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志林》中有一篇文章叫《梦南轩》,写于元祐八年(1093年)的今天。 元祐八年八月十一日将朝,尚早,假寐,梦归縠行宅,遍历蔬圃中。已而坐于南轩,见庄客数人方运土塞小池,土中得两芦菔根,客喜食之。予取笔作一篇文,有数句云:“坐于南轩,对修竹数百,野鸟数千。”既觉,惘然思之。南轩,先君名之曰“来风”者也。 这一年,苏轼已经五十六岁,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八月十一这一天,苏轼早早准备去上朝,一看时间早得有点离谱,干脆坐下来小睡了一会。 这一睡,他梦见自己回到了眉州縠行的老家,在菜圃中一行行检阅蔬菜的长势和收成。逛累了就坐在南轩,见到有几个庄客运来泥土,要将小池塘填起来。翻土时发现两条芦菔根,大家十分高兴,也不干活了,一起吃起来。 苏轼也十分开心,拿笔开始写文章,其中有几句:坐于南轩,对修竹数百,野鸟数千。不一会,梦醒。苏轼回忆梦境,怅然若失。 梦中的这个“南轩”,苏轼的父亲苏辙曾题名为“来风轩”。此时距离苏辙离世已有二十七年。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不由更让人感叹:世事一场大梦。 这些天,对于我而言,也差不多是梦一般的旋转。人生仿佛走了一圈,起点又变成了终点,我依然在原地,却稀里糊涂收获了许多祝福。 告别又一次来临时,请允许我再次借用苏轼的文字。天涯踏尽红尘,这一段逆旅,感谢有你、有你们,陪我同行。 临江仙 送钱穆父 宋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