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动计划”丨暑期采风③:65个团队,历时2个月,走进23个省市自治区

 顺其自然h 2023-09-27 发布于北京

今年暑假,学校设立暑期调研专项,科研处统筹组织65个考察采风团队,深入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调研,足迹遍布23个省市自治区。来自中国画与书法学院、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壁画系、造型学科基础部、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附中、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教务处、燕郊校区管理处及附属实验学校的40位调研专项负责人在“贯彻落实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贡献行动计划,做好有组织科研、有组织创作——中央美术学院2023年度自主选题科研创作项目调研专项成果汇报交流会”上逐一进行了充分地汇报交流。各负责人分享了调研的选题背景、调研内容及调研成果,内容与自然科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种学科相交叉,涵盖抽样调查、社会访谈、田野考察等方法,调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


图片
图片

让我们跟随

各小分队的足迹

一起走进

调研创作的一线

图片

中央美术学院2023年度自主选题

科研创作调研专项成果(三)

云南山水景观与民俗风貌艺术创作调研丨云南

中国画与书法学院 丘挺

调研人:丘挺

调研时间:2023年7月

调研路线:大理 - 洱源 - 沙溪 - 丽江 - 香格里拉

调研具体地点: 

大理:苍山洗马潭、石门关、洱海、三塔 

洱源:湿地荷塘 

沙溪:石宝山 

丽江:玉龙雪山、玉湖村 

香格里拉:虎跳峡

图片
图片

此次考察地点选在云南西北部,主要在大理州和丽江市境内,少量地点涉及香格里拉南部边缘。此区域在地理上属横断山系,数条山脉南北向排列,多高山峡谷、激流险滩景观。主要生活着白族、彝族和纳西族。他们的居所、服饰和手工艺有云南北部族群共同的特征,也各自发展出不同的趋向。

苍山又称点苍山,南诏时封为中岳,元明以来的史书、游记、图集多有载录。石门关位于大理苍山山脉西侧,漾江东岸,龙泉峰与玉局峰之间。洱海,古称昆明池、洱河、叶榆泽等,位于大理中部。在苍山东麓、玉案山西麓。白族民间建筑,普及于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等白族聚居区。多为二层楼房,三开间,筒板瓦盖顶,前伸重檐,呈前出廊格局。墙脚、门头、窗头、飞檐等部位用刻有几何线条和麻点花纹的石块(条)进行点缀,墙壁常用鹅卵石砌筑。木雕艺术也广泛用于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走廊栏杆等,尤以格子门木雕最为显眼。洱源位于大理市北部,是洱海的主要水源地,三条河流弥苴河、罗莳江、永安江自北向南注入洱海。河流所经之地形成大片湿地,有无数荷塘、苇荡。荷塘面积近万亩,绵延十里,成块成片,蔚为大观。四营三村错落其间,构成了湖中有村,村中有湖的高原荷湖水乡风光。玉龙雪山,在丽江北面约15千米处,全长75千米,是北半球最近赤道终年积雪的山脉,隔江西与中甸雪山、东与绵绵山相并列,向南延伸,如扇面向古城展开。玉湖村,丽江古城北行约十八公里,玉龙雪山南麓有一个叫做“巫鲁肯”的村子,意为雪山脚下的村子,这里便是玉湖村。纳西民歌中也常提到玉湖和雪山鹿场。玉湖中,雪水清澈,水草摇曳,蓝天白云衬托着高大的玉龙雪峰倒映在湖中,大自然仿佛都沉淀在湖底。这“玉湖倒影”便是著名的“玉龙十二景”之一。虎跳峡,位于云南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分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夏季,上游雨水充沛,激流裹挟着金黄色的泥沙在虎跳峡奔腾咆哮,蔚为壮观。

此次云南调研重点选择西北部有代表性和特点的山峰、河湖、村落进行。实地查看、速写记录、现场写生、拍照录像,按计划完成了调研。

克孜尔石窟群考察调研丨新疆

油画系 袁元

调研人:袁元

调研时间:2023年7-8月

调研路线:新疆:阿克苏地区

调研具体地点:克孜尔石窟、阿艾石窟、库木土拉石窟、森木塞姆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

图片
图片

2023年7月16日至8月1日,我利用暑假假期前往新疆进行创作调研,考察的路线为北京-乌鲁木齐-库车-拜城-乌鲁木齐,历时半个月,行程数千公里。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采风的方式,为新疆重大主题美术创作补充必要的素材。

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位于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东南方位,渭干河峡谷段北岸,是新疆现存的洞窟最多、壁画最为完整的石窟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艾石窟位于克孜里亚大峡谷内,仅存有一个洞窟。库木吐拉石窟始凿于公元4世纪,于11世纪左右停止开凿创制,现存壁画数千平方米,以描绘大乘佛教内容为主,壁画艺术“唐风”较浓,亦保存了少量的雕塑,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龟兹文、汉文以及回鹘文的题记。森木塞姆石窟位于库鲁达格山各地,开凿的年代约在公元4世纪,略晚于克孜尔石窟,大约在公元9世纪森木塞姆石窟逐渐衰败。苏巴什佛寺遗址,位于新疆库车县城东北却勒塔格山南麓,分为东、西两寺,东寺已毁,仅存庙塔、僧舍遗迹,曾出土两汉、南北朝、唐代的钱币、铜、铁、陶、木器、壁画、泥塑佛像,以及大量书写古民族文字的木简、残纸等。

通过实地考察新疆地区的洞窟群,我对该地石窟寺开凿、修建的历史背景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也对现存的早期佛像、壁画等文物遗存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成为我后续艺术创作的珍贵素材。

2024 全国美展创作调研项目《文明的印记》调研丨新疆-河南-甘肃

油画系 马佳伟

调研人:马佳伟

调研时间:2023 年 7-8 月

调研路线:新疆 - 河南 - 甘肃

调研具体地点:

阿克苏地区 库车市

河南 焦作图腾画材研究所

甘肃 敦煌莫高窟

图片

中国传统壁画的保护和传播,是中国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课题,调研活动以中国传统壁画在现代科学技术支持下的保存和创新发展为主要内容。

