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句话,导引教师进入成长快车道

 小红与书xh23 2023-09-25

2022年4月25日,我受邀参加“'国培计划(2021)'——教师发展协同创新项目石丰忠片区第一阶段培训”,以下为我在线上开班典礼中的讲话。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和景明万物生。尽管受疫情影响,我们只能隔屏互动,但此时,在全国有百余个中高风险地区正被病毒困扰的当下,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并没有受到大的冲击,这无疑是幸运的,我们应当珍惜。

如今,在互联网已然渗透到社会每个毛孔的今天,教育形态正发生着重大变革。同时,在教育部等八部委重磅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背景下,我们启动“国培计划——教师发展协同创新项目”,这很应景,也很有价值。

因此,我就分享五句话,汇报我对教育教学、对教育人生、对教师培训的思考和理解。

【第一句话】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教师”自己要先满意。

各位校长、老师,我们先来做一个调查,请大家做好准备,反躬自问,也就是根据我说的问题你们对照剖析,在心底默默打勾或打叉:

无论你入职多久,就现在、此时,你对教师职业有认同感吗?

若有另外的出路,你还会选择当老师吗?

你的家人瞧得起你这个小老师吗?

作为一名的老师,你是否和你的在其他行业的同学朋友常做对比,你有优越感和幸福感吗?

……

好的,老师们。你刚才的回答若有更多的肯定,那么恭喜你,你是幸福的,你被正能量包围,你会把你的工作和生活经营得更好,你的人生越来越从容,当然,你最明智的是继续保持这样的心态,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

你的回答若大多是否定,那么你可能生活得不愉快,你可能时常处于摇摆、纠结、不平衡、不平静,那么需要调试和修正。

其实,只有我们发自内心的认同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才能摈弃内心的杂念,坚守教育的初心,成为一个完整的、有眼界格局的教育人。

可能,有老师会问我:教师的自豪感从何而来?我想,来自我们的专业。作为教育人,我们得讲究自己的“专业尊严”。

那么,专业尊严又从何而来?我想,就从学习、研修、精进中来。我们可以在书中找到笃定和宁静,可以在专业中找到自信和尊严,可以在优秀团队中获得智慧和能量,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寻小确幸和小幸福……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办出让自己满意的教育,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二句话】不仅仅学生是一个个成长着的生命,其实教师也是!

我们常说让“学生站在正中央”,于课堂学习而言,这是金科玉律。但是,于学校发展而言,无疑应该是“师生都应该站在正中央”。因为不仅仅学生是一个个成长着的生命,其实教师也是。

因此,在学校课程链中,理应有教师课程,有针对教师这一群体而进行的整体课程设计和系统研发实施。于是,行远小学在建校之初,便聚焦学校三类核心人群即学生、教师、家长,分别设置了三类课程即学生砺行课程、教师修远课程、家长共进课程,我们就是期望人的成长影响人的成长,形成共进的良性循环。

当我们的角色有了这样的转向和拓展,学校就能健康、可持续运转,教育就能长足发展。

【第三句话】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我们不能仅仅被动适应,而是需要主动拥抱。

世界每天都在风云骤变,教育领域也正在发生变革和转型,我们需要科学识变,主动求变,灵活应变。

具体怎么变?就是要适应时代,走出舒适区、走进学习区,敢闯潜能区,做智创型教师。如何做智创型教师呢?我想到4点:

1. 如今我们随时都有一个外部大脑,那就是随身携带的联网设备,我们可以把它玩转、用活,就像拿筷子、用钢笔一样,真切融进我们的工作生活。

2. 做智创型教师还需要新技术无法替代的专业积累,解决之道便是做持续的、终身学习型教师,始终让自身处于一种学习、创造、探索的状态。

3. 做智创型教师,更需要的是基于“为了学、设计学、服务学”的践行精进,为自身所长找到新的发挥空间,让自己在新时代依然拥有傍身行天下的专业高度。

4. 做智创型教师,我们还需要活用脚手架,也就是习惯运用清单思维、数据思维、设计思维、开放思维、问题导向思维等展开学习和工作。有了这样的思维转向,我们才能突破自身思维局限,让工作更加清晰、高效,有品质。

【第四句话】不要仅仅守住“不干什么?”的底线,而要时时触摸“我还可以做什么”的高线

要当一名好老师,只知道“不干什么”的工作底线,“不能干什么”的师德红线,这远远不够。我们每一个教育人都应该怀揣教育理想,多思考“我可以做什么?”“我还可以怎么做?”

其实,人的潜能是无穷的,只要想干,并付诸实际行动,时时激励自己,踮起脚尖去触摸“我还可以做什么”的高线,你就会成为孩子喜欢的、家长信任的、同事信服的好老师,你也会越来越喜欢自己。

因为教育就是做的哲学,我们就是要在千千万万件小事中去具体的落实和执行,就是要在日日夜夜的纷繁事务中去坚守和创新。

我们不仅要向下扎根,还要培育出属于自己的样态万千和昂扬向上,就像一株株美好的向阳花,在阳光和雨露之中获得养分,在春水与繁星之下默默生长。

【第五句话】不要进行一招一式的模仿,而要找到底层逻辑再迁移。

在专业成长路上,我们总是在面临困境。比如,忙于琐细事务,少有时间学习研讨,视野思维打不开;比如,奔走各地参观学习,容易陷入一招一式的模仿,导致探索尝试仅仅浮于表面;还比如,拍了很多照片,拷贝了许多课件,但都好比是鸡肋式素材,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沦落为一键拉进回收站的无用资料……

如何走出这种高耗低效的内卷式研训困境呢?那就是找到底层逻辑,习惯深思考,并在常态工作中迁移运用,在做中学、做中悟。

著名商业顾问刘润提出一个公式:底层逻辑+环境变量=方法论。是的,只有理解和掌握了那个“万变不离其宗”的底层逻辑,然后应用于不同的、不断变化着的具体环境,才能创生出相应的一整套方法论,只有一招一式的模仿是行不通的。

那么,教育教学的底层逻辑有哪些呢?很多!比如遵循规律、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因材施教,面向未来、全面发展,回归生活、知行合一等等,让我们记住它们,常悟常新,导引我们的具体行为。

老师们,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教育和学习应该伴随人的一生。其实,五句话就是五个转向,让我们一起努力,把明白了的道理都转化成实际行动。

最后,感谢培训项目组对我的信任和邀请。祝福大家学有所获!学习愉快!谢谢大家!

XIANSILIANXIANG

该书是我们一家三代人,以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针对这个时代的纷扰、喧闹、焦虑、盲从,为读者呈现的教育思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