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存世仅见的“承天太后背萬寿”手雕祝寿钱品鉴

 天府源泉 2023-09-28 发布于四川

  有一部电视剧《燕云台》写的是辽朝承天皇太后——萧绰(燕燕)的故事。

      萧燕燕的父亲是北府主管契丹人军政事务的宰相萧思温,也是皇后述律平的族侄;母亲是燕国公主耶律吕不古——第二代皇帝耶律德光的女儿。

      萧思温按照后族观念教授萧燕燕骑射之学、御兵之术,也让她们研习汉学,舞文弄墨,撰写文章,培养具有天下大局的观念和办事能力。

      萧燕燕16岁入宫,先为贵妃,旋册皇后,是时辽景宗耶律贤多疾,巨细事务均由她裁决。辽景宗可以说完全信任这位自幼就看上的姑娘,也信任并甘心将整个国家交给燕燕去打理。

      景宗在位十五年,用过保宁、乾亨两个年号。其间,均铸有钱币“保宁通宝”“元宝”和“乾亨通宝”,“重寶”钱。

      流通于世的“保宁通宝”钱多为小平。直径2.4厘米,重3.5克,铜色水红。“元宝”钱为折三,直径33厘米,重9.35克,背阴刻契丹文,铜色水红。

    钱文旋读,隶兼八分书,书体粗犷朴拙,显示出辽钱独有的民族特色和气息。    

      1972年,辽上京遗址出土一窖铜钱,重二百八十公斤,共有六万余枚[辽宁省巴林左旗文化馆:《辽上京遗址》,载《文物》1979年,第5期。其中就有保宁通宝钱。



  辽铸“乾亨通宝”钱少见。目前所见的“乾亨通宝”“重寶”钱考证多为五代十国时期南汉政权的铸币。但具史书记载,景宗确实铸造过“乾亨通宝”钱,有《续通典·食货》中记载:

    “景宗乾亨中,以旧钱不足于用,始铸乾亨新钱”。但今为何少见,原因不明,尚待考证。我手中藏有一楷书细字钱和一辽钱,也可做证。

      我想是否是辽朝铸钱量相对较少之故。据《虏廷杂记》记载,景宗时年铸钱仅五百贯。由此可见其铸量很少。加以多年流通和散失令存世无几。


背邑。




  乾亨四年(982年),景宗病逝,长子耶律隆绪(小字文殊奴)继位,是为圣宗”,公元982年至1031年在位。

      时年,萧燕燕30岁,圣宗12岁。萧之父萧思温于970年(保宁二年)被害,无嗣,使得萧绰无外戚可以依靠。而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自重,控制着朝廷,对萧绰及圣宗构成了莫大的威胁。

      她哭着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怎么办啊?”。

      耶律斜轸、韩德让回答:“只要信任我们,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于是让耶律斜轸、韩德让参决大政,并把南面军事委派给耶律休哥。后又让韩德让总管宿卫事,保障圣宗母子的安全。韩德让很得萧绰宠信,撤换了一批大臣,并下令诸王不得相互宴请,要求他们无事不出门,并设法解除了他们的兵权。靠这些,圣宗和萧绰的地位才稳定下来。

     983年(统和元年),“圣宗”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承天皇太后”。史称承天太后,即我们耳熟能详的萧太后。至此,萧燕燕正式覆手于军国大事,立足于权力之巅,《辽史》评价其“明达治道,闻善必从”。

      由于萧太后细心辅佐,治国有方,此时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辽海地区出现了“编户数十万,耕垦千余里”的繁荣气派。

      统和二十三(1005年),辽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之后,北宋在边境上的雄州(今河北雄县)、霸州(今河北霸州)等地开设榷场,开放交易。辽宋贸易促进了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圣宗时期,辽朝彻底完成社会经济封建化,社会呈现和平景象。至此契丹社会进入了稳定发展的全盛时期。圣宗在统和年间(983-1012年),铸造和使用了“统和元宝”钱。该钱青铜质地,钱文楷、隶兼备,旋读,文字古朴,光背无文。中国钱币博物馆藏有一枚辽朝“统和元宝”铜钱,重量4.6克,直径25.2毫米。



  这一时期,朝廷的经济政策是农、牧业并举,但更重视农业生产,采取奖励垦荒的政策。在统和七年(989年)、统和十年(992年)、十二年(994年)、统和十三年(995年)、统和十五年(997年)先后颁布鼓励农民耕种、免税收的政策等。如,统和七年,诏“燕乐、密云二县荒地许民耕种,免赋税十年”。