7月中旬,首先赴新疆库车,考察了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森木赛姆石窟、阿艾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等龟兹石窟群。过程中了解了龟兹石窟健陀罗风、龟兹风、回鹘风、汉风等不同的绘画风格,看到了克孜尔石窟的研究人员针对石窟的现状所进行的保护性修复及临摹作品。在与研究人员的交流中了解到佛教壁画从西域向中原地区传播的历史过程,以及使用的材料和技法。

7月底,赴河南焦作图腾画材研究所考察传统矿物颜料的制作工艺和制作过程。在考察过程中,工作人员演示了传统矿物色从矿石到颜料的一整套制作流程。

8月上旬,赴敦煌莫高窟调研。调研过程中,参观 158、220、275 等重点洞窟。在敦煌研究院美术所工作室参观过程中,感受到多年来,在以敦煌研究院为引领,众多科研机构和艺术名家参与壁画保护、临摹复制和艺术创作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这为敦煌艺术传播和敦煌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在对油画传统中经典 Kunstkamer绘画题材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发现,这些绘画中不仅记录了特定时期的艺术品收藏流转状况,艺术审美趣味,以及历史的叙事表达。做为一种“元绘画”,它们还反映了艺术史发展的逻辑,传统大师与“当代”画家跨越时空的联系,这都为我们进行创作提供建设性的支持。接下来还将继续整理调研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和素材,形成初步的创作构图。

冲上云霄  逐梦太空——航天主题创作研究调研丨北京

油画系 夏理斌

调研人:夏理斌

调研时间:2023 年 7-8 月

调研路线:北京

调研具体地点: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行与管理支持中心、中国科学院航空遥感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

图片

2023年7、8月份我们一行经过前期文献资料收集,然后前往实地考察,记录和收集现场的信息,包括图片、录像和现场采风等,先后考察了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行与管理支持中心、中国科学院航空遥感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科研单位。我们在实地考察中深入了解航天科技历史、重要事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充分感受到航天科学家们一丝不苟、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通过考察,更激发了我们对航天科技的热爱和用油画语言表现航天主题的热情。

本次调研专项让我们深入理解航天科技的发展,航天员的日常生活以及太空探索的挑战与辉煌。通过探寻这一主题调研,可以在艺术作品中更准确、更感人地展示人类冲破地球束缚,逐梦太空的决心和勇气,将航天科技和人类探索精神普及至更广大的公众,激发大众对航天科技的热爱和对未知的好奇,展现我国在航天事业上取得的卓越成就,从而为创作出一幅富有艺术表现力的油画创作提供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基础素材。

“中国版画历史文脉梳理”考察丨北京-上海-浙江-湖北-宁夏

版画系 孔亮

调研人:孔亮

调研时间:2023年7-9月

调研路线:北京-上海-浙江-湖北-宁夏

调研具体地点:北京部分美术馆、上海黄浦江岸、杭州西湖景点、宁夏黄河岸边等

图片
图片

版画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年代。尤其在中国,版画的历史更是一个充满光彩与荣耀的传奇。从艺术角度讲,版画是一种内涵丰富、独特精彩的表现形式,它与时代脉搏紧紧相连,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文明与美的历程。作为一种让人亲近的艺术形式,版画一方面联系着木材这种特殊质感的材质,同时更加凝聚了艺术家专注的创作与情感。把传统和未来联系在一起,也是我们艺术创作者今天的学术责任。

我即将开展的版画创作主要受到了南宋四家之一——刘松年的影响,计划以他的传世名作《四景山水图》的构图方式作为启发,运用时空并置的方式进行创作,以版画的形式对多个城市不同季节下的感人故事进行艺术表现。在此次的创作中,我不仅会选择不同城市的风土人情、不同季节的风貌景象进行呈现,还将更加注重艺术作品的叙事性、情感性,从而使作品中的景、时、人、事能够完美地结合。

在今年的7-9月,我选择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了调研,主要包括北京、上海、浙江杭州、湖北武汉以及宁夏银川等。实地的调研考察对艺术创作来说至关重要,在面对客观对象时的直观感受是图片资料替代不了的,直观的色彩变化和环境气氛,哪怕是当时的温度对绘画情绪的影响,都与我们在面对图片的时候完全不同,也更为深刻、有冲击力。经过长时间的考察,我更为深入地了解、感受并记录了城市的新貌、人民的生活、不同节气下的传统风俗,并探访了城市生活中的感人故事,力图在作品中展现最美家园。

邯郸北朝造像文化考察调研丨河北

版画系 米杰

调研人:米杰

调研时间:2023年7-8月

调研路线:河北

调研具体地点:河北临漳县邺城考古博物馆、邺城博物馆、磁县磁州窑博物馆、磁县北朝博物馆、峰南北响堂山石窟寺博物馆

图片

本次调研,我赴河北省临漳、磁县、峰峰三地考察邯郸地区北朝文化遗存,其中北朝造像和壁画艺术是本次考察重点。

邺城考古博物馆:以佛教考古为专题的博物馆。该馆展陈文物300余件,以2012年邺城遗址东部北吴庄埋藏坑出土的精美佛造像为主,多为东魏北齐时期之作,此期间的造像受笈多造像风格影响,由两株交互缠绕的菩提树构成的“龙树”背屏样式成为了邺城造像的主流。其中北齐覆钵塔、东魏思惟菩萨三狮像等作品精美绝伦无以复加,是中古时期佛造像邺城样式中的翘楚之作。

邺城博物馆:邺城的文明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素有“天下之腰膂、河北之襟喉”之称。博物馆分为六个展厅,其中中国北方佛都——六世纪邺城佛教”展厅同样展出了19件北吴庄村出土的精美佛造像,是高水品佛教造像的集中展示。

磁州窑博物馆:磁州窑自北朝开始就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民窑产地,磁州窑工匠将传统中国绘画技法直接用于瓷画,创烧了白地黑花装饰技法,呈现出黑白对比、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也展现出北方民族一种刚健朴实的艺术气质。

北朝考古博物馆:集中展示了北朝湾漳大墓、茹茹公主墓等高规格北朝贵族墓地的发掘成果,尤其是出土的陶俑和墓葬壁画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磁县湾漳大墓壁画就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其墓道两壁绘制的青龙白虎和53人仪仗出行的卤簿壁画,场面气势恢宏,人物栩栩如生,体现出高超的绘画水平。陶俑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貌,表现了农耕和游牧民族之间的融合,展现了文化的相互碰撞和融合。

