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如伴侣,你不了解它又怎么能读懂它呢?

 柏宏军的阅读课 2023-09-25 发布于上海

柏宏军,资深图书出版策划人,智读汇出版中心创始人、首席阅读官。专注于出版、阅读,期待与你同行,连接更多书与书,书与人,人与人

你说你是读书人。

那么,如果我问你——

书是什么?

什么是书?

你会给我什么样的回答?

对有一些读了大半辈子书的人来说,这些问题,可能从未思考过吧。

我想说的是,对终身阅读者来说,书就是一辈子的伴侣。

书如伴侣,如果你不了解它的外在结构和内在结构,又怎么能读懂它呢?

我们正在进行中的“阅读效应训练营(实验班)”,昨天晚上的第2课,大家一起探索并学习了——

1.书的历史

2.书的外在结构

3.书的内在结构

01

书的历史

要了解你手中的一本书,很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书的历史。

而要了解书的历史,必须放大视野,从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人类何时开口说话以及文字的发明等这条“大江大河”的纵深来观察。

大约4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体。

250万年前,近似现代人的动物首次出现。

3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学会了使用火。

10万年前,人类开口说话。

到距今大约6000年前,人类才出现文字。

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经历了将近10万年的漫长岁月。但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

在文字出现前,人们的信息是靠嘴巴和声音,口口相传,或者用其他办法发出声音,来传递信息。

人类有了文字后,才突破转眼间就会随风而逝的声音的时空限制。

作为人类编码符号的一种,文字的工具性质,与火、刀、桥、船、车等工具性质是一样的。

文字和书籍都属于人类发展所需的工具!

是工具,不是圣物。

工具就是拿过来用的,不用,不会用,用不上,再好的工具也只能成为摆设。

所以,我一直强调,不要迷信书籍的光环,而应牢牢抓住书籍是工具的属性。

请大家记住下面这个等式!这是两个关于什么是书,什么是阅读的颠覆你认知两个全新的等式!

因为:文字=工具

所以:书籍=工具

作为工具的书,先是泥板书,然后有竹简书、莎草纸书、羊皮卷、帛书、纸质书等,直到今天的电子书。

如下图:

回顾书的历史,我相信有助于我们回到对书籍最本质的追问与思考。

无论竹简书、纸质书还是电子书,这只是书籍的载体,是外在的形式,不必过于纠结。

阅读真正要读的是内容。内容才是一本书的灵魂!

不管它记在青铜器上、竹简上、纸张上还是数码阅读器上,无论形式怎么变化,好内容的魅力永远不变。想想中华典籍《诗经》《道德经》《论语》就知道了。

古人读的是竹简版的《诗经》《道德经》《论语》。

宋代之后,大家读的是刻板印刷的《诗经》《道德经》《论语》。

今天,我们读的是更优质更方便的纸质版《诗经》《道德经》《论语》。

而我们身边年轻一些的朋友,00后,10后,可能更喜欢读电子版的《诗经》《道德经》《论语》。

但从古人到我们到00后、10后,阅读体验、情感共鸣却相差无几。——这就是书的本质,这就是阅读的意义所在。

02

书的外在结构

读了一辈子书,却不知到底什么是书,书是什么?有如爱了一辈子却不知道对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令人遗憾,令人伤感!

接下来,我们从书的外在结构和书的内在结构两个维度,来认识什么是书。

先看外在结构。

书的外在结构离不开封面。包括封面的正面、封底、书脊、勒口等。

封面正面、书脊上都有作者信息,但你是否一眼就能认出作者是谁呢?

国外的阅读机构有一项研究——作者辨识测验。

该研究发现,阅读较多的人,在作者辨识测验中的成绩较佳。

也就是说,阅读量越大,认识的知名作者越多。在同类图书中,找到知名作者的书越容易。

看作者选书,对阅读者来说,应该是最基本的素养。

与作者紧挨在一起的是图书著作的署名方式。包括——

编著

编译

主编

署名方式的不同可以理解为过去相亲时,问人家是城市户口还是农村户口。

那时,户口不同,个人的含金量不同。

署名方式的不同还可以理解为如今的求职面试,招聘官问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

同样是本科生:

一本院校比二本院校含金量高。

211院校比一本院校含金量高。

985院校比211院校含金量高。

通过图书著作署名方式,同样可以发现一本书的含金量。

出版社名、丛书名、出版机构的品牌名称等信息,也是选书买书时,考察一本书品质的基本要素之一。

但对封面文案、腰封文案、封底推荐语的独特研究,才是高段位选书师的真功夫。

这以上是本课程这一部分训练的核心内容。

03

书的内在结构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和了解的,是一本书的内容构成——内在结构!

它们包括——

序、前言

目录

正文

图片、图表和工具

注释

后记

附录

参考文献

外在结构让你了解一本书。

内在结构可帮助你高效阅读一本书。

打开一本书开始读时,人们往往首先会先读序、前言和目录。

那么,序、前言和推荐序怎么读?目录又怎么读呢?

请注意,序又分自序和推荐序。

前言和自序是了解一本书写作缘起、这本书主体内容的来源、作者对书中提出的主要观点的思考,值得认真读一读。我以前曾跟随南京大学商学院的一位教授做过一段时间的项目合作。他在该项目研读资料的会议上,反复强调说:“研读书籍,一定要先看作者的前言或自序。会读书的人都知道:只要读懂了作者的序,这本书基本上可以说就读完了。后面的内容,除了前面一两章需要再认真读一下外,后面的论证观点等内容,如果任务重,需要读的书多,基本不需要再读了。”

他说这话的背景是我们需要大量研读书籍,查找资料,时间紧,任务重。

不是主题式、项目式阅读,没有时间限制时,任何一本好书,后面的章节都有必要认真地读。

教授的话,最有启发意义的是——“会读书的人都知道:只要读懂了作者的序,这本书基本上可以说就读完了。”我们阅读效应训练的目的,就是要做“懂阅读、会读书的精英”。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读一本书的作者自序或前言。

但推荐序的读法却需要分四种情况来看待。看上去都差不多的推荐序,原来是可以分成四种不同的类型的。只有当你清楚地知道有哪四种类型的推荐序时,你才能真正读懂作为图书内在结构之一的推荐序。

读目录看似简单,但又分了两个境界——基础阅读者和高质量阅读者。大部分人所做到的只是通过读目录,了解书的基本框架,也就是基础阅读者层面。真正的阅读高手,因为他们掌握了隐藏在目录背后的秘密和窍门,在读目录时只是多做了一个小动作,一下子就晋身为高质量阅读者。

高质量阅读者在读目录时,到底多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动作?

看似平常的注释和参考文献,因为它们都藏有一些普通读者未发现的秘密。而这些秘密,正是高效阅读者必备的技能,我们为什么不早一点发现并掌握这些秘密和技能呢?

以上,本课程中都有详细讲解和实战训练。

*  *  *

新版“30天阅读效应训练营”正在招生中,399元/人。

2023年9月-12月,新版“30天阅读效应训练营”滚动式开课,即报即学,早报早学,早学早受益!

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呢?

新版“30天阅读效应训练营”倡导身心灵终身阅读法,追求技思智全面发展。

如图:

身心灵终身阅读法的理论基础离不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要探索的三大主题是:何谓本我?何谓自我?何谓超我?以及三大状况和三大生命关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