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4年,《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任正非

 振王府图书馆 2023-09-27 发布于湖北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自嘲:“不懂技术,更不懂管理。”可回首旧篇章,1984年的《人民日报》上就报道了一则关于《我国第一台空气压力天平》的新闻,新闻短小,一行行铅字却十分醒目:“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某部青年技术员任正非……研制出我国第一台高精度计量杯准仪器……”

“军人任正非”:壮士入伍,爱读《毛选》

后来,许多人说任正非和华为有“泥土气”和“行伍气”,任正非视之为夸奖照单全收。

可实际上,任正非的的确确生于贵州一个书香家庭,母亲程远昭是作为一名高级教书,培育出了无数优秀学子。

任正非是长子,下头还有六个弟弟妹妹,尽管家里不穷“精神”,却经常缺衣少食。

作为大哥,任正非时常忧心:“我们兄弟姐妹七个,加上爸妈一共九口人,全靠父母那点微薄的薪水来养家糊口。”两个壮年劳动力再能干,九口之家的开销也是惊人的。

“我们一天天在窜个儿长高,长高是好的,难办的是衣服也一天天变短,更别说,我和弟妹们都要读书……”

Image

华为步入正轨,取得一些荣誉后,任正非也很少出席受表彰场合,被问及“成就感体现在哪些地方”等若干问题时,他也只是说:“挫败感、危机感倒是常常有,每时每刻都在想下一步怎么走。”

就像他当长子、大哥的时候,一本书、一件衬衣他都要想上很久。

“夏天,天很热,有同学看到我穿着厚棉外套,他说让我和妈妈要一件衬衣,我怎么能开这个口?我有了,弟弟妹妹们就会更难了。”任正非没有告诉那位同学,当时,他们家中还是两三人合盖一条铺盖。

高考结束,任正非考入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我还记得,就算是饥荒时期,母亲也从没偏心过哪个,七份饭,自己不吃也会给我们分匀。可在我快高考时,她有时候会偷偷地塞一个小小的玉米饼给我。我想,后来能考上大学,那香甜的玉米饼有大功劳。”

按照当时的政策,任正非大学毕业后应该先去当普通农民和工人,但这个青年人无疑是幸运的,尽管父亲曾受过批斗,但因为优异的成绩,他仍然应征入伍,去往了基建工程兵部队,成为了一名技术兵。

Image

在部队里,任正非度过了人生最安定、淳和的14年。他曾坦言:“为什么进入部队?我们多数人都一样,不为别的什么,就是要锻炼自己,在一次次锻炼中求得心安。”

肉体不断被锻造,心灵也受到洗礼。任正非在部队期间阅读了大量政治经济学、哲学著作,如《毛泽东选集》、《资本论》等专著,甚至还被评为部队“学毛选标兵”。

“不懂技术”是自谦:“研制第一台空气压力天平”

在其位,谋其职。任正非在基建工程兵部队亦是其中佼佼者。

1977年,任正非所属部队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到会的有1000多名重要领导干部和先进典型。10月24日,华国锋、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接见了参加会议的先进典型代表,表彰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

其中,不乏建设“辽化”又创奇迹的“吊装大王”张士刚、成功制作电子光子比色计等新型仪器的技术员李万山、修建毛泽东纪念堂的先进标兵程祖明——以及我国第一台空气天平的研制者任正非。

这一仪器显然对于检测和科研有着非凡的意义。过去,中国的检验部门、仪表厂检验仪表流量、压力、液面等数据,只能采用充水与充汞的单管压力计,要不就是标准双管活塞压力计,两者各有各的缺点,在检测工作中,两款老式压力计操作起来十分繁琐,而且数据也需要多次核实。

而任正非和仪表班战士们研制和一次次调试过的空气压力天平较之充水、充汞的单管压力计和标准双管活塞压力计不但体积小、重量轻,而且精度高,操作方便,能够有效助力消除汞害,改善工人们的工作条件。

最重要的是,彼时,空气压力天平只有少数的几个工业发达国家才能小批量制造,这一发明的出现填补了当时中国高精度工业仪表的空白。

Image

后来,这则最初由《文汇报》刊登的新闻被反复转载,1984年再度出现在了《人民日报》的头版。

1982年,任正非考虑到要照顾妻儿、孝顺父母,他放弃了调往军事科研部门的好工作。1983年,决定退伍。他转业来到了深圳南油集团下属子公司,10余年的部队生活练就了他坚定、温厚的性格,在任正非原本的设想中,保住这份待遇不错的工作,照拂弟妹,孝敬父母,已经是不错的生活了。

可命运弄人,80年代的中国,存在着无数“真空地带”。一次,在和客户打交道时,任正非受人蒙骗,一笔200万的贷款收不回了。在那个城市平均月收入水平不过几十块的年头,折算实际购买力,200万丝毫不亚于今日的1亿元。

任正非随即被南油集团除名,丢掉了工作。但一边是巨额债务,一边是养家糊口的职责,巨压之下,任正非不仅没有被压倒,反而韧性十足,很快便振作起来。

1988年,任正非手里握着借来的21000元,拉着几个志同道合的科技人员,在深圳南山区组建了华为,企业创办之初,上上下下加起来也不过14名员工。

“不懂管理”是藏拙:华为的“农村包围城市”

创立之初,华为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是代销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换机。关于为什么是以代销程控交换机起家,任正非自有考量:“当时,程控交换技术在中国几乎是空白的,这说明日后将会有很大的市场,同时,我们不能一直给别人做代销,这样是没有前途的。”

任正非几乎孤注一掷地将所有资金都投入了研制自有技术中去,很快,C&C08交换机研制成功。

Image

技术基础一步步奠定,华为开始走自主研制技术这条艰难道路的同时,任正非也开始思考如何打开华为的市场。任正非的灵感来自于《毛泽东选集》,尽管他离开部队若干年,但这本经典名著仍是手不释卷。

当时,华为制C&C08交换机的价格只有国外的各大交换机价格的三分之二,这是它撬动西门子、阿尔卡特、北电、朗讯等洋巨头的重要优势。

任老牌电信龙头在大城市斗得你死我活,任正非带领华为在一个个小县城攻城略地。

他号令华为派出大批销售人员专挑县城,挨家挨户地推销国产交换机。创业初期,华为员工贯彻的也是“敢打硬仗,不怕艰苦”的英勇精神,员工基本没有休息日,晚上加班更是家常便饭。

不过一两年的时间,华为的C&C08交换机就覆盖了中国绝大部分县一级的电信局,这是华为打响市场的第一枪。

Image

等到大城市的外国电信大亨意识到交换机的价格不断走低,以至于后来直线下降,那已是后话了。等到外国企业想要做点什么的时候,中国县一级及其以下的交换机市场已经充斥着华为的设备了。


1994年,在北京国际通信设备展上,华为特地将展台放在了国际展区,并网展台两侧挂上了两面五星红旗,这一做法给这一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博得了眼球。

一位国家领导人更是点名表扬华为:“这一次,华为真正做了一件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事情,它居然在外国展区挂起了一面五星红旗,多耀眼啊。”

Image

任正非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在中国试点成功后,1996年,华为开始向全球施行,悄无声息地蚕食欧美电信市场,这也就是著名的“华为全球围剿思科”事件。

在思科状告华为侵犯其知识产权之时,任正非一边调用美国当地最好的律师对阵,一边和思科在美国的死对头3COM公司联手结盟,最终,这场角逐以思科接受和解收场。

从一个技术兵到华为创始人,从负债累累到行业龙头,所谓的“只懂分钱”,而“不懂技术、不懂管理”足见是任正非的谦虚和藏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