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顺孝 | 云南边陲记游

 富平人原创馆 2023-09-28 发布于陕西

云南边陲记游

图文/左顺孝

2023年7月19日,刘杰雇车接我们去云南边陲。刘杰是我二女婿,他在云南瑞丽市工作,听说我们来到云南了,就希望我们去他那儿逛逛。我们答应了,他就雇了辆小车来接我们。

车是早上8点多到的,从洱海到云南德宏州芒市,车行了5个多小时,到芒市时,女婿早在一饭店门口等候我们。在一个名叫“鼎金野生菌火锅店”里,我们品尝了芒市特色饭食一一野生菌。由于女婿的精心安排,这顿饭十分的丰盛。

芒市距女婿的工作地还有100多公里,他把饭安排在芒市,是有用意的,因为芒市有两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想让我们顺路去看看。

饭后已下午2点多了,刘杰领我们去游第一个景点,景点名叫“芒市勐焕大金塔”

大金塔位于芒市城区的雷牙让山的山顶上,海拔1079米。传说释迦牟尼生前转世为金鸡阿峦时曾生活于此。大金塔是中国第一金佛塔,亚洲第一空心佛塔。它处于青山绿水之间,远望金光灿灿的,显得十分雄伟壮观。大金塔是芒市一个标志性建筑,也是生活在这里的傣族人民的心目中的圣地。

同样是云南,我们此前所游的地方都比较凉爽,但到了边境之地,天气却十分的炎热,似比我们富平还热。而大金塔又处在山顶上,要上几百个台阶,上了一半,我们个个都走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大金塔共有四层,进佛塔后,虽不见太阳,在阴凉处行走,还是热得不行,可用挥汗如雨来形容。我们在第一层转了一圈,就出来了。这么美的大金塔,看来对不信佛的人,还是没有多大吸引力的。

从大金塔山上下来,刘杰告诉我们:不远处还有一个“勐焕大银塔”处在大金塔对面。银塔也在一座山上,步行约5分钟。银塔里供奉着万尊佛像,极有游览价值。我们听说还在山上,天气这么热,动辄汗流如雨,我们就决定不去了。

听说我们不看大银塔了,刘杰有点惋惜的让我们坐上了他的小车,拉我们回瑞丽市。

瑞丽是刘杰工作的地方,距芒市有一百多公里,处在中缅边境上。我们到时已快下午8点多了。刘杰早在瑞丽给我订好了旅舍,住处十分豪华。旅舍內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都是云南特产。是女婿买的,真是太丰盛了,直到三四天后我们走时还没吃完。

刘杰上夜班,他不让我们雇车去游,他说用他的车拉我们逛。但他上的是夜班,早上6点才睡,我们要逛,须等到12点以后。这样我们就只能起床迟点了。

九点多吃过自助餐,我们在房子里看电视等候。中午1点不到,刘杰来了,我们上了车,他说今天逛“一寨两国”。

“一寨两国”,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寨子之內有两个国家,光听这个名字,就满吸引人的。这个景点距我们住处只有10多公里。一会我们就来到了景区大门前。这个景点的大门很是奇特,拱形的大门有七八尺宽,上方是尖顶的,在正中位置上写有“一寨两国”四个红色大字。大门的两边像是一幅对联,但全是洋字码,不知是不是傣文。因为这一寨两国中的居民,原本都是傣族人。站在大门外往里看,一座尖顶的蓝色圆形宝塔映现眼前,塔的正中位置上写着“缅甸”二字,难道这里面属缅甸国吗?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

在中缅边境71号界碑处有一个村子,起先叫“银井村”。1960年,中缅两国勘测国界线时,在这个银井村的正中位置上立了一个碑,命名为“71号界碑”,正是这个界碑,将银井村一分为二。后来这个村子就有了两个名字,处于中国这一半的依然叫“银井村”;处于缅甸的那一半就改名了,叫“芒秀村”。一寨两国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像银井村都是傣族人,一个民族的人相处了几百年,乍一分开是很不适应的。故而听说银井村初分开时,依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国边界线除界桩外,仅仅以水沟、村道为界。边界处也无什么界墙,两国人的来往,没多大限制。村民们跨界收割,跨界耕作的情况十分普遍。打秋千时也会打出国界,更有甚者,中午在野外午睡时,有可能头在中国,而脚往往会伸到缅国去了。

