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破幻境,观其本质,留有退路。 食得咸鱼抵得渴。于人于事于物,但凡靠近启动担负,都应破幻想,看本质,明晰人间一切如风月宝镜,有好即有坏,有得必有失,永无万全之策,因此需观到其最低处: (1)最坏结果自己能否承担? (2)如若东窗事发有无plan b? 只要仍在自己底线上,敢于为己兜底,知道偶有偏差亦会殊途同归,才能心如明镜步步稳健无有恐怖,不至于现实与想象不符而痛苦流离。 2.凡不知足,明己所需。 (1)如若需通过某一人事物来填补内心黑洞,且自己并没因此充盈快乐,不应继续寻求替代或候补,而是应回归主场,以外境为参照,如:希冀别人如己所愿的种种,自己应如何自先充盈? 外境是内心映照,你期待于旁人的,其实就是对自己的期待。 (2)觉得外境不称心,需明晰到底是外境不称自己心,还是自己不称自己心,是否根源在于自己不喜自己,如此要明晰己需,制定目标,从实际情况出发去自我精进,很多时候,你认为外界种种不如意,可能就是你身上自我不认可的外在投影。 (3)当自己无论得到再多亦不知足时,应明白世俗竞争机制永远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虚幻游戏。如若自己一直在遵循初心,有比过去进步,能够吃饱穿暖,就应知足常乐。盯着匮乏,永远有缺,观己已有,充盈俱足。 3.但凡黯淡,皆是辉煌铺垫。 顺风顺水固然幸运,亦容易夜郎自大登高跌重,因此偶有挫折小磕小碰,无需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迁怒外境,而是把其当成命运警醒,看看自己是否偏离轨道是否根基不牢是否应关照己心。 如此,黯淡亦是辉煌铺垫。 错过方知何对,摔过才知己bug,败仗的意义不是让自己悔不当初,而是以其为道具升级当下与未来。 4. 节点转折,安而后择。 人在慌乱之际的所求所盼大多视为救命稻草,是将自身匮乏搁置于外在的痴心妄想,选择多为缺乏思考的盲目将就。 因此,择工作,选伴侣,变方向,如若当下内心不静,慌乱无措,就应该先安下心来,不要病急乱投医。 处于贫瘠状态之时的囫囵吞枣,事后大多会悔不当初,或因脱离现实而受困于求不得。 5.知己再知彼,不颠倒次序。 于任何关系,友情爱情亲情同事情上下级等,皆需知己再知彼,看清自己需要什么,自己能给对方什么,自己可以如何以关系为基础修炼自己,铺好地基,再去思考一段关系的走向,当自己内核够稳,就不会因外界变幻莫测而患得患失。 “他怎么想”永远不能逾越过“自己怎么想”。 6. 当局者迷,跳出情绪,于现实找出路。 所有情绪,定有源头,没有无缘无故的云涌风起,因此无论是悲伤迷茫或烦躁,都要明白其是虚幻迷障,沉浸里面妄求光明呈现是无路可走的,定要回归现实,看看引致情绪生发的原因是什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