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项羽当时明明可以重头再来,为什么不渡乌江?即便渡江也只是徒劳

 liuhuirong 2023-09-27 发布于湖北

今时不同往日,虽然项羽当年曾在彭城之战中以3万骑兵一举击溃刘邦的56万诸侯联军,但彼时的形势是不同的,简单来说就是换了对手,但话说回来,对手是谁并不重要,关键得看对手给自己造成了什么困境。

项羽不肯过江东主要有两个方面:自尊和形势。

项羽的自尊

自尊心是心理学名词,它是指一个人注重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自己的心理状态,说的高雅一点叫做爱惜羽毛,说的通俗一点就是爱面子。项羽并不全然是那种爱惜自己羽毛的人,如果他爱惜自己的羽毛,那么他就不会做出坑杀20万秦军俘虏,也不会杀掉义帝。

可见项羽对于自己的名声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重视,但他又是爱面子的,其实爱惜羽毛和爱惜面子在本质上有些许的不同,爱惜羽毛更加注重自己在人格上的清白,不容许自己做出有辱自己人格的事情。而爱惜面子则是注重外界对自己人格的态度。

有两个例子比较能够说明问题:

例子一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进入咸阳以后,刘邦不敢与其争锋,当时的项羽已经成为左右天下局势的实质领导人,也是最有机会统一天下开创王朝的人,但很遗憾由于其性格问题错失了这一机遇。当时有人劝说项羽定都关中,但是项羽在思想有一种“小富即安”的色彩,因此对争夺天下没有很大的兴趣。

所以你看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项羽觉得自己如今成功了,秦朝已经推翻了,这就是他的目标,所以他也没有再多的打算,因此决定回到家乡光宗耀祖。所以你看项羽这个人的志向其实并不是很大,劝说他的这个人就说“华而不实”,项羽很生气,觉得这个人侮辱了自己,就把对方给杀了。

可见项羽这个人的自尊心还是很强,不容许别人侮辱自己,轻蔑自己。

例子二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失败以后,来到乌江边,当时的乌江亭长劝说他渡江到江东图谋东山再起,但是项羽很豪迈,说这次失败是天要亡我,而且我有什么脸面回到家乡。为什么项羽觉得自己没有脸面回到家乡呢?

他之前说过“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这句话的另一种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不是以成功的姿态,富贵的身份回到家乡,而是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回到家乡,我有什么脸面去面对父老乡亲呢?这是项羽的自尊心,他不愿以弱者的姿态去面对家乡的亲人。

乌江亭长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史记·项羽本纪》

而且项羽比较有意思,他觉得自己的失败不是“人为”,而是“天意”,也就是说不是因为自己的决策失误导致的失败,而是老天要灭亡他。可见项羽这个人的心性是比较刚愎自用的,而且不善于反思自己的错误,觉得这些错误都是由于命运的决定。

对于项羽的这番言论,历来都受到批评,司马迁在末尾评价说: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就是说项羽犯了错误不知道悔改,反而说是上天要灭亡他,这不是谬论吗?

《法言》中也对此提出总结说:

或问:“楚败垓下,方死,曰'天也!’谅乎?”曰:“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楚憞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

意思项羽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不会使用人力(谋士),而刘邦能够成功是因为能够合理运用人才,即所谓“群策屈群力”,也即曹操所说的“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由此可见人才的重要性。

所以项羽有点“注定论”的色彩,所谓的注定论就是说任何事情都是注定的,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因此他对乌江亭长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老天要灭亡我,就算我渡江回去又有什么用呢?

这是项羽的价值观,另一方面项羽的内心多少有一点愧疚,他们当初带着江东八千子弟出来,结果今天全部战死,一个都没有活着回去,因此项羽更加没有脸面去面对父老乡亲们了,所以你看项羽就说“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就算大家嘴上不说,难道我心里就不愧疚了吗?这一方面来说,项羽确实有情有义,有一种“梁山义气”的感觉,这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偏偏是这一点害了他,毕竟对于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来说,顾忌儿女私情是大忌,容不得一点心软。

不过话说回来,这其实也是人之常情,他不肯过江东,是因为心中有愧疚感,而且自尊心严重受损。所以这对于当时的项羽来说其实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以我们现在的历史眼光去看,项羽不过江东是意气之举,但却恰恰展现出人性中残存的一丝道德自觉。

因此人性是非常复杂的,刘邦虽然最终成功了,但是名声非常不好,你看他逃命的过程中把一双儿女踹下车,夏侯婴救起来之后他还要杀人家。开国以后大杀功臣,所以虽然刘邦知人善用,但是人格低劣,在这一点上远远比不上项羽。

垓下之战后的形势从另一方面来说,假如当时项羽度过乌江东山再起,但是形势对他来说也不是非常乐观。当时的刘邦可以说已经占据了绝对性的、压倒性的优势,想要遏制项羽的崛起几乎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因为垓下之战对于项羽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史记·项羽本纪》

当时项羽唯一拥有的十万楚军在垓下之战中全军覆没,用元气大伤来形容他压根就不合适,几乎可以说项羽经此一战被打的土崩瓦解,再也没有能力和刘邦叫板,他回到江东以后只能重新组织军队反抗刘邦,但是这对于项羽来说无非只是垂死挣扎。

首先刘邦已经名义上夺取了天下,项羽的地盘尽数被刘邦占领,地盘的扩大让刘邦拥有足够的物资和项羽对抗,当时的江东是指长江下游江南一带地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尽管项羽把江东作为根据地和刘邦做对抗的话,他确实能够和刘邦纠缠一段时间。

然而刘邦还有另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天下诸侯的附庸,当时刘邦为了对付项羽,通过分封异姓王的方式将这些势力笼络到自己的麾下。

信、越不至,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坚壁自守,谓张良曰:“诸侯不从,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齐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坚;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为相国,今豹死,越亦望王,而君王不早定。今能取睢阳以北至穀城皆以王彭越,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信家在楚,其意欲复得故邑。能出捐此地以许两人,使各自为战,则楚易破也。”——《资治通鉴》

没有了天下诸侯的支持,项羽可以说成为了孤家寡人,难以和彼时的刘邦对抗,因为刘邦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击败残存的项羽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因此即便项羽度过乌江以后,形势的转变恐怕也不允许他能够再次和刘邦对抗。

毕竟这时候的项羽可以说一切都需要重头再来,但刘邦已经拥有几十万的军队,而且势头正劲,项羽想要翻盘的机会可以说是十分渺茫,综上述所,可见项羽的失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即便渡过乌江也只是徒劳罢了。

倒不如死在乌江边,还能换取一个好名声。

亲,如果对这篇文章满意的话,点赞收藏以便查阅资料所需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