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福州的乡愁和风情,都藏在这里!02
2023-09-25 | 阅:  转:  |  分享 
  
福州的乡愁和风情,都藏在这里!朱紫坊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州市津泰路南侧的安泰河畔,区域内有10条相互连通的小街巷,建筑基本保存了自唐宋以
来形成的格局。因宋代中奉大夫朱敏功及其兄弟皆为朝廷命官,且居住于此,一时朱紫盈门,故名朱紫坊,旧称“达善境”。▲朱紫坊牌楼历史上,
朱紫坊是福州文化教育机构最集中的地方,这里有文庙(又称孔庙)及清代设立的管理福建省教育的行政机构——提督福建学院署。近代,许多海军
名将居住于此,如北洋水师将领兼“济远舰”管带方伯谦、民国海军总长萨镇冰、“中山舰”舰长萨师俊、民国海军第一基地少将司令方莹等,因此
朱紫坊又有“海军一条街”之称。朱紫坊内的芙蓉园始建于宋代,原为宋代参知政事陈韡的芙蓉别馆,后为明代内阁首辅叶向高的花园兼别墅,清布
政使龚易图重加修建,民国海军将领陈兆锵也曾在此居住。整座园林布局优美,极富福州传统民居、园林特色,是福州四大园林之一,也是福州现存
最大、最完整的古典园林。▲萨镇冰故居近年来,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福州市漆艺术研究院等也纷纷落户于朱紫坊,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在此
举办,漆艺大师工作室在此设立,朱紫坊的漆艺文化氛围越发浓厚,实乃市民参观体验、散心休闲的绝佳去处。上下杭上下杭,又称“双杭”,其范
围在广义上指北起学军路、南至江滨西大道、东至达道路、西至白马南路的一片街区,狭义上则指上杭路与下杭路两条平行的道路,以及纵横交错的
隆平路、潭尾街等路段。这里曾是福州的商业中心和航运码头,故有“金上杭、银下杭”的说法。上下杭内有一座著名的山——大庙山。古时闽江绕
过大庙山,上下杭尚没于江水中,后沙洲渐成陆地,船只停靠,遂成码头。大庙山因祀有闽越王无诸的宗庙而得名。西汉时期闽越王无诸、五代时期
闽国建立者王审知先后接受中央王朝的封号,其册封地点均在大庙山及其周边。古时人们登大庙山顶眺望,见闽江气势宏伟,故称大庙山为“全闽第
一江山”。▲醉美上下杭元明之际,此地逐渐繁荣,成为闽商的大本营。作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闽商是一个极具商业意识、较早闯入国际市场进行
经济运作的商业集团。历史上,福州伴海而生、因海而兴、拓海而荣。无论是海洋贸易,还是“过番”(闽粤方言,指离开故土至别国谋生),上下
杭都是闽商重要的出入口岸。上下杭及其周边有20座会馆,占福州会馆总数的近一半。闽商因以海商为主,故这些会馆多祀奉妈祖。福州的商业巨
子也多居住在上下杭,这里的民居是标新立异的“火墙包”“三落透后”(福州方言,即前后有三个院落的大平房)“五落透后”(福州方言,即前
后有五个院落的大平房),具有“前店后宅”的特点。上下杭的古厝形态中西合璧,具有清末民初时期的建筑特点,与三坊七巷的建筑亦有传承关系
。▲永德会馆上下杭位于福州旧城中轴线上,交通便利。福州近代第一家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茶厂、罐头厂,第一条水泥马路,最早的汽车公司和报
社,以及中国第二个由外国教会创办的女子中学等都汇集于此,且区域内有众多的古桥内河,山水相连,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历史氛围浓厚,令人沉
醉。烟台山烟台山位于福州南台岛北、闽江以南的仓前山梅坞顶,与闽江中洲岛隔江对望。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廷于中洲岛设闽海关
福州分口,烟台山附近的商贸活动日益活跃。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烟台山又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成为外
国人在福州的主要活动区域。▲烟台山公园▲烟台山石厝教堂烟台山是福州近代史的缩影。作为福州的外贸基地、航运中心,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保存
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整个风貌区及周边现存近现代历史建筑163处,除了众多的外国领事馆、教堂、洋行、别墅等西洋老建筑外,还有数
十座中式园林、古厝。其中,位于爱国路2号的美国驻福州领事馆旧址是福州曾经的17个外国领事馆中建筑风格最具代表性的一处。图文选编自《中国国家人文地理·福州》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