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清谈阁 2023-09-26 发布于北京


2013年夏天,漫步苏堤,遥望西湖荷叶翩翩、轻舟徐行之际,那是我觉得自己最接近苏东坡的时刻。时光荏苒,一晃将近9年。9年里,我再没有去过因为苏东坡而名闻天下的杭州,却通过阅读再次走进杭州城,更进一步接近写出“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苏东坡。

熙宁四年(1071年),苏东坡上任杭州通判。一次,他与杭州知州观赏歌舞时,注意到一个12岁的女孩儿。那一刻,他为她眉宇间暗含忧伤的气质很是心动,便决然将她赎回家中,并取名朝云。

元祐四年(1089年),苏东坡第二次到杭州,出任杭州知州,领军浙西。这一年,朝云30岁,已被苏东坡纳为侍妾十多年。一日,苏东坡餐后,在室内扪腹徐行。往返数次,他突然指着自己的肚皮问:“你们且说,此中藏有何物?”一侍女说:“都是文章。”另一侍女说:“都是识见。”苏东坡不以为然。听到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后,苏东坡禁不住捧腹大笑。此时,53岁的苏东坡,依旧不悔此生被这“一肚子不合时宜”所累。

元祐七年(1092年),苏东坡离开给予他快活的杭州,出任扬州知州。在扬州,苏东坡结识佛印禅师。这一年,经过佛道的浸润与熏染,苏东坡大抵发现那“一肚子不合时宜”已能被他收敛住些许锋芒,遂按捺不住欣喜,写诗表扬自己内心的淡定: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

写完这首诗,苏东坡派书童送至金山寺,交给佛印禅师印证。佛印禅师是云门宗僧,又是苏东坡的至交,岂能看不透他一身裹藏不住的棱角?遂在诗后批了两个字“放屁”,又让书童带回去了。

苏东坡一看颇为得意自豪的“素心”竟被如此戏谑,气不打一出来,即刻跑到金山寺找佛印“理论”。佛印见他如此,就哈哈大笑说“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苏东坡此时才意识到,自己的内心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笃定,有时风动,幡也会动。

在地铁上读至这个桥段,我也是忍俊不禁地傻笑起来。笑苏学士藏不住“不合时宜”的可爱本色,但更多的是笑自己,曾有多少个自以为“无风无雨也无晴”的笃定,在“笑渐不闻声渐悄”的现实秒翻车呢?我已经记不得了。

我们读历史,可知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但绝大多数人并不能以史为鉴,所以,历史和生活总是惊人的相似。我们读苏东坡,可知他一生基本都在应对贬谪带来的困厄,但绝大多数人都学不来他的通达与洒脱,所以,精神世界总是迷茫而困顿。即使如此,我也推荐大家读一读《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不得其神,得其皮毛也好过不知其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