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因档案年龄与身份证年龄偏差,推迟了两个月退休。两个多月来,清早到单位上签个到,就返回家了。工作移交了,电脑也交了,欢送会也开过了,再呆在工位上显得有点多余了。 没上班了,窝在家里总不是个事呀,想方设法做点什么,第一个月在网上报名了“免费书法启蒙班”、“石火读书会”和“写作提高班”等,兴致勃勃大有培养自己“老有所为”的劲头。每天还是5点多就起床了,洗刷后到咸嘉湖公园里转一圈,然后开车到单位打个卡,回来后搞早餐吃或到附近的粉面馆唆碗粉,就准备一天的路情(路情长沙话的意思是想做的事)。8点听读书会,听完读书会就练软笔字,一晃就到十一点了,去菜场买些菜,着手两个人的中餐,因没有午睡的习惯,吃过饭后就无所事事,跑到走廊上放肆地抽烟,在室外呆长的话,老婆就会喊话“又在外面抽烟吧?抽了几支咯?”只好掐灭烟头悻悻撤回,躺在沙发玩手机。下午4点就坐三站公交去爬岳麓山,19点前赶回家里听书法讲座,听两个半小时的课。课后脑壳开窍时,又想写点什么,时常是晚上十一、二点还在书房里,老婆睡一觉醒来后,就会大发牢骚,“你搞得比上班还要累,那退休干什么?”,“医生反复交待脑梗病人要多休息少动脑,你又想上医院呀?”,“从明天起,什么都不准做,一心一意给我休息。” 老婆的话不无道理,退休了还搞得那么紧紧张张的做什么?!于是,除爬山外,一切其它活动停止了。原计划没什么事的话,每天坚持爬一趟岳麓山,不料爬着爬着,肥胖未减,小腿出现了静脉曲张,好在战友送的“艾灸液”管用,擦了几次慢慢消了,爬山只好改成隔几天一次了。没什么事干了,就每天与手机为伴,刷完微信,刷抖音,看了头条,看百度,躺着看,站着看,从早到晚机不离手,手也举酸了,眼睛看什么都重影了。原来上班时自认为是“话痨”“杠精”,同事们聚在一起抽烟或闲聊时,有讲不完的话。争议问题时总喜欢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的角色,或倚老卖老,动不动就与别人杠上了,好在同事和朋友知道我,就是个头脑简单,情商低,就事论事时不给人面子的人。好了,现在一天也难得说上几名话,老婆时常叫我,我都懒得应了。我生活中没有什么爱好,不打牌,不唱歌,不钓鱼。只喜欢喝点小酒,原来上班时,晚上三五同事一吆喝就到办公楼附近的小馆子喝上了,回家后再按受批评,这下也好了,酒友们也不联系了,估计慢慢地、自然而然地,酒会少喝或戒啦。不上班了,酒圈子也没了,生活一下安静了,静得好像时间都停止了,上周日下午去爬岳麓山,人特别多,而且好多游客,我一时没弄明白突然山上多这么多人,就问“最高峰”平时歇脚处的小吃店伙计,“叔呀,今天是星期天呢,肯定人比平时多呀。”伙计笑着对我说。 原来别人讲退休后有几个月的心态调整期,我还不相信,我还开玩笑说,那是指当官的,我们平民百姓,退休就像耕田的老牛卸下了犁耙,会好自在,会好悠然。其实不然,近期躺平了,是舒服,连翻身挪动一下都显得麻烦。什么事也不想做了,书也看不进了,字也不想练了,朋友的约稿也推了。好的生活习惯也随之在变,三餐变两餐了。空调开到25℃还觉得热,心里憋得慌。平时很少吃冷饮的我,一天要吃几根绿豆冰棍和很多的冰镇西瓜解渴。 人呀,一旦放松了自我约束和离开组织的管束,就会散漫得一发不可收拾 ,变成偷懒高手,怎么好过怎么来,怎么舒坦怎么过。 孤独来袭时,晚上8、9点就睡了,凌晨2、3点就醒了,坐起来玩手机,5、6点又躺在客厅的沙发上睡回笼觉。老婆看我这样,也不是办法,和女儿商量带我出远门走走,解解乏,散散心,调济一下我的生活。 我不喜欢旅游,加上国内大部分地方都去过,她们也不知带我去哪里好,女儿讲她想去泉州体验一下“蟳埔村的簪花”,问我愿不愿陪她去泉州,我说随便吧。女儿随即给我和她娘订了福州的机票和酒店。我在高德地图上一查,长沙到福州只八百多公里,我想自己开车去会更方便一些,于是,一场目的性不强,不受时间约束,退休后的第一次旅行开启了。 二 22日早上五点,我们从家里出发,经长潭高速转沪昆高速,到了醴陵天才渐渐放亮。进入江西后,阴雨霏霏,天灰蒙蒙的,能见度较低,仪表显示室外温度22℃,穿T恤衫显得有点冷。江西境内全程高速,沪昆高速江西段道路拓宽,全线限速80码,转换的其它七条高速,限速均为110 km/小时或100 km/小时。