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木的药用部位、生产年限与采收季节

 森祺制药 2023-09-27 发布于广东

胆木为茜草科乌檀属植物,在我国又名熊胆树、树黄柏等,主产于我国的广东和广西以及海南等地,目前仅被海南省药材标准收载。长期以来,主要在黎族民间用作药用,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因其抗菌消炎等功效尤为显著,被广泛开发为胆木浸膏片等多种中成药,有“绿色抗生素冶之称。

其药用部位广泛,乌檀首次载入本草是 1969 年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以枝和树皮入药,其后在不同的著作中涉及的药用部位包括枝、树皮、茎、根。目前的应用部位以带皮的茎或枝为主。由于胆木原材料逐渐匮乏,为了更加合理的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建议以根入药,茎与枝保留树皮较好。根据文献报道,乌檀叶含生物碱、黄酮等成分,与茎木既有相同,也有差异[1],药理活性与茎木入药的差异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暂时不建议以叶入药。 因此,建议以带树皮的木材入药,包括主干和枝。 树皮与枝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为“特色南药冶”,目前以胆木为原料的中药制剂已大量生产并投入临床使用。日益增加的需求量与野生资源的稀少产生了严重的矛盾。近年来,胆木的引种栽培已获成功。栽培胆木 5 年以上可以砍伐采收。

王德立等[2] 分析了不同产地、不同株龄的栽培和野生胆木中异常春花苷内酰胺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环境对胆木中异常春花苷内酰胺的积累有显著影响,4 年及以上年份中异常春花苷内酰胺的含量均超过 1,其中以 5 年生最高,综合考虑生物量和主要成分的含量,认为 5 年以上树龄均可采收,以 7 年综合效益最高。故建议胆木全年可采,以 5 年以上树龄的带树皮木材和枝干入药。

参考文献:

[1]廉源沛,谢达温,原少伟,等. 胆木叶和胆木的相似性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2):4433-4441.

[2]王德立,冯锦东,赖潜. 栽培胆木的品质评价研究[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9(3):268-27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