这些美好的现象,现已成了甜蜜的回忆,因为它已经消失了。我参观寨子时,发现:银井村和芒秀村,这两个原是一个村寨的分界线上,已立了一道高高的铁栏杆界墙,两国之间已不能越雷池一步了。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迈步进了寨门。那个在门外就能瞧见的蓝色圆塔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塔前留影的人很多,留影者都有一个想法,拍下这样一张照片,拿回家去,别人一看,仿佛自己去过缅甸似的。

我们沿着左手方向前行,进入了银井村人原来生活过的村落。村落间有供人游玩的硬化了的街道。看来绿化搞得很好,道旁栽植了琳琅满目的奇花异草,花草旁配以浓郁的树木,显得郁郁葱葱,浓荫遍地。树荫下有隐隐约约的一座座草房式的古老建筑。这些房子高低参差不齐,全是尖顶两檐流水的木结构,且一座连着一座。这些房屋显得有些干枯,颜色发出黑色。奇怪的是房子里外一个人影也没有,很显然已成空寨。我想:处于中国这一半的银井村,已被开辟成了旅游景点,那么住在这里的原银井村人,可能全都搬走了,留下了他们原居住过的房屋以供人参观。

我们从这些隐藏在绿树丛中的古老房屋前穿过,心中有无限感慨,银井村人离开了银井村,他们上哪去了?他们也来此参观吗?他们来后,能到他们旧房子里去坐坐吗?旅游是把双刃剑,带给他们好处的同时,也是他们失去了一些美好东西。我边走边想边看,发现在一些旧居的房檐下写有“缅甸人家”字样,还陪有“缅甸特色”,“顶罐族”,“合影每张10元”等。我想:这里明明是中国地盘却写下这样的文字,很明显是为了招徕游客。前行中,一处芭蕉林出现了。芭蕉长得一丈有余,一条四五尺宽的木板路穿越林中。林中遮天蔽日密不透风,很是清幽。

走出芭蕉林,来到空旷处,却见寨内处处有佛塔,这些塔大小不一参差不齐,但都是尖顶的。塔呈不同颜色,有金黄的、褐色的、蓝色的。寨内多为砖铺地,没有了水泥地面热气蒸人现象。一些不知名的南方树种,蓬蓬勃勃的高,它们遮盖在一处处的木板房上。木板房的门楣处写有“缅甸南亚风情”、“缅甸风情文化”等字样,使游客有一种进了异国的感觉。

前行不久,见到了一个大大的黑色石碑,上面写有“中缅街”三个大字。这里可能是银井村人原来的街道吧!可惜现在已无人在此经商交易了,只有不少游客在争着拍照留念。

转过几处佛塔,没有登览,来到一个小木屋前。这个小木屋乃竹木结构,屋的上方还摞有房屋,不知咋盖的。这个小木屋不高也不大,屋的两边墙上分别挂了一个牌子。左边写的是“中国银井邮递”;右边写的是“缅甸芒秀邮递”。看来这儿是原银井村人邮局所在地,现已成了遗迹。

旁边有人告诉我,很多银井村人很怀念国界线初划分的那个时期:有邮局共用、街道共用、有跨国婚姻、跨国房屋、跨国秋千、跨国睡床。而现在这些都没了。为何呢?下文有交代。

我们来到了寨子的最南端,也就是中缅两国的国界线上。只见一道高高的绿色铁栏杆横在了两国之间。大概为了防人翻越吧,栏杆有三四米高。栏杆上挂有一蓝色提示牌:“各位游客,你现已位于中缅边境一线,为了保你人身安全……请不要擅自翻越边境栏……”。署名是:瑞丽出入境边防检查站银井分站。这个铁栏杆的设置,彻底隔绝了原银井村人的私下交往。为什么要设这道隔断墙呢?这与最近几年中缅边境出现的诈骗案有关。

