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只此定窑 ![]() ![]() 定窑刻花牡丹纹瓶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 ![]() ![]() 定窑白釉褐彩缠枝牡丹纹矮梅瓶(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 ![]() ![]() ![]() 定窑刻花莲花纹洗(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 ![]() 定窑花鸟纹印花盘(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 定窑印花石榴唐草纹斗笠盏(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晚唐五代时期定窑烧造即达到生产高峰,除供给国内市场外,一艘艘满载定瓷等各种大唐风物的航船从沿海港口出发,还大量输出到海外国家。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唐朝始两国文化交流即极为繁盛,日本奈良及京都出土的白瓷碗均为唇口玉璧底,其中不乏曲阳定窑生产。《宋史·食货志》载:为防止钱币向海外流失,凡购外货,不用金银铜货币,而“以绢布、锦绮、瓷器之物博易”,大大增加了陶瓷的贸易和输出。 ![]() 定窑白釉瓶(出光美术馆藏) ![]() 定窑黑釉描金碗(出光美术馆藏) ![]() 定窑酱釉斗笠盏(出光美术馆藏) ![]() 定窑酱釉莲池鱼纹印花盏(出光美术馆藏) ![]() 定窑白釉银釦碗(出光美术馆藏) 元代僧人一宁1299年出使日本,传授禅宗学说,称“一山派”,居日本20年,对日本佛教、艺术、文学、书法发展有重要影响,去世后受日本天皇赠“国师”谥号。一宁培养了日本理学先驱虎关师练,虎关师练曾有咏定窑诗:“定州白瓷陶冶珍,纵横小理自然新。扫清仙客闲天地,贮得四时一味春。”稍晚的以钻研儒学著称的日本僧人义堂周信亦有诗:“故人赠我定窑瓷,中有蛟龙弄水嬉。只恐一朝得云雨,青天飞出碧瑶池。” ![]() 定窑白瓷狮子钮水注(根津美术馆藏) ![]() 定窑白瓷莲花纹盘(根津美术馆藏) ![]() 定窑龙纹刻花大盘(根津美术馆藏) 1922 年,中国近代古陶瓷研究先驱叶麟趾先生到定窑遗址实地考察,1934 年在《古今中外陶瓷汇编》中首次提出定窑遗址在河北省曲阳县剪子村(涧磁村),沉睡近千年之久的历史名窑终于被首次披露于世。1941年,日本的中国古陶瓷专家小山富士夫专程到中国考察定窑,采集了一千二百零五片瓷片带回日本,在日本根津美术馆举办了“中国定窑瓷片展”。1983 年,由日本根津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日本经济新闻社联合编辑出版了《定窑白瓷》一书,成为日本人研究中国定瓷文化的重要依据。 ![]() ![]() 定窑黑釉金彩斗笠盏(MOA美术馆藏) ![]() ![]() 定窑刻花斗笠碗(松冈美术馆藏) ![]() 定窑玉壶春瓶(万野美术馆藏) ![]() 定窑如意形褐彩瓷枕(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 ![]() 定窑花口钵(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