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去国家典籍馆看甲骨文记忆展(现在的甲骨文记忆展归属于晚清文献四大发现展),看到电视屏幕上播放的王宁教授的《汉字与中国文化十讲》,毕竟是陆宗达的学生,名师出高徒,王宁教授已经是北京师范大学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了,为了中国文字的教育贡献突出。除了王宁,还有一个李国英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也是身兼要职,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同样是陆宗达的学生,有一个人却没有这样的待遇,因为离开了北京,回到了老家河北宁晋,黄育华老师至今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 黄老师回到老家后,一心扑到了教育上,经过黄老师的一线教学,竟然把全县排名末位的学校提升到了前几名。这里不仅仅是黄老师对于文字的理解,更是对教育的实践和对人性的关怀。多年以来,世界各地都有黄老师的学生。很多学生也都希望能够借助黄老师米寿的活动去看望黄老师。
机会来了。 计划于2023年10月7日,黄老师的几个学生发起,为黄老师举办《字解中华》研讨会,同时,根据黄老师建议,请赵文耕按文字演变顺序书写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名帖,于是黄育华老师米寿纪念活动另一个活动就是:赵文耕甲骨文书法展。 虽然和黄育华老师都是宁晋人,都在各自传承着文字普及工作,但是之前和黄老师并不相识。还要多亏三智书院的曙中老师的介绍,所以此次系列活动也是三智书院参与支持的。据了解,高院和曙中老师会亲自参加活动。另外,河北省教育厅相关领导,邢台市相关领导也会参与。 特别感谢:宁晋张新华主任,宁晋金伟哲校长,克之老师,王彩霞老师。
附: 《字解中华》简介: 这是一部以史说字,以字证史的通俗读物。从原始的象形图画,讲述到今天的常用字,每解释一个汉字,即是一部古代史。书中共含353篇独立成章又可综为一体的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融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为一体,是我国汉字研究的一个历史性突破,是面向国际友人的汉字科普读物,同时也为中华历史文化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考古手段。国学大师陈寅恪说过:“依照近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个汉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汉字正是中华历史和中华文化的活化石,与地下发掘同样是我国考古的有力手段。 《字解中华》作者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