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促进中国舞蹈文化海外传播!威廉玛丽大学学者魏美玲新书分享会在我院举办

 顺其自然h 2023-09-27 发布于北京
图片

互视互鉴

图片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谈体会

冯双白主席对本书给予肯定,他谈到,当今的中国舞蹈已然发生巨变,越来越多的年轻有实力的舞者、编导在中国文化根基的基础上融合了世界现代艺术理念,这新变化并不被英文学界所熟悉。该书作者钩沉大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新千年的史料、口述,给中国舞蹈面向世界的文化传播带来更多可能。

图片

北京舞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许锐谈体会

许锐院长指出,该书作者作为海外汉学新一代的学者,十余年来倾心中国舞蹈实践,致力于她所挚爱的“中国舞”概念的史学和美学阐释,为中文学界反身观看自己所处的文化语境提供了跨文化研究交融的可能。近年来,我院中国舞蹈研究的学术力量尤其是青年学者们连年参加了世界最大规模的美国舞蹈学年会(DSA),并以独立的中国学术话语阐释中国舞蹈观念,及时回应英文学界对中国舞蹈现象的关切问题,凸显了中国舞蹈学研究的学术自信。该书的出版及在美国舞蹈学研究界的获奖,无疑与中国舞蹈学术研究形成多元互鉴和相互补充,共同为中国舞蹈的海外研究贡献力量。

图片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民族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王建民作延伸发言 

王建民教授指出舞蹈文化人类学研究在讨论“动觉民族主义”概念时,不仅强调审美形式,也体现了舞蹈民族志所强调的身体动觉视角。他认为,除了讨论“动觉形式”,还可以进一步关注“动觉结构”。

交流分享

图片

本书作者魏美玲副教授与译者李红梅教授交流分享

作者魏美玲副教授回顾了她的写作缘起及全书主要内容。魏美玲副教授自其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开始,深入学习中文和中国舞蹈,作为美国跨国访问学生曾在北京舞蹈学院跟从张军、邵未秋等多位中国古典舞学科教授学习中国古典舞动作,本书的开篇也使用了诗一般的语言,将如何在北舞学习中国古典舞水袖的体验作为全书学术观点的开端。“中国舞”是该书的研究对象和核心概念,她在美国用大量数据库和一手文献的查证,补充了新中国舞蹈奠基人的戴爱莲先生海外早期舞蹈活动史实。她此次来中国除了参加新书对话活动,还全程观看了学院承办的第十三届“桃李杯”全国青少年舞蹈教育教学展示活动,为下一步的研究积累了新素材。

本书译者,原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英语教研室主任李红梅表示,该书的翻译得益于她三十余年在学院耳濡目染舞蹈实践、熟悉舞蹈美学的优势,学院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对英语教学工作的重视,是她能在退休之后仍投身中国舞蹈研究成果翻译的保障。

多元视角

图片

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常务副院长、教授张云峰发表感言

张云峰教授作为本书的写作对象,回望自身的成长经历:从部队、剧团走入北舞,既师承于此也耕耘于此,他的国内教育奠定了其以中国文化为底色的创作;其后由学院支持的美国访学又补充了其新的创作思维和观念。

图片

人文与教育学院党总书记李馨副教授谈阅读体会

李馨副教授谈到,书中有坚实的历史文化基础佐证舞蹈动作的产生原因。她强调,中国的舞蹈研究学者要在历史的长河中认清个人的选择与坚持,用自己的思考去坚守中国舞蹈的灵魂。

学生代表中央民族大学与美国威廉玛丽大学联合培养博士马辰媛、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李楚婷、刘怡分别就本书的研究方法、舞蹈家跨国历程中的民族身份、《小刀会》的案例细读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和汇报。

总结发言

图片

 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邓佑玲作总结发言

邓佑玲副院长指出,该书中文版的分享会是学院在新学期启动的首场学术活动。凝聚学者,营造学术氛围,发布学术成果,也是推动落实学院党代会报告建设中国舞蹈学术研究中心的具体实践;作者、译者、学者等多主体的交流分享,多学科的互视互鉴,呈现出书写中国舞蹈史的多元视角


来源:人文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