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文阅读

 十心宝贝 2023-09-26 发布于河南
教师 2018,(24),52-53

小学数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CAJ下载 PDF下载

永久保存本文,请下载至本地

张华宁

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要:

在义务教育阶段, 数学是较为基础的重要学科, 数学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 是科学发展的基础, 为当代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学能力的学习和培养是一个引导学生面对数据时, 反复思考推敲并不断验证结果的过程。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 教材已经不是唯一的学习工具, 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已经重视更多教学资源开发的要求, 寻找新的教学工具和课程资源, 但是缺少完整系统的教学资源, 这使得小学校园数学资源的开发有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文章通过分析将所开发的资源加以充分合理的运用, 以期为之后小学校园数学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简介:张华宁 (1995—) , 内蒙古赤峰人, 渤海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收稿日期:2018-04-03

Received: 2018-04-03

一、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指出:“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1]在小学教育中, 教学资源的开发受到更多教师的重视, 特别是在现有的教材基础上, 学生已经不满足于教材的课程知识。对于数学这样一个与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而言, 更需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校园教育资源与学校课程整合之后为小学生的教育教学服务, 为之后的教育资源开发打下校园教育的基础。然而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 教师对教材的依赖程度较深, 并且以分数为重, 在教育过程中最先考虑的是学生的成绩, 而并不是教育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开发, 这些不仅不利于数学课程的优化改革, 也影响到了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 较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更能够使教学资源与学生实际理解结合。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以教师为活动中心, 教师仅仅依靠粉笔和书本就完成整节课程的内容, 学生早已习惯这种枯燥的授课方式, 但是课堂之外, 学生接触到的种种新媒体相关的教学方式则更容易被接受。新的教学资源也是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有利因素。新课程教学论中提倡以人为本, 即以学生为课程的中心, 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法应该放在被采纳的教学建议中, 应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

二、小学数学资源的开发

1. 开发课本资源

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的所有信息来源, 能够极大地影响课程教学。教学资源不仅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影响因素, 也是课程与教学之间的物质联系。

小学阶段的任何学科课本都有大量的插图, 但是数学科目在很多图形变化等方面的教学中, 课本中的图片并不足以形象地让学生理解其中变化的原因。教师可以用课本为辅助, 运用多媒体做动画演示, 在动画演示的过程中更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体会。与之前枯燥刻板的文字性知识对比, 新媒体的教学较为生动有趣且丰富, 小学生对一切未知的知识都有好奇心, 新媒体能够弥补之前课本教材的不足, 活跃课堂的气氛, 带来的知识感受更为直观[2], 让学生更易理解。

目前, 小学生的课程教育中除了理论性的知识, 还增加了实验课程。实验课程也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部分, 在图形的问题学习中, 实验课程能够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设计立体图形。依托课本资源, 学生在实验课程中可以自己动手进行图形的转化, 在立体图形这样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中能够获得直观的经验知识。

例如, 在相关的长度单位或是重量单位中, 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的数据与教师直接给出的数据相比, 前者更易接受。这种实验课程全程以课本的课程要求为引导, 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借助实验课程中的教学资源完成教学目标, 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小组参与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拓展新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之外的多方面能力, 更符合当下培养素质型学生的教育目标。

2. 开发生活性的教学资源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的课程, 但是数学也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 所以在教育资源的开发过程中, 生活性的教学资源也是其组成部分, 紧密地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与数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具有重叠性, 学生能容易理解这类型问题, 也能够将数学的科学性知识在生活实际中运用起来。

教师在生活性的教学资源开发中处于主导地位, 教师在生活中的认识影响着学生在课程中的相关体验, 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将这些数学问题带入课堂中, 并善于引导, 学生很自然地想到生活中自己的亲身体验, 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 获得知识与经验的双重收获, 数学从科学性转变为生活性[3]

在小学教育阶段, 学科知识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但是综合性知识和能力是小学生阶段的重要的学习内容, 是小学生全方面成长的有利因素。因此, 在小学校园数学资源的开发中, 生活性资源是最容易获得也最容易被学生吸收的, 运用所学的复杂知识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通俗易懂的生活常见问题。数学不仅要学, 也要从生活中认识, 小学阶段较为常用的数学计算在生活中很常见, 例如“公交车上下人数问题”是加减法计算很好的生活教学资源, 学生通过观察上下人数, 计算车内人数的同时锻炼了加减法的心算能力。