在缅北之地,盘踞着几个家族势力。他们是民族武装的军阀,有军队撑腰,他们做起了非法勾当,扰乱了边境治安。为确保我边境居民的生命安全,特设此网。

我从栏杆间的空隙向对面望去,只见两国之间有一条小河隔着。小河里流水潺潺,河两边草木丛生。小河的南边有一条公路从东向西延伸,公路南边在绿树丛中闪现着一栋栋房屋,形状和这边一样。可奇怪的是屋子旁没有人影闪现。正疑惑间,一阵“咯咯咯”的清脆笑声传来,不大一会,三个十六七的女孩,从东边的沿河公路上走了过来。

我忙取出手机,拍下了这幅动人的画面。三个青春女孩边走边笑,当她们扭头向我们这边看时,我发现这几个缅甸小姑娘都长得十分漂亮。她们发现栏杆内有几个中国游客在拍照她们,立刻露出害羞的表情,“咯咯咯”地笑了,低头着头,撒腿就向西跑去,眨眼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只有那一串串银铃似的笑声,漂荡在中缅两国的上空……

望着消失了的人影,我有点惋惜的回过头来,心想:终于看见了银井村的缅甸人。抬头不远处,有一红色标志牌上写着“一桥跨两国”。我一看介绍,原来这座桥叫“玉石桥”,它横跨在两国的国界线上。

这桥是由中缅两国友好人士出资合建的,缅甸以产玉而闻名于世,故在桥面上镶嵌了7777块缅甸硬玉。“7”是缅人最珍贵的数字,该国有7个省,7个邦,连生日都是7天一过。这座桥因是玉石铺就,故各“玉石桥”。我一看桥面,果真有无数玉石在闪闪光,很是美观。

下桥不久,见前方又有一石碑,上写“一寨两国水井”。看来,原来银井村人的共用物,大多都成了古迹,被保护起来了。

在水井不远处,有“井”字形木牌,上写“赠缅甸友人”。我一细看,原来是一首诗,被写在了木牌上,作者竟然是陈毅。我感到吃惊:陈老当年曾到这银井村来过吗?全诗如下:

赠缅甸友人   陈毅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我汲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
彼此为近邻,友谊长积累,不老如青山,不断似流水。
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反帝得自由,和平同一轨。
彼此是胞波,语言多同汇,团结而互助,和平力量伟。
临水叹浩淼,登山歌石磊,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

这首诗写得感情充沛,热情洋溢,道出了中缅两国人昔日血肉相连的唇齿关系。 

再往前走,又来到了一个栏杆围墙处,从栏杆隙中外望,见右手处有一检查站,上写“中国银井”。很显然这里是中国边防站;那么左边肯定是缅甸国了,但缅方没有边防站,只不过在通往缅方的路口有一梯形的小栏杆挡着。迎面的墙上有一长方形告示栏,上写“银进通道人员、交通工具出入境须持证件示意图”。为什么要立这样一个告示栏呢?

原来这里是中缅边境的一个独特风景线,叫做“一校一站”“一校”指的是银进边防小学;“一站”指的是德宏边防支队银井边境检查站。这一校一站都在中国这边。不过在银井边防小学读书的孩子,有一半是缅甸的学生。他们过着“上学要出国,而放学又回国”的有趣童年。这明显是中国对缅甸孩子的一种善举,能使“芒秀村”的傣族小朋友就近上学。

游完寨子,我们出来后在附近一家小饭馆吃饭。饭桌设在野外一个亭子里,通往饭堂的是一条幽雅小石径,两旁花草树木葱茏,环境很是不错。刘杰告诉我们:这是一家中缅泰三国合开的小饭馆。一会两个缅泰姑娘开始给我们上菜,她们个都不高,秀气的脸洋溢着笑容。她们都精通汉语,上完菜后,笑曰:你们开始吃吧!我们都捉起了筷子。

饭后,刘杰引我们去看“瑞丽口岸”。这是中国一个最大的边境口岸。缅甸人进入中国,中国人去缅甸,在边境共设有五个口岸,其它四个分别是畹町口岸,木妲口岸,南坎口岸和九谷镇口岸。