响堂山石窟博物:在博物馆现场我们发现保留完好的完整北朝石窟很少,大部分都由于各种原因受到了破坏,但我们还是通过残存下来的一些石窟造像的细节感受到北朝及之后的历朝历代的石窟寺作者虔诚的创作态度和高超的工艺技术。南北响堂山石窟寺造像的造型艺术具有鲜明特色,敦厚、结实、沉练,可谓北齐时期佛教文化的代表。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我将利用之后的一段时间专门思考研究此次北朝艺术考察的收获,总结河北省南部北朝造型艺术的特点及其色彩创作规律,并和本人的创作创作结合起来。

“茶”文化主题调研丨辽宁-吉林-云南-湖北-湖南

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 叶甫纳

调研人:叶甫纳

调研时间:2023年7-8月

调研地点:辽宁 - 吉林 - 云南 - 湖北 - 湖南

具体地点:辽宁沈阳市、吉林长春市、云南昆明市、景迈山 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湖南等地

图片

在调研过程中,我前往了景迈山茶树种植园地,同时也研究了和“茶”以及“茶马古道”有关的历史文化脉络,特别是和近代历史相关的“茶砖”贩运和茶叶国际化的过程。为此我走访调研了景迈山的种茶人,文化传承人,中科院的茶科专家,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家等。也找了大量书籍,文献资料研究茶的传承等。关于创作,我构想制作一个大型的交互装置,其中会用到沉浸式的投影,数据可视化等,以科技艺术的方法去呈现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在筹备阶段,我特意前往华中师范大学进修,向相关专家请教沟通如何更好的呈现作品,并制作了相关技术的小样。

调研地点及内容

长春、沈阳:主要了解了东北地区的民间艺术特色和当地的数据可视化发展情况。

昆明、景迈山:重点研究了与“茶”及“茶马古道”相关的历史文化脉络。特别是近代历史中的“茶砖”贩运和茶叶的国际化过程。

武汉:在华中师范大学进行了技术进修,与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如何更好地呈现作品。

湖南:调研了当地的民间艺术和数据可视化的应用情况。

围绕“茶”主题的走访对象和研究内容

周天红: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副局长。主要了解景迈山古茶林的保护和管理情况,以及古茶林对普洱茶的影响。

李勇:澜沧县博物馆馆长。深入探讨了普洱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熊登奎:澜沧县博物馆副研究员。分享了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技术特点。

角鹏:银海地产景洪项目经理。讨论了普洱茶产业的市场趋势和发展前景。

李旻果:天粒山自然保护区项目负责人。介绍了茶叶和本土自然环境,民族信仰的关系,有机生态茶的发展历程和理念。

苏国治:布朗族最后的长老。分享了布朗族的饮茶习惯和茶文化。

岩荣和阿芳夫妇:景迈山古茶林茶人。深入了解了古茶林的茶叶采摘和制作过程。

方伟: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主任。探讨了普洱茶的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

沈东梅:中国社会科学院宋代茶文化专家。深入探讨了宋代茶文化对普洱茶的影响。

主要发现

景迈山茶树种植园地:深入了解了茶叶的种植、采摘和制作过程,以及茶叶与当地文化的紧密联系。

文化传承与历史脉络:通过与种茶人、文化传承人、中科院茶科专家和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家的交流,深入了解了茶的传承和近代殖民史。

技术应用:在华中师范大学,我学习了沉浸式投影、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并制作了相关的技术小样。

创作构想

基于调研成果,我构想制作一个大型的交互装置,该装置将结合沉浸式的投影和数据可视化技术,以科技艺术的方式呈现茶文化的源远流长。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技术的一次创新应用。

作品方案是制作一个传统非遗“茶台”,使用结合白族“三道茶”和传统功夫茶的形式摆放自制的茶杯,茶壶,茶具等,在茶台上制作古代茶马古道的地图,并植入景迈山的部分植物,模仿景迈山生态系统制作一个自循环的“生态桌”。并在茶具下方安装数字传感器,通过手机湿度,重量和体感来控制生态变化。同时,展览空间布置为一间茶室,里面安放本人根据此行创作的挂毯,少数民族对茶加工形成的自然物和树枝等。茶室中有一扇有屏幕的窗/VR设备,播放喝茶相关的互动影像作品,让观众在品茶之余,也可以观看和交互。

武汉金口古镇数字复原山水画长卷创作调研丨湖北

建筑学院 吴晓敏

调研人:吴晓敏

调研时间:2023年7-8 月

调研地点:湖北

具体地点:湖北:武汉市江夏区金口古镇

图片

金口古镇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西部金水河与长江交汇处,上连川湘,下达淞沪,面积约为 23 公顷。不仅是武汉历史文脉的重要代表之一、而且是武汉码头文化的发源地,“先有金口,后有汉口”,金口古镇具有独特的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观,是一座自汉代起建城、拥有赤壁之战(武赤壁)古战场和唐代西华寺遗址、唐代银杏树等古迹的千年历史名镇、文化古镇、军事重镇。然而随着时事变迁与城市发展,金口古镇曾经最富盛名的三台八景、九庙一庵、汉代古城、赤壁古战场、唐代寺庙等特色景点如今大多都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这给金口古镇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带来困难。为此,武汉市江夏区政府提出了对金口古镇的数字化复原与艺术再现课题。

本课题是基于金口古镇的数字复原与文史研究成果,对金口古镇的历史盛景进行共时性艺术创作,绘制 8 米长,0.52 米高的金口盛景数字山水长卷图。本课题对金口古镇的艺术再现,将金口古镇风貌重新呈现于公众视野,为盛期金口古镇的可视化、形象化提供可能,助力金口古镇的文化传播。

为了更好地如期完成长卷构思、创作与绘制工作,课题组在完成整体古镇、山形水系、代表性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基础上,拟结合长卷拟绘制内容,通过现场调研的方式,对金口古镇进行山水形势与传统街巷、民俗风貌、非遗文化开展全面、立体、直观地走访与考察,加深对古镇的理解与认知,提高长卷创作的表现深度与广度。

