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体热血”的年代(198)

 雨花石之乡 2023-09-26 发布于江苏

“冷体热血”的年代

《198章》

解放初他们两家谁也不认识谁,同住在军区后勤大院里,汤鼎立一直是伴随着李康律所在部队的卫生所所长。吃五谷杂粮的人谁不生病,就这么渐渐地他们了解了对方。时隔不久李康律后勤部医院老院长病故,汤鼎立被调到李康律所在后勤部医院做代理院长、院长。星期天李康律携带妻子上医院检查,赶巧张淑兰也在医院里,两家的女主人开始并拉扯上了老乡关系。

现在两家的居住地虽离的较远,相互间走得很近。当初谁也不知道,张淑兰和刘丽文为什么替汤敏和李建华私订下婚约。说她俩是从封建旧风俗中走出的妇女,她们随军多年也受过国家政策、法律的教育。她俩的决定,后来被受到党和部队多年教育的汤鼎立、李康律知道持反对意见。可这两位在家能顶半边天的女人,谁也没拿他们的男人作数,仍你来我往的交换着俩孩子成家立业方面的意见。汤敏一想起这事就脸红,这件事对她的印象极为深刻。

如果郭淑兰从菜场回来告诉汤敏,李建华从乡下回家带来个女朋友,汤敏肯定不会来。当然她更没想到维涪尔长得这么漂亮,穿戴的这么时髦。她哪知道张淑兰通过这种邀请李康律一家吃饭方式告诉她汤敏,李建华已经谈了对象。她现在对父亲汤鼎立介绍的那位西安四医大毕业生,分配来后勤部医院的内科主治医生的晋立民,还有什么理由去推脱掉。

张淑兰早晨遇到李康律,当机立断提出中午邀请他全家吃饭,说时直接赶到了西山头的菜市。张淑兰在家不像刘丽文,她是顶着汤鼎立整个家(天)的女人。她和刘丽文同时退休在家,最近身休发胖,路走多了就喘粗气,回到家她已经是满头大汗。国庆前回家休假的汤敏,赶忙从洗衣盆边站起身迎上来,说:“妈干嘛呢?买这么多菜。”汤敏好奇地问母亲。张淑兰说:“你李伯一家中午过来吃饭,几件衣服你就搓洗到现在啊。”前途方面她和汤鼎立无微不至关心女儿,家务事上督促她汤敏做也毫不含糊。谁要她在家里是老大,张淑兰责问起女儿。汤敏说:“几床被子我全都洗啦!”她睁大眼睛解释着。“ 你这丫头,被子不是说好下回洗吗,一天你要干多少事。”张淑兰又开始痛惜女儿起来,那还不是她汤敏在家做事乖巧。汤敏心领神会地说:“妈,我看今天的太阳好!”张淑兰走过来,分开手里的一只菜兜子给女儿,母女俩一前、一后进了厨房。

汤敏从公用水龙头清洗衣服被子回来,张淑兰把买回来的菜捡、切、配的差不多了,就等着丈夫从医院回来掌勺。汤鼎立掌勺烧菜,硬是张淑兰逼着他从李康律那里学来的。之前她一直在他面前唠叨,说:“你看看刘姐家的老李,什么时候要刘姐上过灶台,你什么菜都不会烧。”上手术台从不上灶台的汤鼎立,经不起妻子经常在他的耳朵边吹恶气、扇火风,掌起了家庭饭桌上的菜勺子。张淑兰在也没有借口说他了,见他能总是咧着嘴巴笑。张淑兰连续不断说李康律菜烧的多香多好吃、多么爽口,汤鼎立的好胜心一下子受到了刺激。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决心要烧一手好菜,省得家里一来客人,妻子就没完没了地絮叨。为此他也的确吃了不少的苦头。

张淑兰见女儿忙完了手头事,就说:“小敏你去李伯家一趟,我等你爸回来招呼菜咋烧,你知道怎么说吧。”汤敏说:“我不去!大老远的干嘛要我往李伯家跑啊。”张淑兰说:“你建华哥回来了,我们请他一家来家里吃顿饭,你不想去见见他?记住跟你李伯说全家人都得来,一个不能少。”汤敏听说李建华回来了当然想去看看,尤其母亲替她找到请客吃饭的理由,她求知不得。张淑兰并没给汤敏说明,李建华谈了女朋友的事。汤敏说:“知道了!不就是一个不能少吗。”汤敏娇嗔地瞅了张淑兰一眼,满脸羞涩地溜进自己房间开始打扮起来。

李建华、维涪尔早先父母,随着汤敏朝她家走来。他们刚临近汤家住的营房屋山墙,几个男女青年人堵住了他们的去路。张淑兰早晨从菜场回家途中漏了口风,她路遇到邻居金阿娣问她:“淑兰姐怎么啦,今天是你们家老汤上寿呀,买这么多的菜?”汤鼎立的邻居金阿娣与她狭路相逢辟头问,张淑兰见是原后勤部大名鼎鼎的播音员金阿娣,现两家又是邻居,并说:“哎呀是你呀小金,老汤战友李康律的大儿子、未婚妻来了,俩孩子都20多岁要来我这里,我劝劝择个日子结婚算了。”张淑兰一副做父辈的腔调,她何尝不想李建华是她儿子。现在她纵然只是李建华的干娘,她也喜欢在外场上张扬。

金阿娣原本不想问细节,张淑兰不加掩饰地道出原委,她不得不多问了几句,说:“李康律,是不是建工大队的李主任(文革期间单位一把手的通称),难得他有这么好的福气,儿子都20多了,我怎么没见他有那么大的儿子啊。”金阿娣埋着精明装糊涂地问道,她何曾不知道李康律的大儿子下放到了农村。

张淑兰说:“儿子20多岁,刚谈了个对象,老李担心儿子犯错误,后勤部咱们南方不就这么几个战友吗,有事、逢年过节,都要在一起坐坐。”张淑兰就是这种遇事喜欢张扬的性格。出于一种善意的张扬,是一门“难能可贵”的学问。不然她怎么能将第一批南方医科大学高材生汤鼎立征服,说着张淑兰和金阿娣侧身相互让道过去。

金阿娣得到这一消息后,在走向菜市场的路上,就开始传播开来。搞新闻报道的人,都会迅速地从别人那里转载文言别人说的东西从他嘴里“有底细”的过一遍,有问题也不在他这里。 

“听说李主任的儿媳是都市人?”一个挺着大肚子的护士,边打毛衣边问坐在她身边方凳上的同事。大肚子护士的同事说:“不听说李主任的儿子下放在农村吗,调上来啦?”

挺着大肚子的护士说:“没听说调上来,但听说在农村干的不赖,关系被他拉得节节通。”大肚子护士说着从口袋里掏出手帕,擦着快要流淌的鼻涕。

大肚子护士的同事说:“听说李主任儿子人长的也不赖,李主任还挺有福气的,生个儿子这么肯争气。”大肚子护士仍有话要说,“啪、啪、啪”她的同事使劲地拍打起她的肩膀说:“看,说曹操、曹操到了。”

“让我看看。”大肚子护士的身体,离开凳子站起来。

作者:马力《罗守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