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浩然文学VIP作家:季雯专栏】散文║ 穿过黑暗既是光​(山东)

 静水深流gk3ddr 2023-09-26 发布于安徽

穿过黑暗既是光

——记禹城市季季香西安美食坊夫妻二人的爱情故事

作者‖季雯(山东)

    悠悠徒骇河,流不尽禹城人民的勤劳智慧,流不尽家乡人民对故乡的深沉眷恋。
当小城还在沉睡的时候,糖城广场东侧季季香陕西小吃店里已是灯火通明。
小店不大,20左右平的面积,进门摆了几张古朴的实木桌凳,再往里走,洁净透明的玻璃窗后,操作间里一对中年夫妇正忙碌着。
倒粉加水成团,不消一会,一个光滑柔软的面团安静地躺在盆里。稍事醒发,面团便被抱上不锈钢面板。洁白柔软的面团在男人有力而灵巧的手中,揉捏按压,不一会儿就站成了一排听话的孩子。
一旁的女人也没闲着,备菜煮肉,切肉剥蛋。一块块切的艺术品一样红白相间的五花三层和白嫩嫩的鸡蛋被扔进卤肉桶。蓝色的火焰跳跃着,舔舐着高高的不锈钢桶,咕嘟咕嘟……满屋里弥漫着阵阵肉与各种香料混合的香味。氤氲香气精灵般钻到鼻子里,嘴巴里,你张开的每一个毛孔里。杭椒炒肉甜辣可口、肉沫酸豆角酸脆爽口、麻辣海带丝口感鲜脆、五香豆丝豆香浓郁。煮肉的空档,女人已经炒好了菜夹馍的配菜。
男人女人行云流水,一通忙碌后,时间尚早,两人得空可以喘口气。男人照例拿起话筒,唱了一首,女人和小剂子们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夹杂着各种香味的精灵来回跳跃,一景一物都紧紧地依偎在这间温情的小店里,一切都成了男人女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初生的太阳照耀在这对中年夫妇身上,显得平淡宁静。
他们是我的小叔和小婶,也是季季香陕西美食店的老板兼服务员。
谁的童年不辛酸
小叔大名季献超,1978年出生在禹城市李屯乡季庄村,兄妹六人,他最小。那时家里虽然很穷,但在父母和哥姐的呵护下,倒也过得无忧无虑。直到有一天,灾难降临,爷爷被一场意外夺去生命。天塌了,整个家庭随即陷入无底的深渊。那一年小叔8岁,年龄最大的大姑刚刚成年。
爷爷去世前,原本和奶奶一起经营着一间小豆腐作坊,奶奶主内,打理家务;爷爷主外,每天走街串巷卖豆腐,偶尔还会赶集去卖。小叔说,至今忘不了儿时最开心的事就是爷爷赶集回来给他带的一两样小零嘴,或是一把香喷喷的花生,又或是一串酸甜红亮的冰糖葫芦。要知道在改革开放初期那个物资匮乏的八十年代,一点小零嘴足以让孩子们心满意足好几天了。
一切美好都在爷爷去世那天戛然而止,逝者已远去,活着的人还得继续走下去。那时小叔的四个哥哥都在上学,姐姐也到了出嫁的年纪,不能再帮衬家里。几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家里的各项开支,如何让这个家继续运转下去,一件件一桩桩,压得喘不过气,一夜之间奶奶愁白了头。而小叔也在经历过父亲突然离世、母亲一夜白头中突然长大了。当时的小叔才刚步入村小的大门,他说永远忘不了:上学那天背着奶奶缝的新书包,装着哥哥姐姐送的铅笔橡皮,跟着家人一起欢欢喜喜来到村东头学校时的情景。转身回望,爷爷奶奶眼神中流露的那份殷切期盼,成了小叔午夜梦回,心底最圆的一轮明月。
但,小叔还是辍学了,小学一年级便辍学了。没有父亲,他没有条件上学。他不怨恨,也没资格后悔。这,却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谁的少年不迷茫
从此,为了生活,小叔开始了劳苦奔波,三别家门。子承父业,第一次离家,是十一岁那年。小叔开始像爷爷那样走街串巷卖豆腐。一年四季,寒暑荣枯,骄阳似火,滴水成冰,从未间断。
春天的小草,夏天的鸣蝉,秋天的露水,冬天的雪花,都曾听到过小叔稚嫩响亮的叫卖声。周围几个村的大叔大妈们,每当看到小叔去卖豆腐时,都会围上来你一言我一语打趣:“哟!季庄卖豆腐的小孩儿来了!”“就买这个小孩儿的豆腐,他的豆腐最好吃!”善良淳朴并不宽裕的家乡人用最质朴的方式照顾着小叔的生意,温暖着小叔幼小的心灵。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年,三年里小叔也成长为坚强刚毅的少年。
