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高宗赵构晚年力作,水平超过其父赵佶,赵孟頫一生都在追赶他!

 三余字画 2023-09-26 发布于山东

说起宋高宗赵构,大家想到的是他害死岳飞、偏安江南,总是被金兵追得狼狈逃窜,甚至躲到海上去。作为南宋的开国君主,赵构的表现确实令人失望,但他早年并不是这样。北宋末年金兵围攻汴梁,宋廷请求议和。金国提出的条件是以宰相亲王为人质,而赵构就被选中。

当他抵达敌营时,表现得泰然自若,反观一同为人质的张邦昌,吓得几乎要魂飞魄散了。金国将领认为赵构表现得一点不像是养尊处优的王爷,可能是军士假扮的,于是把他放了回去。赵构“虎口脱险”心有余悸,可能从此开始,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由于自小不得宠爱,远离权力中心,赵构养成了和他父亲一样的爱好——书法。不仅有兴趣,关键天赋还极高,这也是继承了北宋历代皇帝的基因。学界认为,赵佶的绘画强于书法,赵构的书法超过其父,尤其是在行书、草书上。

“多力丰筋属宋高,墨池笔冢亦人豪”,这是启功先生《论书绝句》中对赵构的评价。赵构极为勤勉,虽然在治国上浑浑噩噩,但在练字上却“五十年来未尝一日舍笔墨”。作为赵孟頫的远祖,他幼年时就学过赵构的字,而且奉他为“一生之师”,可以说孟頫一生都在“追赶”赵构。

赵构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同时他早早禅位,又安心当了二十多年的太上皇,宋孝宗赵昚对他极尽孝道,这些都让他能够安心沉迷于书法创作。幼年时,赵构是以“宋四家”为师,尤其是对米芾、黄庭坚痴迷。年长后,他通过杨凝式、褚遂良、陆柬之等上追“二王”。

此后数十年间,他专攻魏晋笔法,遍临《阁帖》和羲献法帖,做到笔笔皆出“二王”。他曾对主和派大臣秦桧直言,书不学魏晋,终入下品。赵构中晚年时期有一卷行书,可被视为其一生书法的“扛鼎之作”,它就是《行书千字文》。

此作写于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此时赵构年近半百,技法已然成熟。此帖共86行、1022个字,单字大小约3厘米。从这件《行书千字文》中,可以看到《兰亭序》《圣教序》的风格,在某些字的捺画、竖画中,还有几分黄庭坚书法的风采。

此作露锋起笔,行笔纵逸潇洒,笔势连绵翻飞,用笔极为灵活。各种调锋、转笔、搭笔,笔速时疾时徐,提按分明、方圆兼备,转折处一搨直下,波磔内擫收笔。结字纵长奇宕,字与字间笔断意连。行气顺畅、一气呵成,章法疏密有致,大小、粗细、浓淡呼应明显。

赵构此作不仅笔法严谨,直入魏晋,而且融入个性,气韵华贵妍美,是一件上佳法帖。

而今,我们将赵构这件《行书千字文》原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用市面先进的技术,达到了与真迹相差无二,笔画、墨色纤毫毕现,配以纯手工装裱。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