江西境内限速路段很多,尤其是区间测速是每隔几公里一段,车开的很慢生怕违章。到宜春时,仪表的警示灯亮,提示“请检查轮胎气压”,但车走得很平稳,作为老司机判断,轮胎只是少气,应该没什么大问题。经新余服务区时把车开了进去,想加点气,不料服务区的汽车维修点关了门,只好往前开。11:30已行驶了500多公里,车要加油了,便开进了资溪服务区,一是加油,二是轮胎加气。油是加了,可维修点和上一个服务区一样是关门的,只好用自带的充气泵逐一给轮胎加气,折腾了半个多小时,警示灯亮仍亮的。心想我是搞不好了,只能到目的地找修理厂解决了。 12点多,车进入了福建境内,晴空万里,室外温度升到35℃,空调开到20℃还显得有点热。福建境内转换了四条高速公路,福建的高速公路都在崇山峻岭间,车行驶在山腰上,隧道一个接一个,仅隧道群就有十几个,5、6公里长的隧道有多少个,数都数清了。隧道与隧道间是高架桥连接,高架桥墎如同竖着的钢琴黑白键,整齐地排列在桥下,有的高达上百米,漂亮极了。我以为湘西的高速公路隧道算多的,但与福建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湘西的隧道只能称小儿科了。福建境内的高速限速基本上是100km/小时, 沿途也有很多区间测速和移动测速的标志,但车载导航系统很少提示“您也超速”,路上也鲜见测速设施。开始我还是循规蹈矩按限速标志行进,但“闽字头”车牌的车速都很快,连微型车都从我身边呼啸而过,尤其是在隧道内,几台大型牵引车和货柜车都超我的车。真怄气,我也没管多么多了,开始飙120码了,不知道会收到多少罚单。 全程860公里,途经江西、福建,全程转换了十几条高速,整体路况良好,路上的车辆也很少,有时候几公里都难遇到一辆车,与湖南的高速公路车流量相比是两回事。路上的服务区很多,很卫生,很干净,但人、车都很少。有的服务区内根本就没有车,服务区的餐厅基本上都没有饭吃。下午一点时,肚子有点饿了,我们只好在安窠服务区吃起了“自嗨锅”。 沿途给我的印象是江西境内的乡土民情和村镇建设与湖南差不多,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基本上和益阳、常德差不多。福建呢,群山重叠,连绵不断,层峰累累,犹如波涛一浪一浪的,山上的植被都一样高,像似修剪过一样,像墨绿色的地毯铺满了山间。与湖南的山相比,福建的山顶是椭圆的无棱角,气势伟岸有种一气呵成的感觉。湖南的山顶是尖的挺拔的,山峰是独立的。山上的植被参差不齐郁郁葱葱,给人的感觉是险峻秀丽气势磅礴。 三 22日下午四点我们到了福州洲际世茂酒店。入住手续很简单,只在前台报了女儿的名字,把身份信息录入系统就完事了。 酒店位于福州市繁华的商业中心——东街口,毗邻福州历史悠久的文化发祥地“三坊七巷”。 下午5点多,我和老婆从酒店出发,沿着八一七路步行到了福州市的商业中心——东街口,刚好遇到下班人流,两公里多的路段,所见很糟糕,自行车电玩车乱停乱放,把人行道堵得满满当当,行人只能在车道上行走。电动车到处乱窜,逆行的不戴头盔的比比皆是。好像城市管理只相当于十几年前的长沙水平,找不到大都市的样子,极像一个三线城市,福州给我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在达明美食街的草本汤小吃店,我点了几个福州特色的小吃,小吃的口味真不敢恭维,只能说是勉强能吃而已。 回到酒店与保安闲聊上了,我讲十年多年前来过福州,好像现在与那时变化不大呀。保安说:“近几年来,福州两头的人都走了,富的移民了,穷的都外出打工了。”我问到,福建在全国算富裕的了,还去哪打工啊?他告诉我都偷渡去M国了,人往高处走,过个十年八载回来就是侨胞了。 四 女儿乘坐23日上午的航班,从北京来福州与我们会合。我向酒店前台打听去机场的情况,前台介绍到,市内去机场有五十多公里,福州虽叫海滨城市,实际上离海老远了,只有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在海边,去机场的路上就是绝美的沿海公路,很多游客还专门去机场高速转转呢。 23日7:20,我们从酒店出发去机场,一是去接女儿,二是看看沿海公路有多美?