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与庄子

 煮字疗饥燃湿柴 2023-09-27 发布于上海

鲁迅《写在〈坟〉后面》称自己:“就是思想上,也何尝不中些庄周韩非的毒。”十年后,在他晚年创作了引用《庄子》题材的作品,有《故事新编·起死》。鲁迅所描绘的庄子的形象:“花白的络腮胡子,道冠,布袍,拿着马鞭。”在路边遇到了骷髅,庄子用道教风格的咒语召唤来“司命大神”并借其力量复活了此人。然而,被复活的死于五百多年前商纣王建鹿台时代的男子,反而逼迫他归还衣服、包裹和伞。为难的庄子摸出警笛,狂吹三声,招来手持警棍的鲁国巡警。知道《庄子》齐物论的巡警,放走了要去见楚王的庄子。男子又缠上巡警,巡警又摸出警笛,狂吹起来。

  鲁迅戏弄了本应超脱世俗的庄子却变得十分世俗的样子。启蒙者就在被启蒙者面前遭遇了无可挽救的苦楚。即便复活了骷髅的肉体,也难以唤醒其灵魂。时间是灵魂居住的地方,唤醒五百年前未开化的灵魂,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哪怕现实的开化程度并没有多少进步。

  鲁迅最晚年还有一篇《我要骗人》是应日本《改造》杂志社社长山本实彦之邀而写。原稿是用日文写的。文中引用了《庄子·大宗师》的话:干下去的车辙里的鲋鱼,彼此用唾沫相湿,用湿气相嘘。然而他又说,倒不如在江湖里大家相互忘却,可悲的是我们不能相忘却,而我却愈加恣意地骗起人来了。他预见到了“不久之后,恐怕那亲善的程度,竟会到在我们中国,认为排日即国贼”,从而“到处的断头台上,都闪烁着太阳的圆圈的吧”。这篇文章是在日中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写的,可以说是给日本人的遗书。但这也不是只对日本人说的,人活着的这个世界本身就充满了利害关系,无法躲进不存在的象牙塔。充斥于社会的,一方面是骗:“如果这骗人的学问不毕业,或者不中止,恐怕是写不出圆满的文章来的……到底也还是写了骗人的文章。”另一方面“中国人民,是常以自己的血,去洗权力者的手,使他又变成洁净的人物的”,所以“中国的人民是多疑的,无论哪一国人都指这为可笑的缺点。然而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我是中国人,所以深知道这秘密。其实,是在下着断语的,而这断语,乃是:到底还是不可信”。

  “疲劳到没有法子的时候,也偶然佩服了超出现世的作家,要模仿一下来试试。然而不成功。超然的心,是得像贝类一样,外面非有壳不可的。而且还得有清水。”现实是无法逃避的,所以“为了希求心的暂时的平安,作为穷余的一策,我近来发明了别样的方法,这就是骗人。”融入江湖的悠然毕竟是梦想,漠不关心地超越世俗办不到,那么“骗人”也是要继续的,母亲问有没有天堂,还是要说有。像鲁迅笔下的庄子一样,在别人眼里也是戏弄的对象,鲁迅与庄子也少不得有所重合。

  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考小说之名,最古是见于庄子所说的'饰小说以干县令’。'县’是高,言高名;'令’是美,言美誉。但这是指他所谓琐屑之言,不关道术的而说,和后来所谓的小说并不同。”而他在《故事新编》中,选取了女娲、嫦娥、羿、禹、伯夷、叔齐等神话人物和六朝志怪、唐传奇中的神仙人物,并将老子、孔子、墨子、庄子缠在一起,纵横挥毫。其中既有超越世俗的神秘主义矢量,也有贴近世俗的矢量,这两部分的张力,都让“小说”空间极度拉伸了。古代的“小说”只能在“骗人”的情绪中展开,而《庄子·天下》要的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去找楚王也是没有出路的,而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对于国家人民的深爱,矢志不渝地坚持去改变半开化现实的力行,超越了世俗,也超越自我。

原载《京九晚报》2023年9月26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