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祖《百字碑》,丹诀作为歌曲传唱,聆听的时候,是否明白其中的丹诀奥义?

 扬帆踏浪a 2023-09-26 发布于四川

按:2023年9月24日-25日,第5届国际道教论坛在江苏茅山举行。开幕式上,一曲吕祖《百字碑》丹诀,随着音乐,赵净颐女士以嘹亮的歌声,响起在会场。《百字碑》,是丹道祖师吕洞宾真人所作,蕴藏了深奥的丹诀。我们在聆听歌曲之时,也一起学习《百字碑》蕴藏的丹诀奥秘吧!

《百字碑》的注解,张三丰真人、陆西星真人都曾注解过,分别收录在《张三丰全集》和《方壶外史》之中,大家找来可以阅读,不再赘述!现在笔者奉献一篇通俗的《百字碑》注解,大家一起来学习!

购买《方壶外史》,可以点击以下链接!

精装版《方壶外史》的购买问题!

吕祖《百字篇》注解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吕祖著《百字篇》,言简意赅,殊为玄妙。若三丰翁,若潜虚翁,均有注释行世矣。吾何敢哓舌?然祖师度世心长,既留此篇于世,读者不妨各随一己之所见,以解释玄理,使玄理愈显,大道愈明,锦上添花,岂不更美乎哉?因重疏之,以彰玄元道妙之传云。

按《百字篇》,又称《百字碑》,盖后人之于石,故有《篇》与《碑》之异耳。

祖师于此篇,开首两句,揭出“养气”与“降心”二项。

须知“养气”,即所以降妄动之心也。养气降心,丹家谓之筑基炼己,老圣所谓“虚其心,实其腹”。工夫须一贯进行,气养则阳明盛。阳明增一分,则俗阴去一分。俗阴去一分,则妄想杂念减一分。乃至浑然一色太和,习气销除尽净,则心自不动而降伏矣。故《孟子》云:“不动心。”

又云:“我养吾浩然之气。”要知孟子所以能四十不动心者,正以其“善养浩然之气”故也。俗儒不知,以养气、养性打作两橛,则误矣。

玄宗之养气也,心息妙合,摄召先天太和之炁,以合我身中五脏之炁,谓之“一气和泰和”。先后二气融和,内外浑然,至其极也,则后天尽化,纯乎先天。复以身中先天,感召乾坤法界先天。至身心与法界合,融内外两重真阴阳而成大丹,丹熟则超凡入圣矣。此“天人合发”之大机大用,须在“无名天地之始”处下手。

学者须识“身外虚空一着”,藏神于虚,与息相谐合,称为“蛰藏气穴”,又称“凝神入祖窍”,即《参同契》“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之工夫也。神既凝化,自然知息之出入。切不可着身,全然安放在外面。动静阖辟,唯息是守。守而不离,谓之勿忘。守而勿执勿逐,谓之勿助。勿忘勿助,以柔以默。古云:“塞兑垂帘默默窥。”老圣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是其诀也。不勤者,不劳也。

先师传仙翁之诀,每教人先下静功一月以静定之心,凝入气穴之中,神息自易均匀冲和,和极则入于杳冥恍惚之境,此初行之法效也。然初行功者,未必即入杳冥,每先睡去

半月以后,自然不睡,而渐入静定境界矣。出息微微,若有若无。周身酥软快活,亦不着意。更进一步,则神气两定,外息断绝。定中内外两忘,心境俱寂,成○如此之象,谓之“真空现前”。

真空一着,最为重要,自结胎以至脱胎,无不在中进行。

若分内外两重言之,则外面做到○如此境界,谓之戊土,先天一炁自来,成九还之功。

身内做到○如此境界,中央静净,一意不动,一念不起,谓之己土,五行四象自合,成七返之妙。

内亦如此○,外亦如此○,吕祖所谓“口对口,窍对窍”。

学者能内外俱空俱净,戊己二土会合,时间由短而长,则一切效验,不求而自至,真有水到渠成之妙。

一定三四小时,定到浑沌鸿蒙,不知不识,忘形忘象,则气不求养而自养,心不求降而自降矣。

何以故?寂然不动,根境俱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更有何法而不空也。故身愈虚而真气愈集,心愈寂而真性愈明。