小学校园中的数学教育资源也可以成为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引导条件。学生对校园更为熟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一资源, 将校园中的数学素材转成为数学问题, 学生在课堂内外都关注到这一数学问题, 让数学成为学习和生活中的必要存在, 从校园中的一木一花到教室内的一画一桌椅都是数学教育资源。数学能力的培养在理论性的知识之外更需要大量的练习, 生活实际就是数学能力练习的主要途径, 运用数学能力可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从而挖掘教育的生活性资源。

3. 开发学生资源

学生发展具有个体资源的不同,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接受能力也因此不同, 教师在校园数学资源的开发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每一位学生的个体资源加以整合成为全班集体的数学能力大数据, 教师在教学中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数学教育模型, 面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育模式, 注重学生个人潜力的开发, 让学生得以成长。每一位学生在面对同样的数学知识中面临的问题不同, 其理解也不同,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答, 检验教学效果, 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的不同理解可为教师开拓新的教学思路, 拓展课堂中的数学资源[4]

学生成为课堂资源, 这使得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中心, 这正是教学过程追求的目标。数学课堂是科学性的基础, 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的过程是以数学能力的提升为前提的。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程度, 学生的参与率越高, 其数学能力成长越快。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中的交流学习是数学资源开发的前提, 师生关系拉近, 教师更易了解学生, 针对实际情况, 具体发掘教学资源, 资源丰富的课堂, 气氛随之活跃, 学生对数学的主动学习性也随之提升,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可最大限度地开发资源, 最大限度地将资源利用在数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教学质量和效率较高。

三、小学数学资源的利用

1. 信息技术的利用

数学教育资源开发后, 需要资源的利用才能使开发具有价值, 教学资源增多,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的选择就增多, 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的高质量、高效率教学目标, 这是资源利用的价值体现。运用教学资源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 以教材为基本, 授课的方式和数学问题的来源是资源利用的主要方法。

网络信息技术是不可少的教育资源, 当下教师的教学资源很大一部分来自网络信息。网络中有优质课程的教学设计和课程相关内容的课程资源, 这些资源的整合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之后将教育资源最优化利用[5]

教师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与学生在教育的实践操作中, 资源为小学提供服务, 学生参与其中, 网络信息的便捷性使得学生与教师都成为受益者。

例如, 优秀的课件进行编制之后, 成为一节丰富生动数学课的资源, 教师有条理地提出问题, 学生以课件中的形象展示为引导解决问题, 课程结束之前, 多媒体课件整合课程内容做总结, 学生一目了然地、系统性地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数学的巩固学习需要大量的题目训练, 然而课本中的题目较少, 我们可以网络信息资源为基本, 进行大量的数学题目练习。

2. 错题资源的利用

在数学习题训练中, 错题资源是数学学习的独特之处。从小培养学生积累错题的意识可以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举一反三能力得到提高, 错题随之成为数学学习中的一种资源。因人而异的错题是不同的, 但是学生积累这一资源, 能在数学学习的实际操作中结合个人情况, 弥补数学学习的不足和短板。

教师督促学生进行错题资源的积累, 帮助学生修正错误题目的逻辑思维, 是发挥自身的引导角色作用。学生在错题资源中反思自己的不足, 例如同样类型的题目、解题方法、图形绘制的错误等, 在错题本上可清晰反映学生在思考这一数学题目时是怎样思考的。教师需要针对错题本进行修正, 配合学生完成多元性评价。学生在之后面对同类型的数学题目会形式正确的思考能力, 避免犯重复性错误。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与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得到配合, 数学能力反馈的沟通, 资源得到充分高质量的运用。学生在减少错误的同时, 有获得知识的幸福感, 最大限度地肯定了自己的数学能力, 为其今后数学学习的兴趣作铺垫, 培养其优良的学习习惯。

四、结语

小学校园中数学资源的开发仍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利用, 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旧有的教育观念。教师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影响着数学教学的发展,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中心, 以学生的理解为前提, 开发校园中生活性的数学资源、学生本身的资源等, 是提高课程质量和效率的影响条件。

积极更新资源的整合程度, 大数据时代下教育资源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做具体实施操作;优化教学设计, 信息与教学过程相结合, 才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以教学资源为先决条件, 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校园中存在大量的教育资源, 合理开发也是资源整合的关键, 教学目标是教育资源利用的最终目标。课程的意义和价值是这些教育资源能够被合理利用, 使数学课堂成为一个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

CAJ下载 PDF下载

永久保存本文,请下载至本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