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一直不停地写,絮絮叨叨,究竟在表达什么

 Heyman03otqb6i 2023-09-27 发布于广东
图片

01

我老家方言里,有句话叫人一天有三迷。

意思是人常常会有魔怔的时刻。

比如突然忘事了,本来想去干什么,走到半道上突然想不起来,我要去干嘛来着?

或者和人说着话,突然问,我想说什么来着?类似的事情。

这里的三迷,三是常数,不确指。就像三生有幸里的三,九死一生里的九一样。

我有时候就这样。

有时候就突然魔怔起来,比如某个时候就会脑海里想起一句歌词或者一段旋律,然后这句歌词或者这段旋律就会在脑子里反复播放。

我昨天早上醒过来,就突然想起来一句歌词,然后想到这首歌。

歌词是“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然后我就想这是什么歌来着,想起来是《一生有你》,然后就反复听了不下十几遍这首歌。

还有一次,我脑海里突然想起来一段旋律,但死活想不起来歌词,然后我就反复想,最后想起来是《原来的我》。

这些魔怔时刻,有的是老年痴呆症的应急反应,有的是人一天里的清明澄明时刻。

就像水面波平如镜,一片云彩投影下来,突然之间就天光云影共徘徊起来。

图片

比如这个孩子,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突然扔下脚踏车,对着街边一面镜子里的自己,发呆。

这是神启的时刻。

02

昨天晚上,我看到我几年前写的一篇文章,突然间就感叹,那时候,我写得真好啊。

现在呢,写不出来了,因为没有了那个时候的才气,也没有那时候的心境了。

那个时候,心高气傲,睥睨一切。现在呢,四体投地,低低在下,就像我昨天给人留言说现在的世道感受:大人高高在上,小民低低在下。

突然间就觉得,心高气傲,何尝不是一个美好的词啊!

人这一生,如果没有过心高气傲的时候,多可悲啊!

图片

03

所以我昨天晚上就在想,我每天都在写,写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了这么多年,我一直在表达什么?

我归纳了一下,大题是是在表达下面的主题:


①人都是自己观念的井底之蛙 。


②自律即自由。


③人都是命运河流里的鱼,尽管有少数鱼能跃出水面,看清河流的方向,但绝大多数都只能是随波逐流。因为你不能跃出河岸,改变河流的方向,你所能做的,只能是利用趋势。


④人一生最宝贵的是时间,时间是唯一的财富。但时间不是金钱,钱是钱,时间是时间。尽管很多人用时间换钱活命。


⑤唯有进步值得信仰。


⑥人生苦短。人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拼命证明自己是大人,后一个阶段拼命证明自己还年轻。说白了就是和时间较劲。


⑦生死是上帝手里最大的命门,是上帝存在的唯一法则。

图片

04

青岛有位读者朋友,年纪和我差不多大,我没见过面,他在黄岛金沙滩附近开了一家装裱店。

有一天他告诉我,他想送我一幅字,是专门找人写的。没别的的意思,就是因为读我写得的文字久了,想表达一下谢意。

字寄过来,是唐代诗僧王梵志的诗:

图片

“此身如馆舍”出自唐代王梵志的《诗(并序)一一六》,原文为:“此身如馆舍,命似家宿客。客去馆舍空,知是谁家宅。”

王梵志既然是诗僧,自然疯疯癫癫,有点儿像《红楼梦》里的唱《好了歌》的疯和尚。

“此身如馆舍”意思是说,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个旅店,暂时居住在这个世界上。而我们的命运就像是一个过客,暂时在这个世界上停留。当生命结束时,我们就像离开旅店一样离开这个世界,而这个世界仍然存在,继续运转。

然而,“馆舍空”也意味着生命的离去并没有留下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就像客人在离开旅店之后,房间会被打扫干净,迎接下一个客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也只是一个过客,生命短暂而微不足道。

很伤感,但又很达观。

他还有几首诗,比如著名的《城外土馒头》: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直接就是《红楼梦》里铁槛寺馒头庵的源头。

图片

冯唐有本书叫《不二》,他在后记里说:

人为什么写作?为消除肿胀;为与众不同;为打发无聊;为了不疯掉;为追求牛逼;为修炼智慧;为对抗愚昧;为贴补家用;为了不朽。

月夜看灯才一梦,雨窗欹枕更何人? ​​​

他说写作此书是为了“对抗中年危机和抑郁”。是用写作对抗时间。

我想了想,其实还是四个字:人生苦短。

就像汪曾祺在《人间草木》里所言:

我念的经只有四个字:“人生苦短。”因为这苦和短,我马不停蹄,一意孤行。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