沿海公路是一条双向6车道的高速公路,路旁的两厢和中间隔离带栽种了大面积的菩提榕、蓝花楹,以及叫不上名的乔木植物,茂盛的植被遮掩了道路两旁,只能通过林间缝隙窥视近处的村镇和滨海风光,以及前方的蓝天白云,汽车好似在森林中穿梭。接近机场的那一段路,一边是广阔的大海,一边是乡村田园风光,马路、田园、蓝天和碧波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接机时间尚早,我想去亲近一下大海,感受一下大海的宽阔。这估计是内陆人对海的普遍心态,犹如大男人路遇美女,总会揪机会瞟上几眼。于是,我从导航上搜索了离机场最近的海域,那就是南澳海滩,按照导航提示来到了这边。 若大的海滩只见零星几人在那戏水,海滩特别宁静,也很干净。我面朝大海,迎着海风站着,秋风吹在脸上很凉爽。我静静的看着远方,海面上后浪推着前浪掀起的波涛拍打着沙丘,蔚蓝的天空不时有银白色的飞机略过。我喜欢这种舒服不被打扰的感觉。此时此刻,你可以放下所有烦恼与压力,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和人生的悠闲。若是无事,我愿久久的那样站着。航班快到了,才依依不舍的离去。 五 中餐女儿安排在“郑春发”希尔顿店,吃“佛跳墙”套餐,我对海鲜不敢兴趣,就点了个蛋炒饭套餐,服务员来回换了七、八趟碟子我都没吃饱。 女儿计划下午游玩三坊七巷、福道和博物馆,估计她是做了功课的。博物馆我就建议女儿别去了,长沙的湖南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就在我们办公楼附近,我每天路过那里都没进去过,我对那些个破铜烂铁和坛坛罐罐从来就不感兴趣,学历史吧,书上更详尽,何必去那里人挤人凑热闹。 第一站来到福道,因受台风“海葵”及连续强降雨影响,福道公园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关园了。 我们随即转战“上下杭文化商业园”。“上下杭”是指福州市台江区的上杭路和下杭路及其附近街区,俗称"双杭"。指的是从小桥头到大庙路之间的两条平行的横街,这里早年是福州的商业中心和航运码头。"杭"其实是从"航"音衍化的,这里有一个地理变迁的历史过程。古时闽江水绕过大庙山,上下杭便是上下航的津口埠头。这片曾经以商业的繁华而闻名的古老街区,一直以来是民俗、史学专家们研究福州商业发展历程的重要地方。 我们将车停放在一楼商业办公楼下,横过马路就到上下杭街区了,下杭路上的行人很少,很冷清。绝大部分商铺关着门,很萧条。街面的建筑物看上去很陈旧,但细看基本上都是做旧的。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我估计上杭路也差不多,直接拍死。来回不到一个小时“上下杭文化商业园”就完事了。 女儿在车上讲来了福州,那三坊七巷要去看看。三坊七巷是福州的文化名片,三坊七巷始建于晋代,于唐五代形成,到明清鼎盛,如今古老坊巷风貌基本得以传续。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 还不时地调侃我,“您要用心看呀,多收集点素材,回去好写文章啊。” 下午4点,我们沿着三坊七巷步行街自由行,只见清澈的河流穿街而过,古老建筑和现代文明完美结合,大大小小的街巷,各式各样的木楼房和牌坊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让你联想到“清明上河图”,揣摩当年这里的繁华景象,想象商贾间是以物易物或是用银元交易,遐想西门官人和大郞的爱人在哪间木楼品茶更有情调。 “您那么喜欢上班的一个人,今后这种无拘束的生活会习惯不?” 女儿的问话, 打断了我的思索,老生常谈的问题,我敷衍道:“还行吧,慢慢会适应的。” 不经意间来到了南后街,一座枣红色的围墙格外醒目,走近一看是“林则徐纪念馆”,门口立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石碑。 林则徐纪念馆又称“林则徐祠堂”。它始建于1905年,1982年建成林则徐纪念馆。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林则徐祠堂,另一部分是林则徐史绩展。