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WI还能做体部?uSWIFT磁敏感加权成像可以这样做!

 忘仔忘仔 2023-09-26 发布于山西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增加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近20年呈持续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在我国,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公布的《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子宫内膜癌已作为继宫颈癌之后第二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约占妇科恶性肿瘤的20%~30%。部分发达城市的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已达妇科恶性肿瘤第一位[1]。
盆腔MRI是子宫内膜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MR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分期、治疗方案制定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MRI能够清晰显示子宫内膜及肌层结构,用于明确病变大小、位置、肌层侵犯深度;观察是否侵犯宫颈/阴道、是否侵犯子宫体外、膀胱及直肠;观察盆腔内的肿瘤播散,以及盆腔、腹膜后区及腹股沟区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助于肿瘤的鉴别诊断(如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肉瘤等)、化疗疗效的评价及治疗后随诊等[1]。

约9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症状,通常发生在绝经后,故绝经后子宫出血是该疾病最常见的症状[2]。最终诊断需通过刮宫及术后组织病理确诊,一般预后较好,根据组织病理学分型及临床分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后期动态随访、复查。

子宫内膜癌MR主要表现:

1) 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略高于子宫肌层),病变合并出血时信号混杂

2) DWI明显高信号,ADC图低信号

3) 动态增强:动脉早期、晚期及实质期、延迟期4个时期子宫内膜癌病灶呈相对低信号,强化程度低于肌层

4)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速升平台型或速升缓降型



01 技术原理



体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uSWIFT(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with Fast Technique)技术是以T2* GRE序列为基础,结合了幅度和相位信息、各方向的流动补偿,采用经典的相位蒙片迭代技术;uSWIFT技术是支持屏气扫描的二维SWI序列,由于其对磁化率敏感度高,在检测肝脏铁质代谢异常、出血性肿瘤等方面优于常规的MRI技术,在腹部疾病例如肝脏铁沉积、出血性肿瘤以及肝癌、肾癌的鉴别和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uSWIFT序列可自动生成相位图、幅值图、SWI图以及mIP图,SWI图结合相位图,对出血信号具有极高的灵敏度,且序列成像时间较短,可以作为常规子宫MR检查一种有力补充。

图片


图1 联影uSWIFT体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原理
传统3D磁敏感加权成像是一种结合幅度和相位信息的GRE序列在诊断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病及某些神经性病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以及应用前景[4]。但传统三维SWI扫描时间长,很大程度限制了在其它部位的应用,常规SWI序列在腹部、盆腔等存在生理性运动的部位成像效果欠佳,运动伪影大,信噪比不高;而uSWIFT是屏气的二维SWI序列,可在屏气状态下短时间内实现扫描,更短的扫描时间增加临床可行性,快速扫描同时也抑制生理运动影响,可常规用于腹部、盆腔等运动部位SWI成像,相较于传统SWI序列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02 案例分享

MRI成像设备及扫描参数:

检查采用UIH联影高场强磁共振、12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联合脊柱线圈;MR子宫扫描序列:T2 ARMS(矢状位/轴位)、T2压脂、T1WI、DWI及uSWIFT、动态增强(T1 QUICK3D FS BH,矢状位/轴位/冠状位)。

一般情况:

患者女性,47岁,近2年月经周期稀发,周期2~3月,月经量多,伴血块,有乏力,1月前出现阴道出血,量多似月经,伴头晕乏力,来院就诊,查血,血红蛋白52g/L,内膜1.7cm,为进一步治疗,门诊以“子宫异常出血”入院,拟行子宫平扫+增强MRI进一步明确诊断。

图片

图A1~A6为子宫轴位同一层面,A1为T2脂肪抑制序列,A2为DWI-B800序列,A3为T2WI序列,A4为uSWIFT序列SWI图,A5为uSWIFT序列相位图,A6为对比剂增强后T1脂肪抑制序列,可见白箭所示子宫内出血在SWI加权图像上显示最为清晰;

图片

图B1~B4为近宫颈层面连续子宫轴位SWI图像,可见宫腔内出血信号显示清晰(白箭);

图片

图C1-C3为子宫矢状位动态增强图像,C1为动脉期,C2为静脉期,C3为延时期,宫腔内病灶显示清晰;
MR影像表现:

子宫后壁肌壁内可见长径约3.5cm的类圆形等T1稍长T2信号,内见斑点短T1信号,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宫腔内可见团块状混杂信号,以长T1稍长T2信号为著,并可见斑片短T2信号,宫腔大小3.5cm*2.1cm*4.3cm, DWI序列部分呈高信号,ADC值部分略减低,SWI序列可见宫腔内多发出血性信号,对比剂增强后宫腔内异常信号区可见斑片状、线样不均匀强化区。

MR影像意见:

1)考虑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II期;

2)宫腔少量积液,宫腔内出血;

3)子宫后壁肌瘤变性;

病理报告:

图片图片


(宫腔刮出物)见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符合中分化子宫内膜癌。

03 临床价值与经验分享


uSWIFT体部磁敏感加权序列是一种较为新颖的磁共振检查技术,该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对磁敏感效应的灵敏度,对含铁血黄色或脱氧血红蛋白等具有极高的灵敏度,由其引起的局部磁场不均匀产生的磁化率效应可视为信号空白,该技术对比常规序列对组织具有更大的磁化率差异敏感性,通过磁敏感加权成像可以更加直接、清晰地显示出血病灶基于上述,uSWIFT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可引起子宫内出血的疾病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良好的病灶显示效果[5]。
本期分享的临床病例是uSWIFT在女性盆腔出血性病变检查场景的典型应用之一,说明uSWIFT体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可以作为影像诊断子宫病变的一种有力补充手段,能更加快速、直观地回答临床问题,不断为临床赋能。

该成像技术在本公众号2023年8月10日期刊中有关于在女性盆腔子宫腺肌症的临床与技术应用分享,若想了解更多,请点击链接:

《磁敏感加权成像实战应用—子宫腺肌症》
张英魁,公众号:联心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实战应用--子宫腺肌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2022版)

[2]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

[3]Dai YM, et al . Journe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 2011, 34, 318: 325.
[4] HAACKE E M, XU Y, CHENG Y C N, et al.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J/OL]. 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 2004, 52(3): 612-618. DOI:10.1002/mrm.20198.
[5] SEHGAL V, DELPROPOSTO Z, HAACKE E M, et al.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neuroimaging with 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J/OL].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JMRI, 2005, 22(4): 439-450. DOI:10.1002/jmri.20404.
[6]天师论道公众号--磁敏感加权成像实战应用--女性盆腔出血性病变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