瑞丽口岸盖得十分雄伟壮观。建筑颇有中国特色,就是布局十分对称。在大门口有一木栅栏,使行人不能随便入内。可能是天晚了点吧,没有人进出境。从大门外往里看,可见到缅甸国的街道。许多游客想拍摄缅甸街道,就趷蹴下来拍。我们转到大门右边,见有一人多高的木栅栏做了国界墙。刘杰告诉我们,这个栅栏以前没有,两国人可面对面站到这进行货物贸易。这栅栏是近几年才扎起来的。

7月21日,我们去游莫里山。

莫里山距我们驻地20公里,去莫里山,主要是去看一个大瀑布,这是隐藏在深山密林中的一个十分神秘的大瀑布,名叫“莫里山瀑布”

中午1点多,我们到了景区大门口。这个大门全是用石头垒成的,洞开的大门,在门上方写有“莫里热带雨林景区”。进了大门。只见奇花异草遍布,南方异树参天,端的一个好去处!

在一个叫做“佛印仙踪”的地方,我止住了脚步,细看这个景点的来历。据牌上文字介绍,说在大象群中有一头大象,长期护卫着佛祖。后来佛祖要离开大象,大象舍不得,佛祖就在大石板上踩了一只脚印给大象留作纪念。大象为了怀念佛祖,每天就用象牙去拱佛祖脚印,后来在佛祖脚印的大石板下流出了一股清亮的泉水,众生都把此水捧为圣水,凡来此诵经念佛的信男善女都要饮上一口佛脚圣水,据说喝了圣水能治百病。我在此处逗留良久,也没见到什么佛祖脚印,当然也就没能喝上什么圣水了。

转身离开后,又向前行,发现没有平路了,一些石板铺成的阶梯,开始把我们往高处引。登山之程开始了,起始路还不是很陡的。莫里山奇异树种真多,沿途让我们欣赏了个够:什么“八宝树王”、“森林磨琴”、“树抱石生”“木瓜榕”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奇树异木个个又粗又壮,直耸高空,达到了遮天蔽日。不觉间,坡开始陡起来,虽是在浓荫中穿行,还是热得不行,汗水把眼睛都糊住了。正走得有点疲困,忽见前边有人围了一堆,就走上前去。

这里原来是一个小景点,名叫“龙听泉音”。近前一看,只见是一个漂亮的水潭,潭水中,泉水清澈见底,水流时缓时急,急流冲刷在石头上,形成了一道道好看的瀑布群。叮叮咚咚的流水声十分悦耳。

听说这个小叠水是景区第二个小型瀑布。泉水边有三条石刻的龙栖于一旁,石龙似在凝望着奔腾不息的叠水,在聆听着雨林和瀑布谱写的乐曲。我心中暗赞:真不愧叫做“龙听泉音”。由于瀑布群分布宽泛,水流声显得格外响亮,不由让游客们都陶醉了,陶醉在大自然的天籁中。

经过50多分钟的跋山涉水,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远远的大瀑布飞湍激荡的阵阵轰鸣声就传了过来。愈走近响声愈大。在通往大瀑布的石头丛中,挂滿了一串串的小瀑布,像白色的布帘子罩盖着群石。

一会我们就站在了大瀑布下,只见从几十丈高的悬崖上,冲泻出一大股子水注,它们飞湍而下,发出震耳的声响,挂出了一道宏伟的瀑布帘。瀑水在下行过程中冲刷到山崖边或树木时激起了浪花,飞珠溅玉般从空而下,扑射在游人们的脸上和身上。人们不但不恼不惧,反而对着瀑布欢呼雀跃。

大瀑布下立有一个牌子,上面写道:“恭喜你已成功登顶,瑞丽莫里瀑布 至我一起走过最美的风景”。看了文字,咋觉话有点不通:“至我们一起”是什么意思?没有深究,因为风景实在是太美了,忙着拍照片拍视频去了。

从莫里山回来,我们在云南边陲的行程就算结束了。晚九点多,我们去德宏机场坐飞机,准备去湖北武汉,大孙女在那,我们想去看看,顺便游览一下武汉风光。

2023年9月21日完稿于家中



作者简介:左顺孝,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渭南市作协会员,临渭区作协会员,有五十多篇散文小说诗歌发表于各大文学平台。《华文月刊》发表五万多字的散文专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