听讲解员说,1850年林则徐病逝时,咸丰皇帝赐给他的3座碑。这3座碑成品字形排列,中央一块是皇帝慰问家属的圣旨,右边是御赐祭文,左边是御制碑文。“树德堂”应该就是纪念馆的核心了,树德堂正中是林则徐的塑像,林则徐表情严肃,眺望着远方,似乎还在为烟毒不止而忧愁。是啊,当下禁毒工作仍任重道远,“林则徐”少不得,世界需要千千万万个林则徐。致敬林文忠公,愿天下无毒。 六 24号的计划是上午去烟台山玩两小时,然后去平潭。 早上8点我们开车来到了烟台山街区,区内道路很窄,大部分麻石街道是不能错车的,禁止车辆驶入。我使用了一点小手段,车开进了街道内。 街区内保留着几十栋百年中西历史建筑,也保留着历经岁月沧桑的一草一木。叶圣陶先生是这样描述的这里,“一座花园,一条路,一丛花,一所房屋,一个车夫,都有诗意。尤其可爱的是晚阳淡淡的时候,礼拜堂里送出一声钟音,绿荫下走过几个张着花纸伞的女郎……”。烟台山上有一座很精致的公园,园内上百年榕树的随处可见,很多老人在树下乘凉或下棋,是一个很不错的休闲场所。静静地漫步烟台山,穿行于这些历史建筑之间,听其诉说着这座城市浓厚的底蕴与浪漫的生活。烟台山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石厝教堂,教堂前的百年古银杏,高大挺拔的树干,层层叠叠的墨绿色的小扇叶,一串串的金灿灿的银杏果,点缀着沉寂而古朴的教堂,一时间分不清究竟是这棵最美银杏树成就了这座百年教堂,还是这座百年教堂成就了这棵最美银杏树。 10点我们驱车80公里到平潭岛,11:50入住平遥岛北线的“入海”民宿。 民宿接待告诉我们,平潭岛又名海坛岛,别名海山。为福建省第一大岛,是全国十大岛屿中与台湾岛距离最近的一个岛屿。秋天是岛上的黄金季节,不冷不热,海水温和,不好的是到处都是人。好在你们是自己开车过来的,租车的话,不提前十天半个月还租车不到呢。好多游客都是租的电动自动车去玩。游岛一般要两天时间,一天北线,一天南线。沿途有很多景点,你们只安排了一天的时间游玩,那只能选重点景点领略一下海岛风情了。 放下行李后,我们准备去平潭县城吃中饭,车进入环岛东路时,只见前方道路设置了障碍。保安人员说:下午环岛自行车赛,环岛东路全线封闭,估计要下午三点才解封,环岛东路是唯一连接南北线和进城的道路。等到下午三点,行程就会耽误,经打听有一条乡间便道可去县城,但导航提示那条无名小路堵车,女儿就不同意去了,我坚持前往,结果是不到5公里的路程,开了两个多小时,在车上一家人还闹了小小的不愉快。下午2点多才到了县城,餐馆基本上打烊了,只好饿着肚子又回到北线。 第一个景点是北线的长江澳,从环岛路上远远地望过去,海边一座座电力风车排列得错落有致,或高高耸立在沙滩上,或从海平面上伸出来,在空中尽情地舞动着,蓝天、白云、碧海、风车组成的画面有着童话般的意境。老婆和女儿换上拖鞋,满是欢欣的加入了赶海大军,我就不时的拿着手机这里拍拍那里照照,堵车的不愉快心情彻底释放了。因时间关系不敢恋战,开车沿着北线,走走停停遇上好看的景点,就下车卡几张照片。 第二个景点是猴研岛,猴研岛-----位于南线平潭澳前镇东澳村,岛上立着一块写有“祖国大陆—台湾岛最近距离68海里”字样的石碑,与台湾新竹南寮渔港相距68海里。那是必去的打卡点。我们火急火燎赶到时,已是下午4点多了,赶紧买票上岛。 从山上步行下到海边,再通过一条约20多米长5米宽的麻石路上猴研岛。站在岛上看东海湾,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很宽广,很大气。很多大石头立在岛上,穿过石阵,听说用高倍望远镜就能看见对岸的人民,不知真假?不过岸边山上的解放军雷达站,估计观察东海的战备情况不是问题。 七 25号7:20从平潭岛出发到泉州170公里,全程高速,双向十车道,好不惬意。女儿在车上给我普及泉州的人文地理知识。她平静地说道,泉州虽然只是个国内的二线城市,但它是中国的品牌之都。女儿坐在后排,我从倒车镜时看到她掰着手指头说,据我知道的服装类就有安踏、特步、鸿星尔克、七匹狼。日用品类有九牧、乔丹、雅客、柒牌。食品类有潮福城、食锦记、食为记、好成财、醉得意、笨世界、大喜麻辣拌、麦德堡等等,而且都是国内一线品牌。