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浩然文学征文大赛078:王新四专栏】散文║核桃南瓜共一树 (河南)

 静水深流gk3ddr 2023-09-26 发布于安徽

 核桃南瓜共一树

    河   南:王新四 

    “秋分到,收核桃。你不收,它就笑,一直笑到往下掉。”老家的这几句顺口溜告诉我们,秋分的核桃已经成熟,要抓紧收。否则,核桃就会自己裂开掉落下来。

    今年的秋分这天,真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风清气朗,艳阳高照。我一如既往,绿色出行,早饭后骑着自行车,欲要回到南水北调大河对岸的老家去收核桃。     

     辽阔的田野上,秋庄稼多已成熟,空气中氤氲着一股浓浓馨香味儿。我一边呼吸着田园上的清新空气,一边想着,小院子里那棵五六米高的核桃树今年已进入旺果期,庞大的树冠上密密麻麻全是核桃。欲采摘它们,最理想的办法就是能上到大门楼上,那样,既安全方便,又可收摘得干净。遗憾的是,家里的梯子高度不够,很难登上大门楼。

      村里家家户户大门外,晾晒着金色的玉米棒(粒),火红的高粱穗,滚圆的大豆,还有整齐的芝麻捆儿……好一幅丰收画图。

     距离我家一百多米时,突然发现我家大门外,有几个工人师傅正在安装天燃气管道,三个伸缩铝合金梯子放在一边。目测它们的高度,上到大门楼上绰绰有余。

   我向工人师傅说了自己的想法。

     “完全可以。我们暂时只需一个梯子就够了,想用你就尽管用吧。”工人师傅真大气。

     兴奋的我立马打开大门,换了衣服,带着扫帚和平头铁锨,在工人师傅帮我调整好梯子的高度,并固定好位置后,一级一级登上了大门楼。

     当初建房竣工后,施工者没有及时清理干净门楼上的杂物。每次在楼房里看到这里的杂物,非常不舒服,却又无可奈何。孩子们远在万里之外,自己家的梯子够不着大门楼。而且,邻居们多与我一样,没有高梯子。

     此刻,在大门楼上的我,很快清理了那些垃圾之后,就开始采摘树枝伸展在大门楼上的核桃。

     大自然的神奇无所不在,任意涂改着核桃树叶子的色彩。那些叶子由初春的殷红嫩绿、初夏的油亮翠绿、初秋的深沉暗绿,直至今天的浅色灰绿,而且随着秋风已飘落去了不少。稠密的核桃尽入眼帘,它们已经成熟。采摘时的手感特别美妙,两根手指稍稍地一用力,“嘣”的一声脆响,核桃就掉了。比在大地的架子上采摘嫩黄瓜还舒服。

     微凉的秋风轻轻地吹着,陶醉在收获的喜悦之中,真有点忘乎所以了。谁知道就这样采着采着,忽然发现有一个嫩南瓜,半尺多长,嫩得几乎能涌出水来。再顺着它往下看,居然还有两个,一个八九寸,最下边那个有一尺多长。它们也真会选位置,从上到下,基本上是一条直线,而且在树的这一面。难怪我没有发现。小时候常听村里人说,“扫帚底下藏南瓜,大不涉意”。而今天居然是核桃树里藏南瓜,简直有点不可思议。

     对于南瓜的随心所欲、不按常规“出牌”,我是有所领教的。我在楼房后面种的圆南瓜,它不好好地开花结果,而是擅自爬过墙头,两个大圆南瓜长在了学校院子那面的墙上。还有,它爬到隔壁的水房墙裙上,一个又一个地结着瓜。我在三楼大平台上种的金瓜,只见秧绿叶茂,不见瓜在何处。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它顺着山墙垂下去,两个圆溜溜的金瓜在半空中随风晃动着。

    春天在院子里播种时,我主要种的是苦瓜和丝瓜,只是很随意地在院子里丢下几颗南瓜种子。不知是因为我的关注度有失公允,还是别的什么,苦瓜和丝瓜从六月份就已经开始有贡献了。而南瓜秧却慢慢吞吞的犹如一位身体虚弱的老者,步履蹒跚,不疾不徐,躲在一旁自顾自地生长着。看它那模样,我本也没抱什么希望,长不长南瓜都无所谓。按说,南瓜秧茎粗叶子大,应该是压着丝瓜秧特别是细碎叶子的苦瓜秧子的,谁知道它反而被人家压在身下。唉,你不争气,我又奈何?