十四岁那年的生日,奶奶给小叔下了一碗面条,难得还放了一个鸡蛋。“孩子,你长大了,该去外边闯荡闯荡了。”奶奶慈爱又坚定地望着小叔。如今已为人母的我,方才明白奶奶彼时的心情。于当时的小叔而言,上学这条路被堵死了,如果不趁年轻出去闯荡,那么他的命运只能跟爷爷一样,做一辈子豆腐。哪个母亲不想把孩子留在身边帮衬家里?又有哪个母亲甘心自己的孩子一辈子劳碌?早熟的小叔是明白母亲的心的,含泪郑重地点了点头。雪白的面条,金黄的鸡蛋,想想是真香啊,可是吃起来却是苦涩的味道,抑或是成长的味道。
此时的小叔已不再像三年前刚刚走出家门时那般恐惧无助,怀着不舍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第二天小叔背上行囊,开始了他人生中第二次背井离乡。
这次是来济南章丘学厨师,刚学只能从脏活累活做起,后来饭店倒闭,厨师也学不成了。之后小叔又在亲戚的介绍下,来到铁匠铺学打铁,俗话说人世间最艰难的三种职业撑船、打铁、卖豆腐,小叔干了个遍。迷茫中他问自己:我一生难道只能干这种最苦最累的活吗?他不甘心,考虑清楚后,坚定倔强的小叔,毅然踏上了西去的列车,那年他十七岁。
第三次背井离乡,来到了古城西安(小叔的舅舅在西安)。在这里小叔将继续学习厨师,此次离家一晃就是十几年。十几年里风风雨雨,遍尝人间冷暖,个中滋味,唯有自知。
半生归来仍少年
生活的艰辛和磨难,使小叔的性格变得内向,不爱说话。但从小酷爱唱歌的他,脆弱的时候,总会以唱歌来鼓励自己,慢慢地唱歌成了他最大的爱好,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了他战胜困难、继续前行的动力。
寒风刺骨的卖豆腐的乡间小道上、光着膀子依然汗流浃背的打铁铺子里、饭店后厨里的案板上……都曾留下过他不向命运屈服的歌声。意志是坚定的,他梦想着有一天能登上真正的舞台去演唱,但困难也是残酷的。
对小叔来说,生活中的苦累都算不上什么,最大困难是因为不识字而看不懂菜谱、不认识歌词,甚至上厕所都分不清男女。不识字,连生存都难啊。拦路虎摆在眼前,小叔不服输的那股劲又上来了:我要自学文化!这对于仅仅上过几天学的他来说,简直就是愚公移山,但他告诉自己没有退路不能退缩。买来字典,对着歌词一个字一个字查,眼睛近视了,字典翻坏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叔能毫无障碍地看书、看歌词了。慢慢地他还学会了口琴、吉他等乐器。
如他所愿,他终于站在了北京星光大道的舞台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古城西安是小叔的福地,在这里他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身本领,也收获了一份美好的爱情,2002年小叔和祖籍四川的小婶陈兰结婚了。
阔别家乡十几年,小叔再次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禹城,夫妻二人先从摆摊干起,慢慢又开起这档西安美食坊。由于味道正宗,热情好客吸引了很多食客,日子总算慢慢好起来了。歌声一直陪伴着他,鼓励着他,境中不要低头,顺境中不要骄傲。
作为小吃界唱歌最好的草根歌手,小叔的身影频频出现在禹城大大小小舞台上,也成了远近皆闻的小名人。
回望过去,四十年——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短暂一瞬,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弹指之间,亦是小叔的个人奋斗史上的沧桑巨变。面对艰难困苦,懦弱者被磨去棱角;勇敢者将意志品质磨砺得更为坚强。
愿君笑看千秋尽,归来仍是少年郎。

【作者简介】季雯,山东德州人,现居烟台。小学语文教师,曾在学习强国平台发表作品《我家的共产党员——我的舅爷爷》,在央视影音平台发表散文《一把米蒿》,并且多次在教育平台发表作品。

征 稿 启 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