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割人类三千年的天花,怎么“死”的?(上)

 为什么73 2023-09-27 发布于北京

奥秘 2023-09-26 19:00

在历史剧《康熙王朝》中,很多人物因感染一种叫做天花的瘟疫而早早“领了便当”,连男一号玄烨都差点被带走,着实让没有仔细看剧名的观众捏了一把汗,其威力可见一斑。

天花似乎是一个古老的名词,因为我们这一代人自出生以来几乎没听说过身边有谁得了天花的。

究其原因,这种传染病已经被人类“灭”了。这种虐了人类数千年的瘟疫,究竟是怎么被人类彻底战胜的?

图片
死神的忠实帮凶

图片

天花大约出现于3000~4000年前,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病原体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繁殖能力。感染天花的病人去世以后,病毒依然能存活数月之久。与绝大多数病毒不同,天花病毒在宿主体外非常稳定,且能长期保持传染能力。

天花典型的传播途径是通过飞沫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其他如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以及粪口传播等——我们最近几年因认识“新冠”而被科普的——都是其可能的传播方式。

人体暴露在外时,病毒会迅速增殖并传播到身体各个部分。几乎所有人都是天花病毒的易感人群,因此天花曾在世界历史上大规模流行数次,并引发大量悲剧。

中世纪欧洲有一句话:有两种病基本上没有人能逃过,一个是恋爱,一个是天花。

天花病毒的潜伏期平均约为12天。不过与狡猾的新冠病毒相比,天花好就好在潜伏期一般不具有传染性,但在宿主发热后就开始并持续具备传染性,直到宿主最后一个结痂脱落

图片

然而相比致死率较低的新冠病毒,天花的致死率非常高,有些欧洲文献记载的病死率高达60%,跟埃博拉病毒相似。

在种痘预防天花的技术普及前,欧洲每年都有40万人死于天花。即使在天花疫苗出现以后的近200年里,全球仍有上亿人死于天花。

19世纪末开始,在西方传教士医生的影响下,中国开始出现与疾病有关的统计数据。

宣统元年(1909),武汉地方志记载汉口天花流行,“凡十岁以下幼童,被传染者百分之九十不治”。上海地方志记载1938年天花流行,病死率32.7%。

中国古代有句老话:生下孩子不算成,出了天花才算全。患上天花的人,即使能从死神手里捞回来,也要落下各种残疾:失明、失聪、神经麻痹,还有满身的皮肤凹坑(麻子)。

英国史学家纪考莱把天花称为“死神的忠实帮凶”。

天花是一种病毒,人类始终没有对付这种病毒的特效药。即使在医学高度发达、已经能剖析病毒分子结构的今天亦是如此。

欧洲人尝试过草药、冷冻、用染色布匹包裹病人等等,都没有什么效果。直到200年前,人们预防天花的最有效、最无奈的办法仍是逃离疫区。

道士的“仙方”

图片

中国古代名医曾有一些对付天花的招数。

《清稗类钞》中载,名医李海涛有个姓黄的朋友,他的儿子患了天花。李海涛登门造访时,小孩已经“狂热神昏,头门下陷”。李海涛直言来得太晚了,黄某痛不欲生。李海涛不忍见友人如此神伤,于是想了想说:“这个孩子活着我可能救不了,若死了或许能救过来。”过了一会儿,孩子真的“死”了。

李海涛脱光孩子的衣服,放在后院的猪圈里。不久,猪圈里传来孩子的哭声,李海涛慌忙把孩子抱回来,给孩子诊脉,高兴地说:“孩子没问题了。”他解释说:孩子只是晕倒,之所以放猪圈里,是因为三伏天蚊蚋猖獗,把孩子放在秽恶之地,就是要蚊蚋集其全身,吮其毒血,毒血被吸干,孩子也就死里逃生了。同样,清朝另一位名医叶天士也用这种方法治疗得了天花的小孙子。

古人还注意到,凡是感染过天花的人,一旦活下来,就不会再次感染。

早在公元前430年,古罗马就有一种不成文法——天花流行时,政府可以召唤曾患过天花的人来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

清代朱纯嘏所写的《痘疹定论》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宋真宗时期的宰相王旦,几个子女都死于天花。后来又生一子王素,为使其逃脱天花侵袭,他派人到峨眉山请一位拥有预防天花之仙方的道士到府中。道士拿出一些药末,置入一个小竹管里,然后把药末吹到小孩鼻孔里,说过十天后小孩会发烧,然后会出现一些红色的皮疹,等烧退疹消,以后就不会再得天花了,结果证明确实如此。

图片

此种“仙方”,其实就是天花病人身上的干痂所研磨成的粉末。小孩吸入这些含天花病毒的粉末,会染上轻度的天花,如此体内就产生了抗体。

这些粉末被称为“人痘”,此种应对天花的方法被称为“种痘之术”。这应该算是最早的“天花疫苗”了。

这也得益于作为双链DNA病毒的天花比较讲规则,不像流感、SARS、新冠等RNA病毒那么容易变异,在人类历史上,天花几乎没变异过。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