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学习不再是被迫,而是热爱

 速读速记 2023-09-27 发布于河北

前几天,我说过一句话,人分两类,一类不爱学习,一类爱学习。

有人说,你这也太武断了,就不能有一个阶段懈怠一下,或者开悟晚一点啊。

能。

但是,在此之前就是不爱学习的状态。

学习这个事儿,其实特别反人性。

人性是什么,不需要刻苦学习,玩着就能搞定,喜欢享受,拒绝痛苦。

所以啊,人与人的区别才那么大。

一个是遗传导致的。

大多数普通人觉得学习辛苦,但是有少数有天赋的人不这样想,他们觉得学习真有意思。

为啥区别这么大?

就是遗传基因不同。有天赋的孩子觉得学习有成就感,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能不断建立正反馈。

大多数孩子呢,需要付出大量辛苦练习才能获得成就,过程很辛苦,容易没耐心。

有人说,人跟人主要是看能不能延迟满足决定的不同。

这就涉及到了第二点,三观差异。

啥意思呢?

我没有用家庭环境这个似是而非的大词含混过去。

而是用了三观这个词。

家庭环境,一听就偏伦理,一说到伦理那全是观点,几乎没有太多事实,观点哪有对错之分,没有对错没有高下,就是浆糊逻辑,说不清楚。

用三观就不一样了,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一样。

1. 世界观是指一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和看法,包括自然的、社会的、人类的各种结构和功能。

有人说过,你世界都没看过,哪来的世界观。

有点道理。

你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自己,跟站在38楼看自己,或者站在空间站看自己肯定是不一样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关于世界的知识越丰富,越理解世界的本质。

2. 人生观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的看法,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职业、家庭、社会等。

人生观的树立跟耳濡目染有关系,如果自己从小到大身边都是精英,大概率你从小也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毕竟你很清楚周围的人有多自律,也很清楚自律带来的优势是什么。

3.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于事物的价值判断和评价标准,包括道德、审美、情感等方面的取向。

价值观嘛,不同的阶层理解是不一样的,这块很多人特别容易走弯路,甚至是一辈子也不喜欢自己,不能做自己。

三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一个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影响。

同时,三观也受到文化、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性很大。

有人说了,这玩意跟孩子爱不爱学习有什么关系啊?

啊,不好意思,我还没说明白哈。

那咱们再说细点。

你会发现一个事实,在不同的城市赚钱速度是不一样的,机会也不一样,很多东西都不一样,学习也是。

普通家庭如果是1倍速的话,特别家庭可能就是2倍速,3倍速,4倍速,甚至是10倍速,100倍速。

本来大家能调动的资源就不一样,三观差别又很大,也就导致了大家的对于孩子学习的态度,犯错的态度等等问题,处理方案会有很大不同。

延迟满足的前提条件是你曾经被满足过,你没有被满足过,一直是压抑的状态,你怎么可能能忍住?

举个例子,都说柳下惠坐怀不乱,那么有三种可能,一是柳下惠是个GAY;而是柳下惠阳痿了;三是柳下惠阅人无数。

是不是能说明为什么有些人特别能延迟满足了?

而且,特别家庭的孩子试错成本低,父母也不会总唠叨添堵帮倒忙,那么他们学什么、怎么学,基本上就是兴趣驱动了,很清楚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也能为自己负责,更能为了自己的目标拼了。

尤其是面对自己热爱的事情,会奋不顾身。

普通人?

你问问,工作了的这些人,你的兴趣是什么?

你爱读书吗?

你爱学习吗?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