课题组先后两次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工作,以武汉市江夏区金口古镇为主要调研区域,由地方领导和专家学者带队,进行了为期多日的调研活动,并结合了测量绘制、拍照记录和走访等多种形式完成了调研工作。同时,课题组也先后考察了武汉市区、桐庐、杭州等地,全面深入地调研了地域文化及其发展情况,完成了多项数字复原成果和古镇调研报告,对长卷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基础。

副中心绿心森林公园游客中心改造更新设计调研丨福建-江西-新加坡

建筑学院 张茜

调研人:张茜

调研时间:2023年7-8月

调研地点:福建、江西、新加坡

具体地点: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公园、厦门鼓浪屿老宅、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图片

随着时代变化,城市的建筑更新成为了城市公共空间文化的推动势能以及不可或缺的力量。其中,城市现存的老旧厂房,作为工业经济的遗存,不仅记录了当时城市发展的脚步与印记,还成为了如今寸土寸金的城市,在布局商业版图时发挥重要作用的可利用闲置空间。近几年,老工厂、旧建筑改造的商业项目不断涌现,但“叫好”又“叫座”的却不多。昔日辉煌的老旧建筑,如何顺应城市发展脉络完成“华丽”转身,是城市空间再造背后有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暑期的调研进一步论述作品的创作意义和艺术创新,及建筑策划运营策略。在暑假期间,考察及研究分析重点城市的城市更新、历史遗址变身文化街区的案例。景德镇老御窑厂,景德镇陶溪川产业园以原宇宙瓷厂为核心启动区,遗产众多,历史记忆丰富,按照设计、建设、管理、运营四位一体的模式。考察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由历史建筑物 – 政府大厦 和前高等法院改建赋予时代新使命,成为新加坡的文化殿堂。原建筑为殖民时期的欧式古典建筑,通过改造,使南洋元素与欧式元素融合碰撞,形成当代的艺术空间,激活城市的文化底蕴。

历史遗迹作为城区内的重要地域现象,既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文化彰显的脉络。因此,在发掘地域元素时,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调查分析。融入到城市本地精神中去,挖掘内涵与品质,塑造全新的城市空间。在此过程中,系统地梳理文态,业态,生态和形态的地域现象。

以精微素描语言和创作方法创作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的作品调研丨河北-山西-四川-青海

城市设计学院 苏海江

调研人:苏海江

调研时间:2023年7-8 月

调研地点:河北、山西、四川、青海

具体地点:河北石家庄、山西平定、山西昔阳、陕西延安、四川西昌、青海西宁

图片

一直从事精微素描的教学,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创作的 过程中,也一直在思考自己的精微素描创作尝试,对于精微素描创作中物件的选择在日常生活和外出采风中多有关注。今年暑假,在总结过去曾经关注和记录的创作内容的基础上,再次深入地进行回访和深入的调查。所以根据以往的思考,确定了两个方向的精微素描物件的选择,一是日常生活与时代变迁,二是红色故事的记忆。

首先是多以自驾出行的方式,去了自己出生的石家庄市和山西老家的平定和昔阳,然后进入陕西,在延安停留,着重考察了延安大学和大学内的校史馆,其中有许多与延安鲁艺有关的文物和文件,与美院的发展历程有着紧密的联系。接着进入四川,来到西昌,年初曾来过这里,发现许多可以发展的创作素材。西昌既是民族自治地区,也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区,红色故事的资源丰富,我曾经在此为边远地区的学生开设精微素描的公益课程,在交往过程中有许多的可画之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来到这里就是进一步推进曾经的创作设想。特别是对于“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的关注,馆内发现了许多承载着红军故事的入画之物件。这里收货最大的是,刘伯承与小叶丹的故事中,一面小叶丹曾经使用过的红军旗帜,让我浮想联翩,找到创作的灵感。又远赴了青海西宁,那里也是曾经去过,在那里有一组相关素材我一直关注。青海一直是我国发展、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的重要地区,一大批为次付出青春的地质工作者一直坚守在青海这片土地上。西宁市有一所“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馆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科普知识的展览,还有一个重要的陈列室,就是献身地质事业的地质工作者们真实的生活场景的再现和他们的工具、书报等老物件更是入画。这些题材是精微素描可以深入挖掘的内容。

大运河北京段多样态文化特色调研丨北京

城市设计学院 熊时涛

调研人:熊时涛

调研时间:2023年7月1日-8月25日

调研地点:北京

具体地点:北京大运河沿线

图片

在近两月的调研中,我们专注于大运河北京段的多样态文化特色,以及如何通过整合沿线文化、旅游等资源,利用公共艺术作品来传达运河的文化魅力,展示其在国内国际文化交流、经济繁荣和国运昌盛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实地考察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广场、通州运河奥体公园、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等主要公共艺术作品汇聚地,并实地走访群众,形成以下调研内容及观察。

多样化文化特色的展现

大运河北京段汇集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民俗、艺术等文化元素。通过在沿线设置公共艺术作品,将这些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展示中,为公众创造了一个与历史亲近、多元文化体验的机会。这种多样化的文化特色成为吸引游客和居民的重要因素。

整合沿线资源的策略

运河沿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古迹、风景名胜等。通过整合这些资源,可以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体验。例如,在古城遗址中设置公共艺术作品,使游客不仅能欣赏历史遗迹,还能通过艺术作品感受到历史的生动。

公共艺术作品的传达

通过在沿线关键地点设置公共艺术作品,可以将运河的历史、文化以及当代发展融入作品中。这些作品可以以雕塑、壁画等形式,展现运河的重要节点、历史场景,同时融入现代元素,使之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

文化交流与经济繁荣

大运河在推动国内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公共艺术作品,运河的文化魅力可以跨足国界,吸引外国游客和文化爱好者,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同时,文化旅游也将为沿线地区带来经济繁荣,创造就业机会。

推动国运民昌的意义

运河不仅仅是文化的载体,还是国家运势的象征。通过将大运河打造成为一个有活力、充满创意的文化带,可以传递国家的繁荣昌盛之象征。公共艺术作品不仅是文化传承的工具,更是国家形象的展示。

大运河北京段在多样态文化特色的展现以及整合沿线资源方面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现存公共艺术作品品类较为单一,且缺少可供互动参与式公共艺术作品。通过此次大运河公共艺术调研,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得以有机结合,为公众创造了一个沉浸式的文化体验空间。这种努力不仅有助于推动国内国际文化交流,也将为经济发展和国家形象的展示带来积极影响。通过继续加强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大运河文化带的价值将不断彰显,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更大力量。

