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的妃子很丑?一组老照片告诉你,她们的容貌不输女明星

 一利阳光故事会 2023-09-28 发布于北京

清初后宫:选妃看门第,容貌不善

清朝初期,选妃嫔非常看重门第血统,要求必须来自八旗世族。当时,皇帝认为妃嫔的家世背景才是最重要的,相貌在次。于是,后宫之中,容貌姣好的女子反而寥寥无几。

“我小时候第一次进宫,见那些妃嫔着满族衣饰,个个皮肤粗糙,牙口突出,与中原女子差距甚远。”当时一位老宫女回忆道,“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因为皇上在选妃的时候,主要看重她们的家世,相貌与才华反倒是次要的。”

这些满族女子又长期生活在草原之上,日晒雨淋,肤色黝黑,再加上骑射生活,身材走样,与江南女子的细腻娇嫩大不相同,根本无法达到明朝后宫的美貌标准。

“我记得有个叫李氏的妃嫔,皮肤粗糙,牙齿突出,穿上满族服装简直就是草原女真的典型。”老宫女回忆道,“还有些妃嫔身材魁梧,也不注重风度,没有江南女子的婀娜多姿。你说,这等妃嫔,如何与明朝的国色天香相提并论?”

总之,清初后宫的妃嫔们,不仅在相貌上跟不上明朝,而且在举止谈吐方面,也远远达不到汉人女子的标准。她们粗犷的性格和举止,与汉人的妩媚动人大相径庭。

慈禧时期:后宫选址多元化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清朝后期的开明皇帝也意识到这一问题。他们开始轻松门第限制,后宫选址变得多元化。暗地里,一些外族女子被纳入后宫,她们与汉人通婚的后代,容貌自然优于满族女子。

“自从皇上开始选汉人女子入宫,后宫里漂亮的姑娘一下子多了起来。”一位老宫女说。

据说,皇帝甚至暗中纳了些汉人才女入宫。“我听说,皇上曾经看上一位秀外带音的才女,便命人用各种手段把她弄进了宫。”一位太监私下里对老宫女说。

这使得后宫中的妃嫔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样性。汉人、满人、蒙古人、回人各有代表,容貌上也不再有统一的定式。与此同时,满族女子在汉地生活时间久了,也渐渐丢掉了草原女子的特征,吸收了汉人的穿衣打扮和生活习惯,开始注重养生保养肌肤。

“自从养了些汉人的嫔妃后,满洲妃嫔也开始向她们学习怎样保养肌肤、打扮自己。现在她们也越来越重视外在形象了。”一位老宫女说。

渐渐地,她们脱去了当初草原女子的外形,有了一番湘江女子的姿态风韵。

慈禧太后:开创后宫新风尚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慈禧太后。她是汉军旗人,从小就在宫廷长大,深得皇帝宠幸。慈禧太后聪明伶俐,极为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花大量时间打扮自己——服饰华丽考究,随时佩戴名贵饰物,还每日涂抹白粉,保养面部肌肤。

“太后的妆奁之精致,实在罕见。她能花几个时辰在梳妆打扮上。”一位侍女如是说。

在她的带动下,清朝后期的后宫妃嫔们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外在形象,纷纷仿效太后精心打扮自己。

“太后强调,我们这些妃嫔必须时时保持仪态,不能有一点懒散。”一位妃嫔说,“我现在每日也要花好长时间做发型、化妆,还有太监专门伺候,教我怎么行礼、穿衣才更有风韵。”

渐渐地,她们脱去了当初草原女子的外形,有了一番湘江女子的姿态风韵。

于是,在慈禧太后的时期,清朝后宫的整体美貌水准,已经比初期提高了一个级别,再也谈不上什么丑陋不堪。甚至一些汉人妃嫔,相貌不亚于明朝后宫佳丽。

照片难尽其貌:拍摄技术的限制

但问题在于,这些妃嫔们的真面目,却未能很好地保留下来。当时的摄影技术还非常落后,往往把人拍得呆板老态。

“我第一次照相的时候,兴奋中又略带紧张,头都不敢抬一下。”一位妃嫔回忆起她的感受,“结果那照片就把我拍成了个木头人,又黑又难看。”

据说,慈禧太后第一次照相,也紧张到手足无措,照出来的样子比平时老了十多岁。这使她对照相颇有微词,认为这是西方的鬼东西,对人的相貌没有丝毫助益。

再加上,在拍摄时不得不让慈禧太后最美,其它的妃嫔就算长得再漂亮,也会故意收敛自己,不敢比太后出彩。

“太后在场的时候,我们别提有多拘谨,只想着别惹太后生气就行。”一个老妃嫔回忆道,“拍照的时候我们都不敢笑得太开心,生怕太后说我们没有礼数。”

这样一来,她们的照片就更难看了。可以说,这些照片丝毫不能代表她们的真实相貌。

画师眼中的真容:失传的绝世风华

那么,这些妃嫔们的真实相貌到底如何呢?据一些当时的画师和文人记载,她们大多皮肤白嫩,五官秀致,举止优雅大方,充满晚清宫廷女子的风韵,相貌比很多现代女孩还要出众。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她们的美貌未能很好地留在照片中,这对后人的认知产生了偏差。

“她们中的佳丽,我用笔墨很难描绘出那风姿绰约、宛转动人之态。”一位老画师说,“若非亲眼所见,你根本无法想象她们的美。”

例如,据画师估述,当时的珍妃长相甜美,气质高贵;瑾妃则生得似李香琴般知性美。若非拍摄技术的限制,她们的照片原本应该会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美人画像。

“我为瑾妃画过一幅画像,那是我最满意的作品之一。”画师回忆道,“画里的她眉目传神,神韵悠远,将她那明艳不可方物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惜这幅画不知流落何处,现今人们对她的相貌无从得知。”

“要我说,那些老照片哪能代表她们的真面目?”画师感叹道,“只见过照片的人,会被她们的外在所迷惑。但我们亲眼看过她们的风姿,才知道她们的美丽是照片难以描摹的。她们是历史的遗憾,是一段绝世的风华。”

结语

综上所述,晚清后宫妃嫔的真实相貌,其实比照片上呈现的要出众得多。她们超越了当时草原女子的限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美。只不过,拍摄技术的不发达掩盖了她们的风华,使许多人对她们的相貌产生了误解。事实上,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她们的容貌不可限量地定义,其中蕴含的魅力,仍有待人们继续发掘、理解和想象。她们曾代表过一个时代的美丽,也留下了一段历史的谜题,等待后人进一步解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