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梦》出圈,我们来聊聊童年创伤这件事

 新用户2356fYUI 2023-09-28 发布于浙江

《大梦》出圈,我们来聊聊童年创伤这件事

文/蔡朝阳

我其实并不知道这首歌的作者十八的真实生活经历,以下所有的理解都来自《大梦》这首歌的歌词,以及《人物》杂志的一个采访。但是呢,这个十八的叙述,挺具有代表性的,因而也有话说。不过,也仅仅是年38岁之前的描述比较真实,48岁之后就有点泛泛而谈。大概是因为作者十八目前才30多岁,没有真正来到后面这个年纪吧。我也想告诉十八,后面的人生,也可以不像你设想的那样。

不过呢,言为心声,音乐总是最能表达真实情感的东西,平时说话写作用语义能够掩饰的东西,音乐却能让人露出破绽。那些本来有意无意想要掩饰,甚至自己也还不清晰的东西,音乐就一步到位,就暴露了。

仔细看了《大梦》的歌词,我觉得这个作者有两个点,蛮有意思的,跟一代人很像,一个是自闭,一个是自卑。这首歌里,这个自闭与自卑的倾向,一直持续,直到八十八。整首歌都在讲这个无能为力。对自己的无能为力,对外界的无能为力。

但幸好有音乐,我希望十八能够因为对这个音乐的爱好而实现跃升,用音乐治愈他的童年创伤。以及,因为任素汐的加盟,这首歌破圈了,希望这个公众知名度能带给他们以信心。确实,人也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需要一些外在的浮名来观照自己,尤其是年轻时,这挺重要的,是来自外界的认可。以及,喜欢《大梦》这首歌的听众,能得到安慰,这是瓦依那的音乐的价值。

《大梦》这首歌里表达的情绪,跟很多人的青少年时代接近。比如自卑,比如自闭。自卑这一点,可能每个青春期的人都会有一点,各有不同的表现,或者强一点,或者弱一点。但自卑这个东西不全是负面的,有好有坏。从负面看,处理不当,一辈子会受到限制。而另一方面看,自卑会催生你超越的力量。我现在反思,还是要感谢我的自卑,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今天的我。因为自卑和自尊是一体两面,有自卑感,你才想超越平凡有限的人生。这一点想必可以理解。

包括自闭,其实我也有,比如我一度说自己社恐,认识的人都笑了,说,你交际花,怎么会社恐。这其实都是不了解我。因为,我是看到了自己的自卑与自闭,因而有一种改变的愿望。很长一段时间,所谓社交,是因为青年人有这个交往的基本需求,但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战斗。所以现在一把年纪了,我终于可以摆烂——再也不想认识新朋友了。

十八这首《大梦》,写的就是一个自卑而自闭的人,闭环的一生。最令人心痛的是,从6岁到88岁,这个歌里没有看到生命的自我跃升,而是单调的重复,像一种诅咒,这个抒情主人公,自小被这么对待,后来他也这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孙子。所以我说这是一个“自闭的闭环”。

听第一段,就心中一凛。6岁这个年龄段,总是令人关注。十八叙述了一个小事故:

我已经六岁 走在田野里,

一个不小心 扑倒在水里,

该怎么办~

弄脏了新衣 弄坏了玩具,

爸爸会生气 妈妈会着急,

该怎么办~

站在春风里 大声哭泣 该怎么办~

我们来设想一下,你的孩子,穿了新衣服,不小心扑倒在水坑里,你会怎么反应?你会生气吗?我觉得生气也有可能,毕竟弄脏了新衣服,妈妈又要帮他洗,很烦人的。

但是,一个6岁的孩子,扑倒在水坑里,爹妈首先关心的,不应该是他的安危吗?受伤了没?擦破了皮没有?你到底更心疼新衣服,还是更心疼孩子本人?