想象的能指——基于残障儿童心理的VR动画创作调研丨北京

城市设计学院 熊新军

调研人:熊新军

调研时间:2023年 7-8 月

调研地点:北京

具体地点:顺义

图片

残障儿童作为社会中的少数群体,长期被认为是不健全的或应该被怜悯的人群。实际上由于残障儿童的部分生理缺陷,从而在拥有正常人并不具备的一些特质,使得他们拥有不同于正常人的想象思维。这种思维或许对现实生活没有太大影响,但对艺术创作来说却提供了一种特别的场域。借助残障儿童非同一般的想象,帮助社会大众透过艺术的通道进入这些孩子丰富内心世界。一方面旨在唤起社会对残障儿童的关爱,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特殊的大众美育。通过这次对身体残疾和精神残疾两方面的人员进行网络采访调研,我们获得一些重要的特殊信息。

1、我们基于残疾人自我认知部分的调研,是针对特殊群体对社会反馈的自我认知,从而探究残疾人心理状态,对于社会公平、社会关照、自我接受度等方面的心理健康认知情况。

2、第二部分是从他们的角度需要什么样的社会关照以便促使能他们更好的生活。这部分是基于他们物理生活空间的认知,以及和社会的互动需求。

3、第三部分,我们着强调的是残疾人的精神空间需求,如对于精神娱乐的需求和社会对残疾人精神娱乐的供给调研。

通过以上实际网络问卷调研,我们获得相对客观的身体和精神残疾人对自我认知、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的诉求。从而获得针对性信息:1、残疾人希望社会在精神方面能被正常的对待。2、另一方面,在生活空间中,他们需要一些特殊的关照。3、在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中,他们需要被保护、被理解、被接纳,以及被善待。能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和精神娱乐等,也包括交友、恋爱、工作、参与社会等等方面的需求。针对以上具体信息,我们提出对于残疾人关照的艺术作品方案,以提高艺术作品的人文关怀和思想内核。

一带一路——新时代视角下的边疆人民生活调研丨新疆

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 白冰洋

调研人:白冰洋

调研时间:2023年7-8 月

调研地点:新疆

具体地点:喀什古城、疏附县、白沙湖、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帕米尔高原、塔合曼湿地、塔莎古道、杏花村及沿途、盘龙古道、红其拉甫口岸、瓦罕走廊走廊、达布达尔乡

图片

此次调研是围绕新时代的边疆人民生活主题进行。路线途径喀什古城、疏附县、白沙湖、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帕米尔高原、塔合曼湿地、塔莎古道、杏花村及沿途、盘龙古道、红其拉甫口岸、瓦罕走廊走廊、达布达尔乡等地。

新疆喀什地区位于中国西陲,东临塔克拉玛干沙漠,南依昆仑山与西藏阿里地区,西靠帕米尔高原,东南与和田地区相连,与一带一路建设紧密相关。通过对这些地区的调研,有助于我进一步了解当地在古丝绸之路的角色和贡献,深入挖掘当地民族风土人情及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光地貌,呈现当地人民在实现美好生活方面的努力和成就,研究和总结古丝绸之路上经济、政治、文化交往和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历史经验,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在写生过程中更新现实经验、感受时代脉搏,用画笔记录新时代的新农村建设和边疆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和挖掘当地少数民族形象特色与艺术特征,亲历少数民族节日庆典,增进民族感情、文化交流,歌颂边疆人民的美好生活,推动社会关注边疆地区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和文化的传承。

喀什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地,境内有维吾尔族、汉族、塔吉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蒙古族、锡伯族、满足等31个民族。此次调研正值盛夏时节,正是新疆地区果蔬丰收之时,前往喀什地区进行实地考察采风,亲身体验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尊重当地人民的习俗和文化,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传统技艺等,观摩他们的传统表演或工艺制作过程,如向日葵田收割、塔吉克民族婚礼、成人礼、叼羊等,回京后根据资料构思多幅有关边疆人民幸福生活的主题创作,并挑选精品力作参加全国展览。

通过此次调研,我共拍摄了11000余张创作素材,影像资料若干,现场油画写生创作,初步构思形成创作稿8幅。喀什地区不仅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古代文明汲取营养的重要通道。在漫长的交流融合中,塑造成就了丰厚多远的文化底蕴,留下了多形态的历史文化标本遗迹。如今的喀什,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社会稳定安宁。在新时代的视角下,调研喀什,创作艺术作品,对于弘扬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事业将起到重要作用。

汉代画像石艺术调研丨河南-江苏

继续教育学院 苑鸣鑫

调研人:苑鸣鑫

调研时间:2023年7-8 月

调研地点:河南、江苏

具体地点:

河南:南阳汉画馆、南阳市博物馆、安阳殷墟博物馆

江苏:徐州汉画像石馆、白集汉墓、徐州市博物馆

图片

调研的地点有南阳汉画馆、南阳市博物馆、安阳殷墟博物馆、徐州汉画像石馆、白集汉墓、徐州市博物馆。通过对汉画像石、画像砖、雕塑及相关文物的观察,结合博物馆的陈列和讲解,对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产生的画像石样式和特点进行记录,思考艺术形式的形成与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关系。通过分析和对比,思考造型的共性和差异。

南阳是楚汉文化的发祥地。南阳汉画馆里有近千块的画像石馆藏。南阳画像石的艺术特点是:构图布局疏朗,主体突出,留白较多,装饰较少,风格质朴。主体形象通常是横向分布,造型具有极强的动感和韵律,线条和动势充满了张力。韵律感与力量感相互呼应,是松弛和舒展的,与汉代隶书的结字非常相似。人物、瑞兽追逐相搏、奔腾跳跃,植物也带有动感,因此南阳画像石整体呈现出蓬勃原始的生机与活力。南阳画像石中还有很多舞乐的题材,《投壶》《建鼓舞》《舞乐百戏》等都是南阳画像石的代表藏品。

徐州的画像石与南阳不同。徐州汉画像石构图非常饱满,布局紧密,包罗万象,密不透风。画面主体以外的空白处饰以祥云瑞兽、飞鸟树木,具有浓重的装饰意味。尽管形象繁复,画面主次分明,秩序严谨,繁而不乱,密而不窒,是徐州汉画像石的艺术特征。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武士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画像石中,车马出行图也是常见的题材。