    从九月上旬开始,随着气候一天天的变冷,原来的苦瓜丝瓜们生长的势头开始日益减缓,个头变小,产量也一天天地下降。反倒是这南瓜,象是被谁给注射了兴奋剂一样,疯长起来。院子里的架子上原先挂丝瓜苦瓜的地方,被一个个南瓜取而代之。

     因为树上的南瓜正在生长发育,不能伤害了它们,于是我便更加小心谨慎地采摘唾手可得的那些个核桃。

    近水楼台先得月。想不到,而今还会发生近手核桃先被摘的事啊。

    透过影影绰绰的核桃树叶往下看,那些掉在院子里的核桃,一个个应声裂开青色的外皮,露出里面的鲜嫩硬壳。

    从大门楼下来,看到满院都是青色的核桃皮和露出粉嘟嘟真身的核桃。想起了七月份时,媳妇想吃嫩核桃,需先戴上手套(否则就会弄得两手黑色),再用锋利的刀子小心翼翼削去青皮,最后才能看见核桃的硬壳,工序繁杂危险且浪费时间。而现在,它们从树上一下来就自动分离开来,即使个别的不情愿那么干脆利落地分开,用手再剥青皮时,比剥花生壳还容易。

    我用扫帚将它们聚拢到一起。这一堆少说也有十几斤重吧,而这才只有树上的一半。

    我想起了过往。“二十三,祭罢灶,闺女们要花儿要炮,老汉们要个新毡帽,老婆们最爱柿饼和核桃。”那个时候过年前的这段顺口溜,道出了当初的真实情况。平时很难见到核桃,只有在过年时,上了年纪的老太太们才有资格吃上几个。我刚记事的那年春节前夕,奶奶菩萨般的端坐在屋里的煤火台上,穿着浅蓝色的斜襟粗布大棉袄,宽大的棉袄袖里,两手在不停地捏着父亲为她买的核桃、母亲做的柿饼,眯着眼睛,缺牙的嘴不停地咀嚼着。一开始,我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祈望能得到她的一点儿施舍。但是她老人家根本就视而不见。突然间厉声说道,“看啥看,就这俩核桃,再看也白看。屁大点小孩,往后有的是日子,啥好吃的没有?”我反问她,“那俺美(方言,指母亲)咋也不能吃核桃?”奶奶立刻提高了声音,“恁美恁大了,啥好吃的没吃过,敢跟我比?”后来,每遇到这种情况,我宁愿冒着满天大雪,跑去别人家里去玩,也不愿在家里待着。村里的老人们常常爱说,“疼老大,爱老小,不疼不爱半中腰”。弟兄四个,我居老三。标准的不被疼爱型(唯有母亲还是非常疼爱我的)。当初我们这些孩子们,万一谁有了一个核桃,那是珍品,绝对舍不得马上吃掉,一直都在口袋里装着,时不时的在别人面前炫耀一下。直到核桃硬壳磨得几乎没有了棱角,油浸浸发亮,方才舍得与几个好朋友分着吃。

    看如今,这么多的新鲜核桃,尽可以随意吃。还有那南瓜,不声不响,暗自生长,倾情奉献,真情闪光。

    我想,我今天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一堆核桃和那些正在树上生长的南瓜,更是一种心情,一种美好,一种新时代老百姓生活的幸福美好。

【作者简介】王新四,焦作布衣,喜文字,好农耕。1973年起,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郑大学报,焦作日报和鹿鸣,牡丹等刊发小说诗词散文报告文学200余万字。三十多件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其中《扶正法律天平》2003年获河南省一等奖,国家司法部和法制新闻协会颁发“全国法制好新闻三等奖”。

征 稿 启 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