在歌里,弄脏了新衣服这件事,显得这么严重,可能只有一个解释,就是,这个孩子的童年物质匮乏,说白了,就是穷。我想,“穷”,确实是笼罩在很多人头上的一个魔咒。谁不穷呢?我小时候去走亲戚,连新衣服都没有,还是借隔壁邻居的。但物质贫乏,不代表父母的爱不能饱满。所以才有“物质匮乏,而爱不匮乏”这个说法。

“站在春风里 大声哭泣”这一句,很令人心酸。固然,新衣服很重要,但我们现在可以很明确看到,这里,孩子所理解的爹妈的爱,似乎爱的不太对,可能他们认为新衣服比孩子本人重要,也许可能是因为孩子不少,而新衣服不多。但这个春风里大声哭泣,真是令人恻然。

还有,弄坏了玩具。爸爸妈妈也会生气。这一点我也不解。玩具,不就是为了弄坏而存在的吗?否则就不叫“玩”具了。

这首歌的第一段,郑重其事说了这么一个事。,我们看到的则是,这娃童年时,可能没受到过那种完全的、全部接纳的爱。因为这个起点,所以后面的每一层叙述,都丝丝入扣,与此有关。

12岁那年,跟6岁的遭遇,其实是异曲同工的。为什么12岁不敢去城里念书?因为安全感缺乏。也是一种情感的自闭。我们来看一下这一段歌词。

我已十二岁 没离开过家,

要去上中学 离家有几十里,

该怎么办~

若是生了病 若弄丢了钱,

被人看不顺眼 我单薄的身体,

该怎么办,

我的父亲 总沉默无语 该怎么办~

12岁,从来没离开过家。中学离家几十里,就担心不敢去。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因为乡下人,没见过世面。“若是生了病 若弄丢了钱”,事情都没有发生,就已经在害怕了。这种心态是跟安全感有关的。而安全感,是跟这个孩子有没有被全部接纳地爱过有关的。

还有自卑。“被人看不顺眼 我单薄的身体”。现在我们想,这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但是你看,他就是担心,因为一个12岁的孩子,这个事,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根源何在?这里有很深的自卑。这个自卑也来自“穷”。

这里我也有很接近的体验。中考填报志愿,不敢报县城里的高中,因为我当时学习成绩不错,全班第二,怕一不小心考上县城高中,就要去住校。我当时确实没有这个心理能量,在14岁或者15岁的时候,离开家去住校。后来是19岁去念大学的,这个时候已经不怕住校了。就像歌里的十八,他在十八岁那一年,去深圳街头逛了逛。

但是十八在深圳街头还是很彷徨。因为这个城市还没有给他归属感。他去深圳不是念大学,也不是去打工。歌词说:我来到了深圳 转悠了些日子,没找到工作 钱花得差不多……你看,不能支持他在深圳待下去,还是因为钱。但这其实只是表面,关键是,也还没有心理能量支持他继续待下去。

还有一句,很重要,埋下了伏笔,我们这里提一下,接下去会讲到。歌词说:我的父亲 总沉默无语 该怎么办~他的父亲,总沉默无语。暗示什么?父亲在需要给孩子提供作为成年男子的一种坚强后盾时,是不是有点缺位?

接下去两段,颇令人大惑不解。一段是23岁,一段是28岁。在最关键这个年龄段,歌里的主人公被什么牵绊住了,没能得到自我的跃升。本来,这个时间,他念了大学,之后又工作了,他的世界应该得到拓展了呀,应该有机会得到心理的增强啊。但是你看描述,他仍然是那个在田埂上哭泣的男孩,无助,无能为力:

我已二十三 大学就要毕业,

看身边的人 渐渐地远去,

该怎么办~

害怕谈恋爱 害怕找工作,

害怕回家里 害怕去外地,

该怎么办~

躲在角落里 掩面哭泣 该怎么办~

我已二十八 处了个对象,

与哥哥姐姐们 相遇在街上,

于是 就吃个饭,

她姐姐问我 没正式工作,

要不要房子 要不要孩子呀,

要怎么办~

我措手不及 仓皇离去 要怎么办~

这两段里,出现了4次害怕,1次哭泣,以及1次仓皇离去。这都不是跟生活正面开杠的。即便不要你正面开杠,至少表现得像一个理性成熟的成年人,可以有妥协,可以有逃避,但也应该有一点点应对的勇气和尝试。

而我们看到,一旦唤起了自卑与自闭的情绪,他就退回到那个6岁的状态:哭泣、害怕、逃避。这个小男孩从6岁开始,面对一些困境,就呈现一种习得性无助。

好了,终于来到了38岁。

我已三十八 孩子很听话,

想给她多陪伴 但必须加班,

该怎么办~

柴米和油盐 学校和医院,

我转个不停 赚不到更多钱,

该怎么办~

我像部机器 不能停歇 该怎么办~

这一段,唤起的共鸣蛮多的。不过人生至关重要的时期,差不多也在这个年龄段。这个时间段不忙的像机器,你难道想坐吃山空吗?有王位可以继承吗?

忙,就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但其实,对孩子的陪伴,所有人都会觉得自己不够。但其实有一点特别需要说明,陪孩子,最重要的不是时间长短,而是陪伴的质量,是否属于“有效陪伴”。如果陪伴质量高,跟孩子的沟通无碍,两代人之间的隔膜就不会那么大。有的家长两地分居,但是一个礼拜说定一个时间段,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约会,有一定的仪式感,对孩子来说也够了。

以及,这个年龄段,谁都会像一台机器。但只要是为了所爱之人,为了所爱的事业而不停歇,又有什么问题呢?人生总是充满了劳绩,这是人生的真相。

歌里这个38岁的年龄段的无所作为,直接导致了48岁的亲子关系。

我已四十八 孩子已长大,

她在外玩耍 很晚都不回家,

该怎么办~

所有的希望 在孩子身上,

我们的关系 却渐渐地疏离,

该怎么办~

半生已过 仍不得解脱 该怎么办~

这段话,特别悲剧。悲剧就在于,你看,他在自己孩子身上,重复了他和他父亲的悲剧。上文我们特别列出过,12岁那年,他唱到:我的父亲 总沉默无语……你看现在,他和他的女儿,关系也渐渐疏离。他复刻了自己的亲子关系。这是最大的悲剧,没有觉知,不能自我发现,陷入到无能之中,坐困愁城,自怨自艾。于是,这个抒情主人公,完整地实现了他自闭的一生的闭环。

他没有能从6岁的那个哭泣的男孩的中走出来,随着身体的成长,他成了一个哭泣的48岁的老男人。

亏他还大言不惭地说:所有的希望,在孩子身上……也不想想,你6岁、12岁的时候,你父亲的所有希望,是不是也在你身上?那么,这个在家族头上近似诅咒的根源何在呢?

之后,58岁、68岁、78岁,以及88岁,歌词的能量不是很足,因为都属于想当然,并非亲历,所以不够动人。但是68岁那段,还是有一句提神醒脑的话:

太多的错误 总在重复 该怎么办……

总算意识到了“重复”,但为什么总是在重复?为什么会在同一个坑里不断跌倒?家庭教育的魔咒究竟在哪里?

童年创伤,其实谁都会有,多多少少。自卑与自闭,也不纯粹是负面的东西。自闭用得来事,那就是一个内向型选手,擅长孤独地创造,一个人就是一支军队。当然我这里这个自闭,不是指的自闭症这种病症,是指一种情绪上的不开放。

时代之痛,是个大问题。而对于个人本身,超拔的可能是存在的,在于这个个体本身的觉知。比如,这次,这首《大梦》,在我看来,是一首讲述“习得性无助”的歌,至少被更多人听到了,也许这就是一种安慰。因为,看见,就是治愈的前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