通过对河南、江苏两地的博物馆调研和考察,我对于汉代艺术的理性与秩序之美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于后期的艺术创作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丰收》创作调研丨内蒙古

附中 白文忠

调研人:白文忠

调研时间:2023年7月3日-26日

调研地点:内蒙古自治区

具体地点:内蒙古巴彦诺尔市乌拉特前旗

图片

2023年7月初,电话询问了内蒙古的朋友关于河套平原今年小麦的长势以及收割时间等情况。跟往年一样,7月20号前后开始,持续一周多就收割完毕。目前正是麦穗胞浆,颗粒饱满,由绿转青趋于成熟的时期。脑海里呈现出大片青绿色的麦田景象,安耐不住一看究竟的心情,7月3日一早,驱车开往巴彦诺尔市乌拉特前旗。

这里暑期比往年炎热,最高温35º,早晚也不甚清凉。在朋友的指引下,来到阴山脚下的一处有机小麦实验基地。这里地势平坦,没有小丘小壑,除了田地,远处偶尔有几颗杨树,或几处村落。还好深绿色地垄由远及近的几条大透视线比较明显,否则让人感觉像是绿色的海洋,无边无际。站在麦地里,靠近麦穗俯身观察,颗粒均匀,麦穗个个饱满有型。一阵风刮过,体会到麦浪的起伏,伴随着相互碰撞的声音,恍惚在海边。

风不停地刮过,麦浪的景象持续映入眼帘,随着光波一直穿越到记忆深处。我试着用影像的手段记录下当时的情景。然后取出速写本,勾勒了两幅麦穗的形态组合。那天晚上下雨了,雨要持续下3天。而金黄色的麦田需要等十天以后。

7月15号又给河套地区的朋友打电话询问,回复的很肯定,一两天就要收割了,抓紧过来。期间也看到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报道:巴彦诺尔市万亩小麦喜迎丰收年。16日一早,再次怀着激动的心情驱车赶往内蒙古,直接入住杭锦后旗一处旅店。这里距离万亩有机小麦种植基地有半小时的车程,算是比较近的。

由于要搞开镰仪式,小麦基地特意贴上标语,挂上彩球,节日气氛很浓。18号一早,5点多起床,匆忙驾车赶往活动现场,村民已聚集很多,十几台收割机也陆续停在指定的地点,搭建的临时表演场地也响起了震耳的歌声。天已经大亮了,太阳隐约躲在云的后面。我趁着活动没开始之前,沿着小路围绕麦田溜达着,偶尔的阳光照射到麦穗上,金灿灿的色泽确实有点刺眼。再仔细观察,各种形态的麦穗由近到远铺展开来,蔚为壮观。正出神间,天忽然暗了下来。深灰色的乌云压得很低,更映衬出麦田的金黄颜色的纯度。雨还是下了起来,而且瞬间暴雨。火热的现场气氛给泼灭了。

往后两天阴雨不间断。雨小的时候,我便尝试对着麦田画小幅的油画。我也会提着画箱走近村里街道院落,询问了村民的生活情况,了解现在耕种田地的模式。大部分农民出租土地,年轻人到城里工作,家里留少部分土地由老人们照看。承包公司或个人根据情况,大面积种植小麦,玉米,向日葵等;统一播种,灌溉,收割;效率高,收入稳定。特别是现代化机器的介入,如机器耕种收割,无人机监管,喷洒农药;包括对土壤水质的科学测试,对产量和粮食品质起到绝对保障。

22日以后几天,进入收割阶段。在收割机的轰鸣声中,大片麦田转眼就收割殆尽。粮食直接装车运回粮仓,麦秆也堆得整齐有序;压草垛的机器后面紧跟着叉车和货车。麦垛子像是军人的行军包一样被叉车齐齐整整的装在了卡车上。随着太阳西斜,一辆辆运输车排着长队,沿着乡道缓缓地驶出,逆光下在尘土混杂着燃油烟升腾那段时间和机器的轰鸣声一起形成了一幅胜利后凯旋归来的画卷。

我在这里又陆续画了些风景油画和纸上构图,也捕捉了大量照片资料,希望在日后创作中能够把这个暑期内蒙古之行的深刻印象表现出来,呈现给观者。

体育与艺术——亚运会主题壁画与雕塑创作调研丨上海-浙江

附中 陈佳思

调研人:陈佳思

调研时间:2023年7-8 月

调研地点:上海 - 浙江

具体地点:上海、湖州、杭州、绍兴、温州、金华

图片

本次调研围绕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为主线,以体育与艺术为主要调研线索。在亚运会主要举办城市以及相关博物馆作为主要采风对象。展开了为期半个多月的深入调研。

此次线路所到城市为:上海、湖州、杭州、绍兴、温州、金华。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举办地涉及11各城市和地区,我的调研根据创作的需要,选取了其中主要的一些城市和地点,大量地走访、拍摄、写生,汇集了十分丰富的一手资料,为接下来的大型创作积累了素材,也为进一步完善已有的画面,提供了大量详实的依据。

根据目前亚运博物馆项目的需要,围绕体育内容的大型创作主要有两幅。一张是全景式的壁画,展示于“亚洲脉动”主题圆厅展品之后。另一件是一组大型浮雕与投影效果组合的作品。其中比较确定的是第二个作品。这个作品的设计是以19届亚运会主办国的主场馆和主要城市代表性建筑为单元,组成一组浮雕。在浮雕的上面投射了以各运动项目符号所代表的小人,分两组从第一届亚运会一直运动到杭州亚运会主体育馆“大莲花”上的领奖台,最后举起奖杯,燃放烟花的场景。小人到每个场馆上面时会展现那届亚运会新增项目的运动姿态。整组浮雕作品的演示,让观众在观看过程时,无形中解了一部分亚运会的历史。

