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节祈福开运十法

 摘文缘 2023-09-27 发布于山西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从唐朝开始推行,中秋节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主要节日之一,与元旦齐名。
在这三秋之半,月亮最圆的时候,就是家人团聚,共同赏月的大好时机。一轮圆月高挂在深邃夜空,播撒下皎洁光华,不少人家都会玩着花灯,吃着月饼,聚在一起共同赏月,享受亲友间温馨的美好时光。

中秋节当晚也是祈福开运的好日子,下面整理了几种中秋祈福法,大家可以参照自行祈福:

1、可以拜月问命,占卜吉凶

阴历八月十五,为太阴娘娘、月下老人及土地公生日,故拜月、祭土地为中秋的主要祭祀活动之一。

晚餐过后,全家人在一起赏月时,可准备三、五样素果、糕饼、金银衣纸和一个干净的碗、六颗未用过的骰子,再焚香向太阴娘娘祝寿。
口诵:“太阴娘娘在上,今逢中秋佳节,弟子准备清香素果、糕饼、财帛敬献,诚敬向太阴娘娘祝寿,并想于此佳节寿旦之日,用六颗骰子向太阴娘娘卜问运气,红点有分,黑点无分,接下来想请问的问题是......”。

如掷出的是3点以下代表运势不好,4—6点代表运势中平,7点以上代表运势正旺。如果想要借中秋节卜问运气的朋友,可以自己尝试一下。

2、可以祈求姻缘

中秋节又为月下老人生日,相传月下老人会在这天出现,为未婚男女牵上红线,故在中秋节的晚间5-7点,先在一个地点等待十五分钟以上,然后男左女右在脚上绑上红线(从月老庙中求的红线,或预先拿红线至月老庙过一下香炉效果更好),但绑好后,要留一点线头,寓意让月下老人牵线,留越长越容易被月老牵,但长度不可长到被路人踩到。

准备好后,先左脚顿地,口中诵念:“今逢中秋节佳节,祈求月下老人能为信士某某某,牵起红线,让信士某某某能够姻缘早发,早遇理想之对象”,然后往人多之处出行,先原地顿步,再男起左脚女起右脚,走800米以上停步,口诵:出行圆满成功,谢谢月下老人赐福牵缘。出行过程中不要开口讲话,不要回头。

3、可以祈求财运改善

中秋夜,为土地公(福德正神)巡视民间的重要日子,求财者可到香火鼎盛的道观或者法坛,向福德正神祈求庇佑财运亨通、进财顺利。

需要说明的是:拜福德正神(土地公)宜用三样水果、三杯茶、香蜡烛一对、月饼、金纸以寿金、土地公金各三支、金筒一个。

4、可以赶走霉运

中秋夜晚,秋高气爽,明月当空,大家喜欢到郊外走走,散步赏月,尽心而归,故俗称“踏月”或“走月亮”。
女性可于当天晚上七点到九点,相偕出游,除了健身外,尚能怯病。另外,最好能步行过三座桥,以达到“过运”的效果,因为鬼是借气而行,而桥下有河神、水神,可阻挡鬼,过桥就可以扫除霉气,且过桥后看守的土地公也不同,因此自然可以让自己重新调气,袪除过去不好的阴气。

5、可以祈求子女

月的圆缺变化,通常是被寓意为一个生育过程。故民俗中有:中秋无月则兔不孕,蚌不胎,荞麦不实的说法。兔望月而孕,蚌望月而胎,荞麦得月而秀。

古人认为,中秋节是适合受孕的。因为中秋月满,气候宜人,人的心情在月满时变化很大,故生理与情绪容易高涨,受孕容易成功。

求子女者,可在家中摆上四色盘,内放红枣、花生、桂圆、瓜子等物,焚香祈祷早生贵子之吉祥意话语或是到庙宇祈求注生娘娘或太阴星君,古人坚信:心诚则灵。今人未必不可以尝试一下。

6、可以祈求仕途与学业顺利

古时,读书求功名的仕子,亦流行在中秋夜,用红纸写上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等称谓,贴在各式月饼上,掷骰子来竞夺状元饼,胜出者则寓意来年学业有成、金榜题名、步步高升

7、可以祈求转运

觉得自己运气比较不顺时,可向别人求点糕点回家,借别人的运气来转运,回家后与家人同食,但是隔年必须还愿,感谢人家的增运。

8、可以祈求长寿和健康

中秋夜为太阴朝元之时,玉兔在月宫为人捣药,主妇可焚香守夜或晚睡,向月亮祷祈父母与全家人康泰长寿。


9、可以许愿

古人有中秋之夜,天门可以洞开的说法。若中秋夜,天有异象时,比如云中带有五彩等,为开天门之兆,可趁此时,向天许下心中之愿,往往有意想不到之效果。
中秋节在求神助气、增加能量,补充缘份外,更宜出行纳吉气,以穿红色上衣,身上佩带吉祥符或心爱饰品,向上天许下宏愿 ,祈福心想事成。

10、为全家人增运保佑平安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您不方便亲自进行拜月等增运事宜,也可以选择中秋节期间去道观为您及全家人进行祈福,或自行善举,也是行之有效的明智之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