养气降心,妙在一“定”字,斯即“为而不为”之妙也。不着于有为,亦不着于无为,有无俱遣,寂照忘知,从容中道,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此哉?杏林翁曰:“岂知丹诀妙,镇日玩真空。”吕祖曰:“妙宝炼成非偶尔,真空了却始超然。”浮邱祖曰:“真空由我,大返大还。浑然一气,归合先天。”

若非真空一着,焉知养气、降心一贯之妙理?又焉知忘言守一、无为而为、为而无为之妙行也哉?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丹道动中寓静,静中寓动,动静反复,乾坤互用,要在识宗祖。

何谓宗祖?即是○虚空一着。步步不离,则头头合道。故吕祖云:“默默虚空最认真”也。盖静而虚,则不着色身;动而虚,则不着外境。内外不着,动静不离本际,非动寂一如而何?《易》曰:“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贞夫一,则虽动而常寂。虽寂而不碍于动,非天下之至圣,其孰能与于此哉?苟动静不知宗祖,打成两橛,岂妙窍同玄之旨乎?

若是身心洞虚,内外不着,三际俱空,人我两忘,泰然大定,窈然无为,斯亦可以妙契太玄矣。又何待起追求之心,向外寻觅哉!祖师揭“无事”二字甚妙,直须放舍一切,心中闲闲地,灵台无一物,方许少分相应。

现今学道者,炼黄白、炼服食,种种驰扰,皆属贪痴一念所致,胥与忘机绝虑之旨、冲漠无为之宗相乖,欲超脱生死,岂不难乎?

真常要应物,应物要不迷。

真常之道,动亦定,静亦定,动寂不二,行止无违。工夫必到十二时中,常在大定,无丝毫作,则能不离寂定而起威仪,乃至言谈对,不碍事而常定,方为“大定持之”之境,古人谓之“打成一片”。

至此真俗圆融,欬唾掉臂,瞬目扬眉,一喝一棒,莫非本分,尽成无作妙行,能令十方智者,同入妙庄严海,所谓“得其环中以随成”是也。上文“无事”二字,性定冲漠之境也。此处揭“不迷”二字,亦随处自在,不被境转之意也。非忘情顿证者,孰能如是乎哉?知一切法,皆自心现。心外无境,自然不迷。众生所以迷者,迷头认影也。修士所以不迷者,住头观影也。达本明宗之人,处处逢源,与本分无间,故能随处自在。曹山称为随堕,《庄子》称为撄宁,皆示“应物不迷”之旨也。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修士能至触境不迷,则如如不动,自性常住。自性常定,即是真空,能摄召先天一气。须知先天一气,非属性外,乃本源自性中之妙有也。

果证寂灭一心,则总摄一切,岂特气回,一切法无不回也。故曰:“一念回机,便同本得。”吕祖自称“回道人”,良有以也。自住自回,端在一“自”字之妙。若不识“自”,徒劳心力;若果识“自”,万派朝宗,水到渠成,何烦安排耶?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修士苟证真空,则妙有自回。妙有若回,金丹自结。法尔如是,不由造作安排,故称“自然”。

壶中者,○中宫也。坎离属象,即真水真火、真阴真阳两般药物。须知一到真空,则自性中本具之地水火风四大自复,四象自然和合。最上一乘,以自性圆觉为丹。性空真火属离,性空真水属坎,水火互融为配。配者自配,非着意去配合也。故自住自回,自结自配,一到真空境界,妙用全彰矣。

图片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此两句,颇示玄元妙用。阴阳者,动寂也。寂能生动,坤转为复,动而不离于寂,则乾转为姤。复所以发生,姤所以藏密。动寂一际,六根大定,六识不行,即《大易》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壶子“未始出吾宗”之妙也。

故玄宗修士,动中用静,静中用动,乃至离动离静,如太虚空,身心与法界冥合,冲气融通,积久则更有“普化一声雷”之大动生焉。按之丹书,乃大药产生之象,此天人合发至极玄处,一定至四五小时,此种景象自生。然须知仍属大定中之过程,亦不可贪着,纵使髑髅粉碎,我此定终不移动丝毫,方为了当耳。

或曰:“此二句火候行持,如何得妙?”

