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子故里之争 最终回归平邑

 海曲上人 2023-09-27 发布于山东
曾子故里之争 最终回归平邑

平邑曾子山(南武城)

曾子故里之争 最终回归平邑

嘉祥曾子像

根据资料整理,2011年秋季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3页曾子的注释由“山东嘉祥人”纠正为“山东平邑人”,至此,《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百科大辞典》、《辞海》和中学课本等主流权威出版物对曾子故里的认识一致,始于明成化年间的曾子故里之争终于尘埃落定,宗圣曾子故里重新“回归”平邑。

曾子故里之争 最终回归平邑

曾子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战国初鲁国武城人。孔子弟子,儒家主要学派—“曾子子思孟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后世尊其为“宗圣”,与孔子、孟子、颜子合称“四圣”。

曾子故里之争 最终回归平邑

平邑曾子墓

曾子故里之争 最终回归平邑

平邑县郑城镇魏庄南武城

曾子故里在今平邑县郑城镇魏庄南武城,这在明朝以前,本无异说。随着明王朝对曾子后裔“照孟、颜二氏例,授翰林五经博士”之议的提出,汉代流寓江南与后来又迁居山东嘉祥的曾子后裔之间,为争夺封袭,夺取权势,相互攻讧。嘉祥曾子后裔为得到爵位和赐祭田亩,编造曾子故里春秋鲁武城在嘉祥县城西南四十五里南武山下,并大兴土木,修建曾子庙以为佐证。

明成化初年,突然“山东守臣上言:嘉祥县南武山西南,玄寨山之东麓,有渔者陷入穴中,得悬棺,碣曰曾参之墓”。山东守臣奏折上奏朝廷后,好奇搜逸的明宪宗朱见深不明真相,稀里糊涂下诏,命于嘉祥县“封树丘陵,筑建飨堂神路”。嘉祥县“奉旨”后大兴土木,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在城西南四十五里先后修建了曾府、曾庙、曾子墓等纪念性建筑。嘉靖十八年,明世宗下诏访求曾子后裔,得59世孙曾质粹于江西永丰县,封“世袭翰林五经博士,徙居嘉祥奉祀。”万历十七年,赐给祭田30顷。时费县官员多次上书兖州知府和山东巡抚、三司申驳,他们因有“圣谕”而不敢评议。

近年来,嘉祥县大打所谓曾府、曾庙、曾子墓牌,由县委县政府出面,邀请了部分曾氏名人,举行祭典活动,相继举办了一系列招商活动,进一步混淆了视听,使人们包括部分出版物误以为嘉祥县是曾子故里。

曾子故里之争 最终回归平邑
曾子故里之争 最终回归平邑

其实,历史学界对曾子故里早有定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第10页注释,“曾子,名参,春秋时鲁国武城人,今山东费县人。”1979年版的《辞海》第718页“武城,古邑名。春秋鲁地,又名南武城,在今山东费县(今属平邑县——作者注)西南。”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和《春秋战国形势图》上春秋鲁武城的标记,更是自然地标在魏庄乡南武城的位置上。

上世纪80年代末始,李常松等同志有3篇主张曾子故里平邑说的论文发表在临沂师专等大学学报上。1997年省史志办确定由平邑县承编《山东省志·曾子志》,可以说明曾子故里在平邑县是官方认可。

2009年8月,平邑县县史志办给人民教育出版社写信,指出该社出版的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3页对曾子的注释“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有误,应纠正为“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平邑)人”。人民教育出版社对此十分重视,召集专家反复论证。

2010年3月31日,人民教育出版社给县史志办复信,承认应该照平邑县提供的材料修改。2011年3月31日,县史志办、原魏庄乡人民政府及平邑县曾子后裔代表又专程赴人民教育出版社督促纠正。

4月30日人教社派员到平邑县实地考察。自2011年秋季开始,中学语文课本中曾子故里“回归”平邑县。县史志办20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当时县委书记王林山知悉后称赞:“很好,你们做了很大贡献,为县里争取了荣誉。”目前,县史志办正努力将同本教材中对仲子的注释由“山东泗水人”纠正为“山东平邑人”。

至此,曾子故里最终回归平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