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中的庐江城

 平凡乐今生 2023-09-28 发布于安徽
朋友让我帮他找一些庐江城的老照片,说是受一位少小离家在北京工作生活了几十年的七旬老人之托。那位老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离开庐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从此再也未回过家乡。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沧桑人生,老人在内心深处仍然保留了对故乡小城的美好回忆,那是情不自禁的一种念想,念想中总有说不尽的甘甜和绵长。
朋友说,老人离开庐江时,你那时刚上一年级,下午放学后就变成了草上飞,不玩到天黑是不会进家门的。那时的庐江城,一毫毫大,东到捧檄桥,南到南门大桥,西到岗上大桥,北到北门小桥,几个小屁孩子掏掏打打,连走带跑,转悠个把小时就能逛个遍。而外公外婆嘴里常说的城里是指老庐江城护城河环绕的部分,至于东门小桥外的横街和东大街的东段,南门航运站以南的码头、轧花厂、橡胶厂、木材公司、酒厂和煤场等,西门吊桥外的岗上老街和西门湾,大西门外的柳树埂则都属于城外。
图片

      图片左侧是收购组,右侧树边即何华堂。

那时,我家住在西门岗上老街,街对面是何华堂,西边斜对蔡家铁匠铺,东侧不远是收购组,外公说刚解放那会那里还是杨三益皮货行,公私合营后,杨家后人杨明安置在老锁厂对面,杨家有好几个漂亮的女儿,最小的女儿和我是岗湾小学同学。再往下街,就到了朱祠巷,巷子仅仅三尺宽,不到一百米长,地上铺的是清一色的长一米宽三十公分的麻石条,两侧都是高大的山墙,岗湾小学当年就位于朱祠巷东侧的朱家祠堂里。

图片

岗上收购组大门,两层三开间,前后三进。前有暗天井,后有明天井。

图片

何华堂,两层三开间,前后两进,中间有天井。前方为以蔡家刀闻名的蔡家铁匠铺。

图片

老锁厂,两层混凝土建筑,八开间,楼梯在东端,原厂房后改建成职工宿舍。

图片

朱祠巷口西侧,电线杆后为岗湾居委会。

图片

朱祠巷。

图片

朱祠巷斜对面的下水巷。

从岗湾小学走到西门吊桥,中间经过南业商店、老城关医院、豆腐店、岗上食品厂、竹木社、百货商店岗上门市部和棉花组。过了西门吊桥,就意味着到城里了。

图片

西门吊桥。

图片

本世纪初的岗湾。

那时的城里,楼房很少,县政府前的万仞宫墙和环碧公园大门内侧的魁星楼都保存完好,魁星楼虽然有些破旧,但门窗能开能合,大门只是象征性的用一段铁丝扭上,我和小伙伴们经常进去躲猫猫。公园里好玩的地方不多,东南侧是县幼儿园,父母送我弟弟上幼儿园,他一进去就开始哭闹,大人刚转身离开,弟弟就乌个隆东跟着跑出来,最后没办法,只好办了退学手续。但是弟弟爱去幼儿园东侧的烈士塔玩,有一年,大舅弄来一支气枪,弟弟扛着气枪坐在护栏上还照了一张像。

图片

                              环碧公园

图片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魁星楼

图片

环碧公园东南侧的烈士塔。

庐江城当年仅有一家照相馆,位于城中路,与百货大楼隔街相对。百货大楼东边是电影院,西侧则是同心楼。电影院坐北朝南,背后是几十米长的王家巷,王家巷西边的十字楼口为高拐。高拐周边有庐江饭店、庐江旅社、服装厂、棉织厂、印刷厂和建筑公司等。

图片

庐江照相馆,门厅右侧是缴费柜台,照相大厅在后厅。

图片

庐江饭店、庐江旅社都属于庐江饮食服务公司。庐江旅社上下两层,前后三进,后门外就是县医院,西侧是马厂巷。

图片

同心楼的大米饺和春卷每天供不应求,有些老主顾吃早点的同时也喝早酒。

图片

小时候的电影院前广场,摆满了各种摊点,有卖小吃的,无非是瓜子花生米,用旧报纸包成锥子型,看电影的人花上几分钱买上一包,一边看电影一边可以搭嘴。有修自行车的,顺便带看车。有修鞋的,补衣服的,剃头的,卖水果的,租小画书的。跟着大人看电影的小孩子们,往往为了要看完一本好看的小画书,死活哭着不愿进电影院检票。有的家长一生气,硬是把小孩子丢在外面,自己进去看电影了。

图片

老邮电局对面的都一处后来改成杂货店。

当年小城的饭店首选庐江饭店,后来在文明路老城关镇政府(今县医院对面)对面新开了家稻香楼。小时候,父母出去吃喜酒经常带上我,我家老宅附近原来有一家饭店叫都一处,后来改成了杂货店。遇到办丧事吃回笼饭,一般到西门岗上的汤裕盛。这家私人饭店后来的老板人称汤老窝蛋,也就是原来老主人的小儿子,他的老婆长得五大三粗,但人蛮好看。

图片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考上庐江中学,县城新建的楼房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如老县政府大楼、安德利贸易中心、金刚寺商场、庐江中医院、街心公园、北门大转盘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新建筑中的一部分也早已消失在城市建设的拆迁中。

图片

老县政府大楼,六层,一层为车库,后来出售给私人经营,开过洗浴、保龄球馆等。

图片

当年气派的街心公园,后来改建成停车场。

图片

金刚寺商场后来由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花巨款收购,产权仍归还金刚寺。

朋友告诉我,那位老人也是毕业于我的母校庐江中学,他最念念不忘的就是老校园内的那栋“工字楼”,我喜欢称之为“红楼”。尽管百年名校已改名为庐江实验中学南校区,但在我的内心深处,庐江一中还是最亲切的叫法。或许,许多上了年纪的庐中毕业生和我有着同样的想法。

图片

一张张老照片,让我们从中彷佛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岁月,当现实不能印衬梦想,过去反而变得妙不可言,虽然有霞飞水逝般的无奈和感叹,那才是心中不灭的永恒的念想。
给他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