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宋元时期,泉州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是联合国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境内有名的寺庙也不少,听讲乞福还很灵呢。“泉州我来过,很多地方值得去,我又不想你们太累了,就挑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看看吧。一是钟楼,二是西街,三是开元寺。怎么样?”女儿一边说一边从后座上伸手过来拍着我的肩膀。我答非所问,“先找地方落脚。” 9:30抵达了网上预订在鲤城区金鱼巷40号的泉州三品·岚厝民宿,放下行李,把车停到公共停车点,吃过当地特色的早点后。开启泉州行。 第一站钟楼,钟楼是泉州的中心地标,始建于民国23年(1934年),位于泉州中山路与东、西街交叉口,钟楼高13.8米,由留英设计师设计,本体以西洋风格建造又融合闽南风格。名气很大,看过后失望至极,说白点就是一个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塔,装了个四方钟而已,极像长沙火车站浓缩版的钟楼。 第二站西街,西街位于鲤城区,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它还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和做旧后的商铺。西街8、9米宽,200来米长,和全国的大部分步行街相似,主要以经营全国各地的小吃和当地的土特产为主。街道很干净,店铺老板的服务态度也不错,我们在西街消费了三杯奶茶,算是到此一游了。 最后一站是开元寺,开元寺位于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是宋元时期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寺内最值得流连的是“弘一法师纪念馆”,馆内有大师的生平介绍和少量的书法作品。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浙江嘉兴平湖人,生于天津,艺术教育家,一代高僧。弘一法师在开元寺待了14年,最后在这里圆寂,他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大师才华横溢,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诸多文化艺术领域都曾开风气之先。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朴拙圆满,浑若天成”的境界,他也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人,他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已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又是在我国画界开创人体写生的第一位教师。弘一法师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由绚丽至极归于平淡清寂的典型人物。 三个景点连在一起,离我们住处不过4、500米,两个多小时就把计划行程游完了。下午老婆和女儿去附近酒吧喝咖啡去了,我呆在住处回顾和整理这趟旅程。 下午六点,一家人聚在东海大酒店的“临家闽南菜馆”品尝当地菜,还开了瓶红酒。 旅游“游”的一种心情,所到之处,选个背景照几张相,时髦的叫法叫打卡,证明自己曾经去过某某地,其实大部分的景观都差不多,过一阵子什么都不记得了。但这一次一家人聚在泉州有点特殊含义,今年的古历八月十一(9月25日)是我 “六十大寿”。记忆中,自从女儿去国外读书和在外地工作后,十多年来一家人第二次因庆生聚在一起,上一次应该是2018年的中秋在阿那亚给我庆生。 我一直以来就不喜欢做生日,主要是怕麻烦,打扰别人,辛苦自己。