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海蒂:走在天地间

 12345csdms 2023-09-26 发布于湖南

文學陝軍 2016-11-22 18:07 发表于陕西

图片

往历史的纵深处看去,陕西,是中国最为壮丽辉煌的地方。

陕西,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以秦岭-淮河一线划分国土南北;省会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是北京时间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传说中的“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人文初祖炎黄二帝、农耕文明始祖后稷、“造字圣人”文祖仓颉、创建礼制的周文王、分封天下的周武王、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君临天下的汉武帝、写出“史家之绝唱“的司马迁、开创“盛世之国”的隋文帝、扫除群雄的唐高祖、文韬武略的唐太宗……这些彪炳史册灿古耀今的人杰,都生长和建树于这片土地。

陕西,神于天,圣于地。

而“天之高焉,地之古焉,惟陕之北”。

是斯诺的《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让我这个江南女子,早在少年时期,就深深地为陕北震撼。

那是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那是一片英豪辈出的土地。

黄土地,就是陕北人的生命舞台。“我是黄土地的儿子”,这句朴实真切的话语,饱含深情又最直接地道出陕北人与黄土地血肉相连的关系。

陈胜、吴广,李自成、张献忠……多少英雄豪杰,曾在这片土地上大展雄才一抒伟略,但都以失败告终;而红军在陕北,以两万兵敌国民党28万大军,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

图片

延安,是我始终如一的心灵图腾;延安,是我仰之弥高的精神高地。延安窑洞的灯火,在我心中光焰万丈;枣园、凤凰山、杨家岭、王家坪、瓦窑堡、南泥湾,都是早已深入我灵魂的名称。

终于,我踏上了这片伟大神奇的土地,踏访着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来到了陕北,来到了延安——朝圣。

仰望宝塔山,眺望着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血液沸腾,心灵颤栗。

在这里,信仰、理想、激情再度凝聚,让我重新得力,如获新生。

延河奔流不息,像亘古的诉说,诠释着延安的前世今生。

如果不是参加“亚洲作家 走进延长”采风活动,我可能至今还不知道:革命圣地延安,也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新中国摇篮延安,也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百年延长,源远流长。

早在北宋年间,科学家沈括在赴任延安府太守途中,在延河边发现了石油,记载于《梦溪笔谈》,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苦焦”(陕北方言)的黄土地下,却蕴含着丰厚的液体黑金,这是天地的秘密,是天地包藏之妙。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是现代工业的象征。腐败无能的清末政府,也深谙此理,于是,在延安设立延长石油官厂,钻成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结束了中国大陆不产石油的历史,填补了旧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项空白,使延长石油成为中国石油之祖;随后,延长石油生产出与“洋油”媲美的灯油,开创了中国石油加工的历史先河。

延长石油,就是黄土地上的脉搏。

是刘志丹解放了延长石油官厂,让石油回到人民的手中,在“一滴汽油一滴血”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长石油有力地支持了中国革命,被誉为“功勋油矿”。1944年,毛泽东主席为时任延长石油厂厂长、陕甘宁边区特等劳模陈振夏亲笔题词“埋头苦干”,激励着一代代延长石油儿女脚踏实地奋勇前行。

埋头苦干,清廉为民,成为延安精神的原生组成部分,成为共产党重要的精神财富。

俄罗斯作家阿·托尔斯泰在他的《苦难的历程》中写道:岁月会消失,战争会停息,革命也会沉寂下去。

是的。革命,不就是为了人民过上安康幸福的生活?

在延安精神的光辉照耀下,一代又一代陕北人,仰天俯地,从贫穷走向富裕;一代又一代延长人,埋头苦干,从现在走向未来。

延安精神,薪火相传。

从延安走出来的诗人说,“陕北的现代性觉醒与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两大历史事件密切相关,一个是延安时期,一个是'文革’后期知青来延安插队。”

我以为,对于长久“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炎黄子孙来说,这个“现代性觉醒”,更多指文化觉醒。

延安时期诗人光未然与音乐家冼星海珠联璧合之作《黄河大合唱》、文学家贺敬之历久弥新的经典戏剧《白毛女》 ,延安插队知青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等文艺作品,持久不衰地散发着思想和人性的光芒。

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走进陕北,天空高远、湛蓝、透亮,没有一丝杂质,甚至没有一片白云。大地辽阔静谧,沟壑莽莽苍苍,管道排排行行。一片明亮的阳光,如水一般泼洒在无边无际的原野上。走在天地之间,有热辣辣的信天游陡然从塬上响起,声音高亢拔地通天,如泣如诉,让离开歌厅仿佛就不能唱歌的我们,如痴如醉。

黄土地,是这样的雄浑而又多情。

天不语自高,地不语自厚。大哉,陕西;厚哉,陕北;伟哉,延安!


本文发表于《文艺报》2015年9月11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杨海蒂,现供职于某文学杂志社,著有散文、评论、小说、报告文学、电视连续剧剧本等,有作品被译介国外,获过多种文学和新闻奖项,作品入选《二十一世纪中国经典散文》《最受读者喜爱的文章(典藏经典)》《中外期刊文萃》《中文自修》《纪实中国》《中国好散文》等百余种选本、选刊、排行榜以及大中院校学生课外辅导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