“三牛”精神——雕塑创作调研丨河北

附中 韩毅

调研人:韩毅

调研时间:2023年7-8月

调研地点:河北

具体地点:河北定州博物馆、河北博物院、邺城考古博物馆

图片

定州博物馆

定州博物馆于 1959 年建馆,新馆于 2018 年对外开放,博物馆二楼西侧汉家陵阙展厅,展示定州历代中山国的兴衰。公元前 154年,西汉景帝封皇九子刘胜为中山靖王,都卢奴(今定州),沿用中山之名,设中山国。自此,西汉、东汉十七代中山王延绵达 329 年之久。器物造型多追求气韵生动的线条感,以“云气纹”为典型,是汉代独特的图像风格。北朝佛陀展厅以北魏、东魏和北齐三个历史时期佛造像的各自特征,直观展现了佛造像的语言演变,揭示造型样式与历史兴衰的时代关联。“褒衣博带,秀骨清相”,是北魏晚期的造像风格。东魏时期,佛和菩萨的身躯渐渐趋向丰圆,服饰华丽。北齐时期,造像的风格趋向饱满浑圆,衣纹追求贴身疏朗。

河北博物院

常设陈列调研:古中山国、满城汉墓、 曲阳石雕、北朝壁画、名窑名瓷。带有游牧民族特色的中山国喜猎、尚武、擅战。铜牛浑圆壮硕,周身饰有错金银卷云纹,尾部错有鳞片纹和长毛纹。铜羊尊灯等,器物造型为圆雕归纳与线刻纹样相结合,重祭祀功能,神性与仪式崇拜的艺术风格。北朝时期,曲阳成为北方佛教造像中心。幽居寺、修德寺佛造像形体线条趋向饱满圆润。隋唐时期,曲阳石雕趋于纯熟自然。五代时期的王处直墓彩绘浮雕上乘北朝气韵,兼有隋唐雍容之风,脱去了神性更侧重真实人性。少数民族入主中国北方地区,形成了民族大融合,墓葬壁画图境中道教的成分逐渐淡化,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中的“天堂”开始与汉人的“仙境”相融合。北朝时开始烧造青瓷,唐宋时期河北地区出现了邢窑、定窑、磁州窑和井陉窑四大名窑。

邺城考古博物馆

邺城考古博物馆是中国首座佛造像专题博物馆。邺城佛教在公元 6 世纪中期的东魏北齐时期达到顶峰,邺城周边地区保存了大量东魏北齐时期的佛教遗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河北邯郸南、北响堂山石窟,水浴寺石窟,娲皇宫石窟,河南安阳灵泉寺及小南海石窟等。邺下佛学于北齐之初达到全盛,“龙树背龛式”邺城式背屏造像在融合东西和继承东魏技艺传统和构图特征的基础上,更有独具一格的创新,是佛造像样式中的“邺城模式”。东魏北齐时期的邺城佛教上承北魏传统,下启隋唐宗派,影响至为深远。

关于创作插画《丝路遗韵》项目实施过程的调研丨河南-陕西-甘肃-内蒙古

附中 杨臻

调研人:杨臻

调研时间:2023 年 7-8 月

调研地点:河南 - 陕西 - 甘肃 - 内蒙古

具体地点: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洛阳民俗博物馆、白马寺

陕西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芙蓉园

甘肃:张掖、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等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

图片

鉴于古丝绸之路在唐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我预创作一组反映唐社会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民族关系和谐、文化交融的插画作品。用插画来展现古丝路繁盛景象的瞬间。为此我调研了丝路沿线多地,进行采风写生,为插画《丝路遗韵》的圆满完成做了充分的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此组插画的创作,更加深入了解相关创作中的细节内容,开展了此次调研活动,帮助更好的完成创作。

本次考察采用赴创作中涉及的地区调研、采风、写生的方式,更加深入的收集素材,为选择的主题细化创作内容,使创作完成的作品更加生动。

调研路线:

第一站河南洛阳,重点调研了龙门石窟、洛阳民俗博物馆、白马寺等。

第二站陕西西安(古称长安),其中重点调研了,大唐西市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芙蓉园等。

第三站甘肃,重点调研了张掖丹霞地貌、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等,并进行采风、写生。

第四站内蒙古,重点调研了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并参加了当地的那达慕大会,进行了采风、写生。

通过以上多地的调研及采风写生,对原来创作构图中欠缺的细节有了更好的补充,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为圆满完成此次创作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丝路系列”主题油画创作素材搜集》调研丨广东

附中 李罗

调研人:李罗

调研时间:2023 年 7-8 月

调研地点:广东

具体地点:广东广州中山纪念堂、西关老城、“赤社”旧址

图片

本次调研过程,我首先从广州的历史文化遗址切入,参观了中山纪念堂等重点场馆,对广州城的历史和现在都形成一个总体印象;然后,去到了西关等地区,我租了一辆小摩托,和当地人一样整天游荡在老式骑楼,茶餐厅和大榕树之间,如果条件允许就直接画速写,如果时间紧张则会拍些照片,通过在西关老城的考察调研基本体验到了广州市井生活的丰富;最后,着重进行了“赤社”旧址等等老式建筑和“老广”人物的考察搜集。

在经历过暑假期间对广州的考察调研之后,可以说,对广州这座“千年商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重要城市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感性认识,目前正在选题酝酿阶段,还没有形成表现角度和创作构图,计划在稍晚些时候,在选题切入角度明确之后,会再次赴广州进行更加针对性的重点素材搜集。

耕耘与收获——右玉农民生活劳动场景和乡村环境面貌调研丨山西

附中 张宏

调研人:张宏

调研时间:2023 年 8 月

调研地点:山西

具体地点:山西省右玉县杀虎口村、菜木贝村、二分关村、西窑沟村等

图片

右玉县地处晋蒙两省(区) 交界,四面环山,与毛乌素沙漠毗邻。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不到0.3%提高到54%,昔日的“不毛之地'建设成为如今的“塞上绿洲”。70多年不停歇的栽树,灰黄色的荒凉土地终于变成了绿如帷幄的森林。右玉地貌类型丰富:丘陵、沟壑、峡谷、台地、平原等,地形复杂,丰富多变而优美。又有群山环抱,河流纵横,在夕阳的映射下尽显西域边塞与中原文化的苍茫与浑厚。

右玉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非常典型代表。作为专业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就曾来过右玉,对这的自然地貌乡村环境留下深刻印象,这里环境丰富优美,民风淳朴,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新生活。正是这片不平凡的土地赋予了这里的人不平凡的精神。

