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只活一次,一定为自己活

 姚瑾读书 2023-09-27 发布于湖南

1

把太多人请进生命,若走不进内心,只会把生命变得拥挤。

我的朋友小果就是一个从来不发微博,不发朋友圈的人,有两年没见到她了,就发动了一次聚会。

聚会上见到的她,春风拂面,脸上还有淡淡的红晕,原来这段时间她打理自己的生活去了,开了一家上市公司,家里又添了一个二宝,小日子过得蛮滋润。看着她脸上浮动的笑意,我们知道她过得很好。

“你这小鬼,这么久没见到你,还以为你人间蒸发了呢?”我们笑着抢白她。

“没有啊,你们知道我的,我这个人不喜欢发微博,也不习惯刷朋友圈,每天把自己生活过好就行了,没必要公布给别人看啊!我喜欢实在的生活,毕竟生活是过给自己看的。”她直言不讳。

我们喜欢窥视他人的生活,也喜欢展示自己的生活,看看他人的朋友圈,了解他们的生活,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必须。其实别人的生活只能代表他们。

小果属于默默把自己生活过好的类型,不张扬却把生活经营得有滋有味。

她常说,你没必要把自己活成“爆款”。我们终是人生的过客,去珍视自己生命中真正重要的那几个人就够了。她的时间分给了她的爱人、家庭和亲人。

在陪伴家人成长的过程中,她也收获了愉悦和成长。

随着朋友圈的兴起,旁边的朋友们有了开通后又关闭了,有的选择了三天可见或者年更或季更。

他们或许觉得没有必要把自己活成“爆款”。因为”爆款”是要付出代价的,它不是励志剧而是恐怖剧。

2

而我的另一个朋友如梅就是一个爆款的典型。

她和小果正好相反,她在朋友圈里喜欢弘扬正能量,非常热衷于发朋友圈。譬如今天去过什么地方,见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无巨细,都会在朋友圈里公布。

而且她的公布是刷屏模式,每天都会更新很多条,有时候不点赞吧,因为是朋友,关系不错,也碍不下这个颜面。点赞吧,确实觉得这些信息并不是自己想看到的,还严重干扰和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

甚而有之的是她还强制要求朋友们为她集赞,好获取什么活动的门票等等。经常这样,让我们都有些烦她了。

为了在朋友圈分享更多更好的美图,她每次图文,都会仔细斟酌推敲,原本真实本真的生活被她过成了作秀模式。

外出旅游时,她不是去看不同地方的风土民情,反而是对拍照感兴趣,每到一处景致稍微好一点的地方,就要拍照,每次拍照都要展现一个蒙莎丽娜的微笑。

生活的经历没有让她收获淡定和从容,反而是让她越来越看不到自己。

她向我抱怨 ,“每天这么用力的热爱生活,但是却也没见着几个点赞的。”

其实,发不发朋友圈,是你自己的选择,别人点不点赞,也是他人的自由。

你可以选择不发朋友圈,我对她说。过得好不好,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何必去活给他人看呢?

如果太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太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肯定,你自己又在哪里?

你就那么想讨好外界?我们真正需要讨好的人是自己。

3

这个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我们越来越需要审视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去盲从。别人做什么 ,我们做什么,去刷存在感。我们该有的是自己生活的步调和节奏。

像如梅就是一个喜欢刷存在感的人,她需要通过别人的认可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其实这种别人的认可就像是镜中花,水中月,是不持久的。难道别人的不认可,你就不生活了吗?

我们姑且把这种张扬的生活方式,称之为我看起来过得很好,这种作秀只会让我们越开越迷失自我。因为我要让别人看到我过得很好,那么就需要很多素材去堆积,把自己制造的一种生活,刻意展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这是一种生活。

另一种生活就是我们可以沉默,可以不发朋友圈,我们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着,保持着自己的节奏就好。

像小果,她专注于自己的生活,活出乐生活的滋味。

相之比较,我更喜欢保持沉默的生活方式。

保持这种生活观念的人,自在的生活,比那些朋友圈互动的小红点更重要。

张扬也罢,沉默也好,我们都需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毕竟生活是活给自己看的,而不是他人。

朋友圈,从另一层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光怪陆离的怪圈,是另一个自我的展现。我们要面对他人的索求,我们发什么东西,还需要斟酌,需要考虑他人的情绪,如此等等。

如果是这样,你就是在不断的耗费自己的精力。

面对这些,选择沉默,选择退出,或许能让我们能够获得一些生活的宽度和广度。

4

对这种不发朋友圈的人,活在自己世界的人,我是发自内心点赞的,因为我们的生活没有必要哗众取宠,不取悦,更能活出自己。

世界那么大,活出自我更重要。那是一种精神的专注与禅定,世界是自己的,与外界无关。

作家王欣曾经说过一句话:已经幸福的人,早已经闭嘴。

至少我现在想明白的是:活到我这个年龄,我已经不想再去取悦任何人了。我只想回归到自然的真我的最放松状态,了知自己的需求,做自己。

我也会发朋友圈,但这是为自己而发,而不是为了取悦或得到他人的认可,这只是我记录生活的方式,仅此而已。

我们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和自由。面对生活,有人低调,有人张扬,我们不做强求,随心就好。

这个年龄,我们要开始明白,要开始重视自己的感受。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真正开始真正读懂了自己。

请记住: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只有自己心里清楚。所有需要你取悦的人,都不是真的爱你。心只有一颗,别太累;人只活一次,一定要为自己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