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护名人故居

 新用户4050Dx5r 2023-09-26 发布于湖南

三年前,我是湘潭市政协委员,政协文史学习委委员。这是在湘潭市政协和湘潭市政府对口会上的发言。当时是随口讲的,因觉得有些意思,回到家,补记了。

我叫谭进军,政协委员。

去年,我去了趟杭州西湖。西湖的山,西湖的水,并没有特别的地方。那种山,那种水,在中国,不知道有多少地方胜过它。但是,围绕着西湖,步步是故事。那些故事,很快将我们拉入到历史和传说中。我后来想,那个断桥,如果我们将它毁了,建以黄金为桥面,两壁饰以白玉的新断桥,不知道是不是会引来诅咒?

今年,我去了趟我们湘潭的盘龙大观园,回家后,我写了微信,说:投资这么大,占地这么多,我却没有找到它的魂,可惜了。大观园里,主题是花花草草,那些花草,全世界都能找到。我当时就想,为什么不以湘潭元素为主题?湘潭出了那么多独领风骚的人物,如果以他们的故事建这么一个大观园,效果会怎样呢?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句话,叫“五千年看西安,一千年看北京,一百年看湘潭”。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句话?不只是湘潭出了毛泽东,而是由于这百年之中,湘潭出了许多光照千秋的人物。从曾国藩的湘军以后,湘潭出的名闻海内外的人物,可以说是一茬又一茬,譬如说护住新疆那大片国土的左宗棠和刘锦棠——以我的说法,是一个半湘潭人。因为左宗棠生在湘阴,但他是在湘潭成长成人,是在湘潭形成的人格。譬如说,大经学家、大史学家、大文学家、大教育家王运,不说他别的成就,单单他那一大群让中华民族增色的学生,就足以叫他不朽。再譬如说黎氏八骏的老大黎锦熙,一代国学(我解释,我并不赞成国学这个提法)大师,中国注音之父,帝王师——毛泽东在二十四岁时,写给他的信,让我们看到,毛视其为兄为友为师,其中一封信,将毛泽东后来的路已基本规划在那儿了。譬如说,黎氏八骏的老二黎锦晖,他是中国通俗音乐之父,中国歌剧之父,中国儿童文学之父。至于耳熟能详的齐白石、彭德怀、杨度、陈赓等,就不说算了。

10年我随中国作协副主席谭谈考察湘潭文艺界名人故居时,我们湘潭城里头,吕骥故居还在,这次我随湘潭政协文史委再次考察时,吕骥故居没了。为什么,因为要修沿江风光带。我真不明白,什么叫风光了。难道吕骥的故居不是风景?其实,他的故居不但是风景,而且是亮丽的人文风景。可是,我们将这道风景毁了。

现在,许多人来不来说爱国,爱国主义。什么叫爱国?爱国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爱乡,一个没有乡愁的人,你说他爱国,打死我也不信。乡愁是什么?它至少有对家乡原点的记忆。我们现在的建设,说得好听,叫日新月异,说得不好听,叫今天建了明天毁。假如我们将原点式的记忆全毁了,那么乡愁的依归在哪里?假如我们将名人故居很好的保护了起来,因为名人的独特的历史地位,很容易成为我们原点式的记忆。

可是,我们湘潭名人故居的现状呢?左宗棠的故居,剩下的那点儿,只怕也留不了多久,那个墙壁上的壁画,虽然画得不怎么样,但我总觉得比现在许多叫得响的画家的画值钱。可是,只怕留不了多久了。那个刘锦棠的故居,只要几场大雨,只怕会荡然无存。运的故居,仅剩寄存在别人家的墙。屋前那个荷塘没有荷花,只有野草。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例举了。

现在,有个说法,叫爱国主义教育,将这些名人故居恢复和保护起来,每一个故居,都将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讲的完了。

前段日子,有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刘锦棠的故居,被大雨毁了。

我就想问,中国有几个刘锦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