我先后去了杀虎口村,菜木贝村,二分关村,西窑沟村等,有的村正在修路铺路改善乡村交通环境,有的村正在改造修缮房屋,镇里正在修路埋电缆,随着时代的进步这里也在悄悄的变化着……这里的村民纯朴热情,还有着一种自强而坚毅的性格,这是每日劳作塑造出的性格,与这里的土地融为一体 。老乡们闲时经常一起聚拢聊天,忙时一早四点就起来喂牛放牧,放牧要放一整天,有时下地干活也是一整天,一天只吃两顿饭。8月初,还没到农作物收割的时节,地里农活很少只偶尔的除草或割草喂畜,与农民聊天,他们和我聊城市的生活,我和他们聊农村的生活,他们好奇想象中城市的繁华,我感慨乡村环境的美丽和自然。和他们一起干活割草,深切体会人与土地的关系,乡村的生活可以简单到只是粮食种植和牲畜繁殖。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只留一些老人居住,但乡村环境并没有衰败还保存着部分生机,这里也没有被过度开发变成旅游景点,还留存着原生态的生活环境,真正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正是这具有原生态自然美感的呈现,感动了我,让我有了对这里写生创作的动力。

我拍了大量的照片,同时也画了速写,有的在田间地头,有的深入老乡家里,分别以风景和人物作为素材的整理,为后面创作的内容做充分的准备。

新疆少数民族人物采风调研丨新疆

附中 张今我 

调研人:张今我

调研时间:2023 年 8 月

调研地点:新疆

具体地点:乌鲁木齐市、第一师阿拉尔市、和田市于田县、吐鲁番市鄯善县

图片

新疆少数民族众多,其人物形象和生活环境和我们大相径庭,有非常强的绘画性。我本人也曾多次前往南疆和北疆写生,对新疆少数民族人物颇有兴趣,此次再次入疆也是为了全国没展搜集创作素材,寻找选题突破口。本次调研几经周转,从乌鲁木齐到阿拉尔,再到和田于田,最后到鄯善县,历经20多天。考察形式包括现场写生,博物馆考察,自然风景采风和与老军垦交谈等。在乌鲁木齐主要是进行油画人物写生,写生对象为当地的维族年轻人。写生地点位于乌鲁木齐红光山风景区内,大约4天时间。采取外光油画写生的形式,重点突出人物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精神。第二站到达阿拉尔,阿拉尔市有第一师实施师市合一管理,是三五九旅传承地。在阿拉尔市我参观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走访了下辖团部的老军垦,并为其写生。了解了当年屯垦的艰辛。同时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以备创作。第三站我到了和田地区,参观了和田博物馆和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库尔班大叔的故事广为流传,是民族团结的模范。我为此特意去往其后人家为家族成员进行素描人物写生。最后一站是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考察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吐峪沟麻扎村,是新疆现存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收集当地民俗素材,同时也考察了当地的库木塔格沙漠。此次调研考察使我对新疆有了更丰富的认识,体会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尤其是老军垦的事迹让我更加体会到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他们更应该被人们去熟知去歌颂。

赓续红色基因、传承沂蒙精神、“小人物”彰显“大时代”——《新时代的沂蒙母亲》主题创作调研丨山东

附中 张召林 

调研人:张召林

调研时间:2023 年 7-8 月

调研地点:山东

具体地点:沂蒙革命老区

图片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岁月里,沂蒙人民怀着对党的无比忠诚、对人民军队的无限深情,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最后一件棉袄盖在担架上”,涌现出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陈毅担架队等众多拥军支前模范,“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奉献和牺牲。在这段艰苦而又令人难忘的岁月里,涌现出了一大批以沂蒙女性群体为代表的厚实力量,一个伟大的女性群体,被称之为“沂蒙红嫂”。沂蒙红嫂所代表的沂蒙红嫂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代表的听党话跟党走、担当社会价值、甘于无私奉献等精神品格不仅在其所在的历史时代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对于新时代也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沂蒙红嫂的大爱精神,不仅传承了红色基因,而且弘扬了沂蒙精神。

沂蒙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女性为主的骨干力量,包括:“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等鲜活人物和感人事迹。因此本课题以沂蒙革命老区——临朐为调研地点,聚焦农村农民,寻找和发现新时代沂蒙母亲形象。用艺术的语言表达和颂扬新时代沂蒙母亲的新面貌。以“小人物”形象彰显“大时代”风采。

调研开始前,课题负责人通过文献综述和整理,获得跟“沂蒙”关键词相关的有效文献资料 80 篇。范围涵盖从 1991 到 2023。其中以沂蒙母亲为主题进行学术研究的文献 1 篇。为刘洋的评述文章《沂蒙母亲三代红嫂》,该评述是以王换于一家三代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事陈述。具有个体针对性,带有普遍性的群体研究涉及较少。以“沂蒙母亲”为主题进行的“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创作总共5 篇,而其中油画创作为 1 篇。为王玉亮 2010 年创作的作品《沂蒙母亲》。

宋彦霖在《一生风雨——王玉亮油画<沂蒙母亲>赏析》中对该作品进行了赏析解读。“以沂蒙山区一位农家老母亲为原型,艺术地再现了典型的老一辈沂蒙女性形象。画面中,老人穿着山东沂蒙农村特有的大襟蓝袄蓝裤,上衣扣子处挂着用旧的白手巾,拄着木棍站在曦光初照的黄土地上眺望远方,身后是连绵的群山。老人头上的银丝凌乱舞动,浑浊的眼神流露出一生的沧桑。一双裹足小脚,使人物除了高龄本身的颤巍之外,又多了一分蹒跚。”从评论中可以看出,该创作在元素提取和人物设定方面聚焦的是老一辈沂蒙女性形象,对人物的刻画符合一定的传统大众审美预期,但似乎缺乏一点鲜明特色。本课题围绕新时代沂蒙母亲展开的绘画主题创作和主题研究,此方面系统性的学术研究和主题创作尚未涉及,课题的立意和出发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对此方面研究的空白。课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了新时期沂蒙儿女听党的话、跟党走、拥军爱党,将沂蒙精神在新时代更好的赓续、继承和弘扬。

资料提供:科研处
宣传部 何逸凡 廖宇/编辑
主编丨吴琼
编辑丨何逸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