     公元1009年,萧燕燕病逝,终年57岁,一代女权统治落幕。

    “保宁”、“乾亨”“统和元宝”这三枚钱,曾在萧燕燕时期铸造和流通,见证了她大刀阔斧的改革,行之有效的治国,游刃有余的理政。

      除了“保宁”、“乾亨”“统和元宝”三种钱币外,2018年4月,有北京收藏家刘崇民先生转裴元博先生译(契丹)文的一枚用特殊工艺制造的奇怪金钱,“辽契丹环读汉字篆书祭祀金钱”。这枚金钱折五形制,含金量达80%以上。直径37.6mm,穿径10.2mm,厚3mm,重24g。钱文为篆字。这枚钱前所未见,又前所未知的。

      钱文难识,经裴元博先生辩识面文为:“孤妾猝离千里”。


  译为白话文就是“孤零的妾身,因(你)的猝然离去,和(你)已人神相隔千里万里”。“孤妾”是亡夫者的称谓。一枚钱上,同时出现“孤妾”追念丈夫、“孤子”追念母亲的情况,实在令人费解。

      背文被认定为“孤子亲帓(偎)老母”。


  通过以上译释,可以知道这是一枚祭祀刚刚死去的丈夫、父亲的孤儿寡母的供养钱。

      钱面钱文“孤妾”,是逝者妻子自称,“猝离千里”是追诉悲痛心情。钱背钱文“孤子”是逝者儿子自称,“亲帓(偎)老母”,是对失去父亲孩子的生活情景的真实写照。正背钱文勾勒出辽代某位皇帝去世后当时的一段真实历史。这孤儿寡母易谁呢?种种迹象表明她门就是承天太后萧绰和她的儿子辽圣宗。

      新近,又发现了一种以“太后”命名的篆书体大钱“承天太后背萬寿”钱。也是“前所未见”,又“前所未知”之钱



  在中国古钱币史上,尚未见过以“皇太后”称谓命名的铸钱。就是武则天,慈禧,也没有过。





  此钱直径57.5mm厚度5.0mm穿口10mm,廓宽3.5mm。币文高1.2mm外缘5.5mm重量88.23g。铸钱计算比重为12g/cm³左右。材质应为合银(银铜合金)加有金。


  因此币上书“承天天后”之名。其铸造时间推测有两种可能。

      一是在983年(统和元年)至1009年,萧燕燕病逝之间。系太后自己铸造发行或圣宗为母后特铸的“祝寿钱”。非行用钱,太后也可能用此钱作为对有功之臣的“赏賜钱”。因辽是适兴铸“巡贴钱”。如“丹贴巡宝”“百贴大宝”“巡贴千宝”“千巡贴宝”“百贴巡宝”“百贴之宝”。

      二是在1009年太后仙逝后,由圣宗皇帝为纪念太后所特铸的祝寿钱。但在身后铸“萬寿”可能性不大。大清慈禧太后铸有“万寿无疆大雅”钱,也是在世时所铸。因此,1009年后铸的可能性不大。

      无论那种情况,因与史载,均需继续考证。



  但观此钱用料精良致密,表面有鎏金,币文表面处理光滑平整。内穿穿廓规整肉厚,穿内壁精修,成向币面背倾斜之鱼脊梁。币文篆书携刻非常规矩,立面深峻挺拔。其地章平整,修平刻痕满满,无翻沙铸造痕迹。外缘肉宽,与外边轮一起修成有圆弧,令手感温润。闻之无烟熊火燎之味,整体包浆完熟老旧。

      对钱币放大微观发现,此钱系工匠手工雕刻之品(在币文线条上可见深浅不同的刻痕,币文线条显上窄下宽的山谷状)。此品非传统翻沙,失蜡法可以铸成之精湛的携刻成型之品。因而推测,此钱存世极罕,确实是官做之品,目前互联网仅见,是金贵稀罕之品。它承载着丰富的辽历史信息,是值得珍藏的藏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除了史记可寻之外,尚有许多史记未记的历史物证不断涌现,也给钱币爱好者收藏者提出了新的研究和探索课题。我相信,这一枚承载着大辽萧太后信息的钱币在无数钱币研究者的追琢下,总会显出它的身世真缔。

      2023年9月28日撰稿于成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