(中国发明专利ZL 01 1 06757.8)等重磅级奖项 ,先后承担四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两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以及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代表性的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凸显了雄厚的科研实力。
截至今年上半年,巨子生物已获授权及申请中的专利数多达86项,其中大部分与重组胶原蛋白相关。并且,目前巨子生物的重组胶原蛋白分子库内,已拥有30余种不同种类的重组胶原蛋白。
与此同时,巨子生物每年还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进行重组胶原蛋白、稀有人参皂苷等相关生物活性成分的研发和创新,极大地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凭借坚实的研发基础,巨子生物的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在市场上备受消费者青睐。以其旗下品牌可复美的胶原棒为例,在今年618期间,该单品的全网销售超过3500万支,GMV同比增长了700%以上,位列抖音年度精华金榜TOP1、京东家庭护理类目TOP1,以及天猫爆款单品榜TOP3,成为今年业内爆火的黄金大单品。
在自身获得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巨子生物还在不断促进整个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健康发展。在2022年,巨子生物参与制定了重组胶原蛋白市场的首个行业标准。随着该行业标准在2022年8月1日正式实施,意味着重组胶原蛋白行业进入了标准化发展阶段。2023年4月,巨子生物牵头制定的《化妆品用重组胶原蛋白原料》团体标准正式发布,为重组胶原蛋白原料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奠定了“标准”里程碑。再加上如今的两项团标,巨子生物俨然已经成为了重组胶原蛋白市场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的主要推手。
纵观各个行业发展史,任何一个行业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头部企业的推动。可以看到,巨子生物作为重组胶原蛋白引领者,始终积极推动行业发展和标准的制定,坚持与行业同仁齐心发展、共促进步,规范化与精细化并重,尽最大可能承担起头部领军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和行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