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拆 墙

 静水深流gk3ddr 2023-09-26 发布于安徽

拆   墙

编辑║三水

老丁听着李娜的歌曲《我热恋的故乡》,“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依恋在小村周围,一片贫脊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住了一年又一年,生活了一辈又一辈……”陷入了沉思。
这两天,老丁故乡的两位邻居,因为修墙一事,发生了争吵,其中,年轻气盛的打工仔刁锋,自以为事业有成,财大气粗,强行在相邻两家的公共地域拉线修墙。且挤压对方的土地,两位留守老人坚决不让,双方发生激烈的言语冲突,甚至要大打出手。老丁感到很纳闷,一向关系和睦的父老乡亲,为什么能因一线之隔而发生矛盾呢?
这件事引起乡亲们的评论,大家一致认为,刁锋事前没有与邻居协商,强行修墙,违反了相邻原则,违背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是一种典型的横行霸道、持强凌弱的表现。经过大家的劝说,刁锋只好拆墙重修。
自小在农村长大的老丁,看惯了这样的故事,时常在农村发生,为了一个地边,能大打出手;为了一只小鸡,能张口就骂。这样的现象在农村屡见不鲜,即使现在新农村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可是硬件设备上去,农民素质没有提高,仍然具有天然的小农意识,凡事都要讲个黑白,争个胜负,更有家大业大,人丁兴旺的地头蛇,充当村霸,甚至形成黑恶势力,与当前的形势格格不入。
为此,老丁想到了“六尺巷”的故事。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六尺巷”是一把人生的尺子,值得我们经常拿出量一量;更是一种人生修养境地的隐喻,值得我们经常去走一走。常走“六尺巷”,修行正己,就会走出人生天地宽,走出人生的高天白云,走出无愧后人的历史评说。六尺巷这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它昭示中国人民追求和谐的传统美德,闪耀着超越时空的思想光辉。
包容忍让,平等待人,作为一种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心胸开阔,恭谦礼让的人为世人敬仰。在建立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这种谦和礼让的传统就更需要发扬光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