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纯属扯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蓝林观海 2023-09-27 发布于山东

图片

Kirchherr, J. (2023). Bullshit in the Sustainability and Transitions Literature: a Provocation. Circular Economy and Sustainability (Online), 3(1), 167–172. https:///10.1007/s43615-022-00175-9

引言

近年来,可持续性发展与转型研究领域的进展如日中天,深入探讨了人类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但值得关注的是,在众多跨学科的可持续性和转型学术期刊中,有高达50%的文章可以被归为“学术屁话(scholarly bullshit)”。这类论文经常打着最新流行的可持续性和转型概念(如“循环经济”)的旗号,但真正的学术深度和创新却微乎其微。

本文对“学术屁话”进行分类,总结出五大典型类别。由于这类文章常针对热门话题,它们经常能够获得大量的引用。在目前的学术评估体系中,引用量常被视为评价一个研究质量的关键指标。鉴于此,这种研究态势在未来似乎仍会持续。

背景

在艺术、文化、政治和商业领域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亵渎性的言论。但相对而言,在学术领域这种言论不是那么常见。通常,频繁使用这种激进言辞的人多是受到挫折和情绪的驱使,这与典型学者的行为大相径庭。但本文要强调的是,这种亵渎性的言论有时可以为我们敲响警钟,尤其在现今的学术环境中。本文提出一个新的术语: “学术屁话”,并呼吁在未来的可持续性和转型研究领域,以及其他相关领域考虑此术语的应用。

“屁话(bullshit)”这个词汇可能在学术界会引起一些争议。但实际上,“屁话”实际上是一个已经确立的研究方向,但该方向仍待深入探索。正如弗兰克福特在2005年所述:“'屁话’这一现象尚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或者引起持久的探究。因此,我们对'屁话’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有这么多'屁话’知之甚少。”因此,文章的第一部分探讨了在可持续性和转型文献中发现的各种类型的“学术屁话”;第二部分探索了产生这种研究的学术制度背景。

“学术屁话”的分类

本文将“学术屁话”定义为:那些连作者本身也难以为其存在的必要性进行辩解,对科学知识进展作出贡献甚微的研究。

该文章构建了一个有关“学术屁话”的分类框架,并以“循环经济(CE)”为案例,从文献中挑选出五种主要的类型进行阐述。尽管作者提出的这个分类并不是最终定论,但已得到多位学者的初步认同与验证。

  1. 乏味问题的研究:这类研究往往是对前人工作的简单复制,例如不断研究中小企业的循环经济的障碍和推动因素,虽然没有太多新意,但也为该领域知识体系加固了基础。因此,这种类型可能只是边缘性“屁话”。
  2. 文献综述的文献综述:这种“屁话”是由于文献综述研究的过度增长,尤其是对那些已经被详尽探讨的子领域。这些综述只是重复我们已经知道的事实,而没有提供任何新的见解。
  3. 回收性研究:虽然很多关于可持续性和转型的理念已经被研究过,但一些学者仍然把它们重新包装并称之为循环经济研究,仅仅为了迎合当前的研究趋势。
  4. 硕士论文疯狂灌水:有些知名学者与硕士生合作发表的研究只是为了迅速增加发表量,这些研究往往缺乏深度,理论框架混乱,结论支离破碎。
  5. 激进分子的咆哮:这类研究通常基于个人的激进观点,它们更多是情感表达,而不是基于实证的学术研究

为保持客观,本文未列举具体的“学术屁话”实例。结论是,在与可持续性和转型相关的期刊中,多达50%的文章可能归入“学术屁话”的范畴。对此数据的来源,已有专家提出质疑。为进一步探讨此议题,文章作者精选了近100篇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Ecological Economics》以及《Sustainability》等知名期刊上的循环经济相关文章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约50%的文章可以归入五种特定类型。然而,这100篇文章的样本数量尚且有限,更全面的研究需涉及更多的学者来确保结论的可靠性。

图片

文章中提到的期刊封面截图

论“学术屁话”的根源

该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当前的学术评价体制可能加剧了“学术屁话”的产出,“学术屁话”的比例在未来几年内不太可能减少。以《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Ecological Economics》为例,那些包含“循环经济”这样的热门词汇的文章通常被引用次数较高,从而提高了期刊的影响因子。因此,出于对错失下一篇高引文章的顾虑,编辑可能更偏向于发表此类文章,这无疑加剧了这种趋势。

在此背景下,更多的学者被吸引去研究如“循环经济”这样的热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考虑到这种情况,很难不去关注这些热门话题。所有的学术参与者(期刊编辑、作者)都知道,他们可能在制造“学术屁话”, 但这对于参与现有学术体系的人来说却都是有利的。

正如一位审稿人所指出,这些“学术屁话”文章的产生与追求终身职位的压力不无关系,因为学者们需要通过发表高引用率的文章来证明自己在学术界的价值,以确保得到晋升和研究资金。而对于资金和晋升的渴求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将责任完全推给学者可能并不公平。更应该被批判的是那些制定学术评价体制的决策者,他们过于迷信高引用率,误以为这代表了真正的学术价值。换句话说,学术体系过分关注量化指标,以至于忘记了这些指标应该衡量什么。

改变这种局势确实充满挑战,但我们仍需坚守学术的初心。每位学者在开展研究之初,都应扪心自问:我是在为“学术屁话”堆添砖加瓦,还是真正在为知识进步做贡献?真正的学术价值,终究会得到应有的重视。


The end

那些纯属扯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编辑:Katherine

审核:陈一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