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老师的目光(散文)
齐老师是我初一、初二时的班主任,是一名英语老师。她身高一米五左右,总是笔直地威严地站立在讲台上。在她的目光中不仅拥有智慧的力量,还充满似火的热情、慈母般的关爱。因此,课间十分,我们都愿意团团围在她的身旁谈天说地。齐老师虽是个头较小的女老师,可我们都有些敬畏她。她上课时,声音响亮、朗读流畅、分析到位。只是她目光敏锐,不能溜号,否则,那提问随即而来。最害怕她提问背诵英语课文,因为我曾多次背得磕磕巴巴、或只背出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我站在课桌前低着头,不敢与她的目光对视。耳边是她严厉的批评,泪水在不停地滴落。在那个偌大安静的教室里,如果有个地缝,我会立刻钻进去。前后不过一两分钟,而我却感到时间在停滞。心里痛下决心回去把课文背熟,可贪玩的我有时又会旧戏重演。 尽管这样,我还是喜欢在她的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齐老师每次都习惯性地一边听,一边在黑板上记录下来。如果答复缓慢,或有错误时,她会回头看我一眼。与她的目光相遇,我马上加快速度,或反思有否疏忽。等我回答完毕,她便用教鞭在黑板上指指点点,道出正确答案。而比较胆小而不服输的我,每次举手、起身回答、聆听讲解时,小心脏都在砰砰直跳。那时马马虎虎的我,时常出现细节错误甚至明显大错,便免不了挨批、脸红、心跳;而每当答案正确时,便心花怒放,看到她微笑时熟悉的目光,那脸庞又是那么美丽动人。英语早自习是晨读英语课文,她每次都准时到场,环视每名同学、细心倾听;英语晚自习是疑难解惑,她哈腰于同学的课桌前,小声地耐心讲解,目视同学豁然开朗的表情;她布置英语作文、订购英语报刊、鼓励参加英语竞赛等等,在这期间,她的目光无处不在。而当每次宣布班级的英语成绩又在学年前列时,她的目光中总会充满自信与喜悦。那时的齐老师刚刚步入中年,由于是厂办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同住在那个工厂的一个家属区里,大家都较熟悉。在去学校的路上,我常和齐老师不期而遇,一路亲密说笑。说话声很小的我们好像在说悄悄话,那种感觉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是暖暖的。我走路慢,她始终与我步伐一致,而看不出在迁就我。她经常转过脸来看看我,在那目光中,我的心思一览无余,真实地感受到母亲般的爱抚,而早把课堂上挨批评的事忘得一干二净。齐老师知道母亲在我出生时就患病,父亲充当父母双亲的身份,将我们兄妹一手带大。我和齐老师有一次路遇父亲,寒暄过后,父亲请她严格要求我,齐老师笑呵呵地说:“放心吧老张,学校有我在!”我抬头看到她真诚、坚定的目光。初中毕业的我考入本厂技校,没想到,齐老师也调入我们的技校,依旧教我们英语,我自然倍感亲切。由于即将参加的工作岗位不需要英语,很多同学对英语随即表现冷漠。而我原本喜欢英语,尤其是喜欢且习惯于齐老师的教学风格,这让我更看重这门学科。而且,我早已喜欢背诵英语课文,并深受其益。课上,紧随她的思路,频频举手回答问题,课下,翻阅英语阅读,齐老师也更加喜欢我。两次期末考试都名列前茅的我,甚至考虑毕业后跟她学习高中英语,进一步考取有关英语专业的院校。虽然最终没能实现,可她对我的帮助,在我后来的工作中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齐老师退休去了长春,昨夜梦里又忆起她的目光,慢慢地在内心深处生出一片温暖。在学习生涯中遇到齐老师是一大幸事,而人生之旅中,我又何止遇到一位这样平凡的英语老师?我和同学们都曾遇到很多像她一样真诚关怀我们的老师,大江南北有成千上万的齐老师一样的优秀教师,在她们的目光中,我们在前行、歌唱,向着快乐出发…… 【作者简介】张晓彦,吉林省松原人,身残志坚。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杂志摄影俱乐部会员、吉林省残疾人作协副主席、松原市肢残人协会挂职副主席、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女摄影家协会理事、松原市女摄影家协会会员、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松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文学作品曾在《中国石油报 金秋周刊》《劳动新闻报》《吉林残联》《长春日报》《吉林石油报》《松原日报》等报刊发表。《北方都市文化》微刊总编。
征 稿 启 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