答曰:“受师总诀曰:外不着色身,内不起一念,有息在外面依,无息在外面定。金丹之学,古人谓之'学混沌’。能到他动他的,你定你的,我总是混沌无知,则得道必矣。故吕祖曰:'曰希曰夷,是道之基。曰玄曰妙,是道之窍。’与子道破,混沌中含至妙。”

白云朝上阙,甘露洒须弥。

此亦大定中之境界,真气弥漫,上至顶而下至踵,周流无碍,《日用经》所谓:“冲和气透,醍醐灌顶”是也。三丰翁曰:“一片白云香一阵,一番雨过一番新。终日绵绵如醉汉,悠悠只守洞中春。遍体阴精都剥尽,化作纯阳一块金。此时气绝如小死,打成一片是全真。”翠虚真人《紫庭经》曰:“采之炼之未片饷,一气渺渺通三关。三关往来气无穷,一道白脉朝泥丸。泥丸之上紫金鼎,鼎中一块紫金团。化为玉浆流入口,香甜清爽遍舌端。吞之之入五内,脏腑畅甚身康安。”示此效也。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此即禅悦为食之妙。此长生酒,乃太和之气,凝合而成。

三丰翁曰:“下口将来入口吞,十二雷门都惊惧。醉兮醉兮复醉兮,丹田春透红如玉。蟠桃漫饮瓮头香,巽风鼓动元和气。”又曰:“呼吸运起玄关火,青天劈破鸿濛裂。黄河逆转上昆仑,九窍三关都透辟。化为琼浆吞入腹,哑子吃蜜难分说。”又曰:“玄中妙,妙中玄,河车搬运过三关。天地交泰万物生,日饮甘露似蜜甜。”

佛氏亦有甘露之称,然身证其妙者亦鲜矣。唯老氏之长生酒,堪与匹配耳。曰逍遥,曰自饮,正示自受用三昧,非他人所能知也。渊乎妙矣!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此二句,仍示定中境界。《庄子》曰:“无声之中,独闻和焉;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若神息冲和,妙乐自闻,微妙音声,至静中彻闻,我只尽闻不住可也。定能生慧,此慧乃自性圆明,朗照万法,摄归自性海中,故能明通一切。《大洞经》曰:“洞观无碍空,元始通其明。骊珠现真形,内外洞照清。”又曰:“洞明清净光,帝心大神通。”又曰:“洞微无窒碍,化及众幽灵。”又曰:“定和妙明觉,玄息自长生。”又曰:“静真明至理。”又曰:“十通由斯生。”可以证焉,造化之机,生灭相待之机也。洞明自性,则知生灭灭生,不出现前离念心体,识自本心,则枢机在我,可以转物,不被物所转矣。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百字篇》,仅二十句,能遵而行之,可以超生,真可谓渡河之宝筏,登天之灵梯

凡我好道之伦,熟读而玩味之,再与潜虚翁《测疏》,会而观之,自得其趣,不被盲师曲引,误入歧途矣!

关于古代丹经文献,笔者正在策划整理出版,敬请大家静候一段时间,购阅这些书籍,就可以了。


图片

引用《参同契》,与朋友们共勉!

《参同契》中讲:“思之务令熟兮,反覆视上下。千周灿彬彬兮,万遍将可睹。神明或告人兮,心灵乍自悟。探端索其绪兮,必得其门户。天道无适莫兮,常传于贤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