这次女儿又大费周章,用心良苦,我不想扫的她兴呀。与其说是一家人旅游,不如说是满足她的一份孝心。一路上女儿很认真的陪着我们,线路规划,景区门票,住宿吃饭,这些大大小小的琐事,她都安排得妥妥的。还要小心地照顾着我的抠门情绪,上次阿那亚订了个独栋,那排场让我心痛不已。穷乡僻壤里长大的我,虽然进城了这么多年,但一直是扳着指头(这里“扳着指头”是节约节俭的意思)过日子的人,所以什么时候都不准铺张浪费。女儿的消费理念与我截然不同,只要出去玩,就要吃最好的,就要住最好的,玩高档的,不考虑钱的问题,她的口头禅:钱是赚来用的。但这次行程女儿安排得大气又不失俭朴。女儿懂事了,我很高兴,有点小激动呵。女儿长大了,不仅有照顾自己的能力,也有照顾我们的能力了,只是我平时没有给他机会而已。 八 26号蟳埔村簪花和到晋江梧林游玩传统村,观赏“小娘惹”文化。 27:40开车从住处出发,到蟳埔村仅二十分钟。蟳埔村座落在泉州湾,是一个小鱼村,属城中村,世代以捕鱼为生,村边的临海大道也是近几年填海而建成的。村庄不大,两步一家簪花店,三步一家海鲜店,簪花和餐饮应该是村里的主要产业。 近年来蟳埔女头饰簪花围,刷爆了各大社媒平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许多游客慕名前往体验。她娘俩去体验“流动的花园”的簪花去了,我对那不感兴趣,找了一个闲地,继续完成这篇作文。 10:30完成了簪花围的整个流程,随即启程晋江市悟林村。 网宣,梧林传统村落位于晋江市新塘街道, 2016年被评为中国第四批传统村落,现存明朝百福墙、清朝官式红砖大厝、近现代哥特式和罗马式洋楼、番仔楼等各式古建筑136幢,展现了中西结合的建筑史、闽南华侨的文化史、福建人下南洋的创业史、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史。 开车二十几分钟就到了悟林村。只见村口偌大的停车场没停几台车,坐景区的电瓶车进村,村里人迹罕至,景象十分萧条。给我的印象是村里虽有几栋不知什么年代的建筑,但基本上是一座仿造的古老建筑群。商业气息深厚,缺乏真正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村部吃了中餐,前后一小时就结束了行程,转一圈也没弄明白什么是“小娘惹”文化。 27号女儿随同我们一道回长沙,准备途中去龙岩看看土楼,视情况而定,那是后话了。 九 静静地回顾过往,觉得自己比上一辈和下一辈都幸福和幸运,我虽出生在六十年代,但躲过了大食堂,生活虽艰苦,但玉米、红薯等杂粮和野菜,基本上还是填饱了肚子,没被饿死。读书时逢闹革命年代,基本上喊口号去了,没上几堂课,但还是拿到了“高中文凭”,想起那段特殊的经历也很欣慰。我父亲是70多年前的重点中学初中毕业生,在当时也算得上知识分子了,教书育人一辈子,为怎样养活我们三姊妹发愁了大半生,苦了一辈子。我的女儿是独生子女,读了不少的书,在离我们几千里以外的城市就业,买不起房子,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不敢休假,我们有病痛时,她只能急得哭。我比他们好多了,我在我所生活的城市有房、有车、有余钱,没为衣食住行发过愁。母亲在乡下一直是哥哥照顾,有什么病痛也是哥哥带去看医生后,才告诉我和妹妹的。 静静地回顾过往,觉得自己的前半生是顺畅的、平坦的。当兵六年,战士转业,部队驻地的工作由我选,先是行政事业单位,后在国企分公司机关工作,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养家糊口不是问题。虽然前行的路上也遭遇过坑坑洼洼,但都化险为夷或时空治愈了创伤。一个大山里长大的穷孩子,娶了城里的漂亮姑娘,生了个还算听话,有进取心的女儿,应该满足了。退休了,退休工资在所在的城市也不算低,应该知足了。 青春岁月,芬芳年华已经渐渐远去,过去的日子算不清,剩下的日子天知道。余生,把心放宽,把事看淡,开开心心的,不生气,简简单单的,不计较。但生活的热情不能少,精神的芳华不能丢! 2023年9月26日晚于泉州初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