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名人逸闻趣事10则!

 白桦树2008 2023-09-27 发布于内蒙古
1、傅斯年的侄子傅乐成爱上了一位女士,他费尽心机却难获芳心。有一次,殷海光在傅的宿舍聊天,这位女士也在场,深为殷的风采和口才倾倒。殷走后,这位女士说:“假如你有殷先生那样的学问,我一定嫁给你!”傅乐成深受刺激,遂埋头学问。虽然这位女士最终没有嫁给他,他却写出了一部《中国通史》,成为一位杰出的史学家。

图片

2、在清华时,梁实秋被同学认为“不太问时事”,但他对清华对中文的轻视极为不满。清华当时上午用英文授课,下午用中文授课,极不重视中文课,不尊重中文教师,“这在学生的心理上有不寻常的影响,一方面使学生蔑视本国的文化,崇拜外人,另一方面激起反感,对于外人偏偏不肯低头。”梁实秋的反应属于后者,“我下午上课从来不和先生捣乱,上午在课堂里就常不驯顺。而且我一想起母校,我就不能不联想起庚子赔款、义和团、吃教的洋人、昏聩的官吏……这一连串的联想使我惭愧愤怒。”

3、郭沫若指责林语堂“叫青年读古书,而他自己却连《易经》也看不懂。非但中文不好,连他的英文也不见得好”。林反驳说:“我的英语好不好,得让英国人或美国人,总之是懂英语的人去批评。你郭沫若没有资格批评我的英语。至于《易经》,郭沫若也是读的,我林语堂也是读的。我林语堂读了不敢说懂,郭沫若读了却偏说懂,我与他的区别就在这里。”

4、一次孙中山让宋教仁接济苏曼殊200大洋,困苦的曼殊接钱后狂喜,遂广发请柬,大宴宾朋,孙、宋亦在被请之列,接帖时,两人对视,哭笑不得。

图片
5、李叔同的一位友人在李未剃度时曾对他说:“曼殊一出家,你们这些开伤感主义风气之先的文人就更认定人生是悲剧,是苦空无常。”由此可见,李叔同的出家是受苏曼殊影响的。1918年6月,在苏曼殊死后的第十七天,有“浪漫艺术家”之称的李叔同自称“尘缘已尽”,在杭州虎跑寺削发为僧。后以他的杰出才华使失传多年的南山律宗再度兴起,被尊为第十一代世祖,号弘一大师。

6、20世纪30年代,著名编辑赵景琛翻译过一些外国作品。由于他对外文不是十分精通,所以他的译作中时有“笔误”出现。一次,他将“银河”误译为“牛奶路”;还有一次,又将“半人半马怪”译作“半人半牛怪”。鲁迅先生据此写了一首打油诗,诗曰:“可怜织女星,化作马郎妇。乌鸦疑不来,迢迢牛奶路。”

7、民国怪杰辜鸿铭堪称外语万花筒。一次在上海乘坐电车,有两个英俊的洋人见他穿着土相,便故意用英文嘲笑他。辜鸿铭听后十分恼火,立刻用英语骂了回去。两个少年大吃一惊,改用法文吐槽,辜鸿铭又用流利的法文给他们一顿臭骂。那两个洋人狼狈而逃,在下一站就下车了。

图片

8、陈散原被誉为中国诗坛近五百年来之第一人,然不辨菽麦。民国二十二三年,陈一次谒中山陵后,见道旁秧田成簇,丰腴翠美,不由赞叹道:“南京真是好地方,连韭菜也长得这样齐整!”

9、溥仪在1922年结婚时,北洋政府就让荫昌作为中华民国代表,去参加溥仪的婚礼表示祝贺,荫昌来到婚礼现场,先以外事官员的身份相溥仪鞠躬表示祝贺,然后又像溥仪跪下叩首,然后说到:“鞠躬那是代表中华民国向您表达祝贺,现在奴才是以满人身份像皇上贺喜!”

图片

10、虽然鲁迅的长相一点都不像是会讲段子的人,但是,小时候却是段子手来着。曾经鲁迅的语文老师出了一个上联“独角兽”让同学们接,他的同桌就问鲁迅怎么接,鲁迅说:“四眼狗”,他的同桌果然大喊了这三个字,尴尬的是老师刚好戴着眼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