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靡日本的楷书“高手”,笔笔追寻魏晋“风度”,这水平200年独一份

 三余字画 2023-09-28 发布于山东

受到朝廷局势的动荡,以及官场的黑暗压迫,明、清时期的书法,除了自创的板滞“馆阁体”,就是风格激荡锐利,点画诡谲奔放。

笔划较为怪异的“丑书”,对于晋唐古法追求不多,使其字脱离了典雅温和之韵,与拙质朴实的魏碑也有所不同,以慷慨激昂的创新理念。

挣脱前人的艺术之美,虽然确实具备一定艺术性,但是内在层次缺乏厚度,难以走的长远,于是为了改变书坛怪乱跟板滞的书法状态。

清代有一位小县官,重新走回晋唐之路,一改楷书的沉闷精严之感,这位“高手”就是徐元礼,他在历史中有所记载的信息,如今能查到的极少。

仅知道他是浙江桐庐人,在嘉庆十八年(1822),成为拔贡,没有经历科考直接授予官职,所以其字没有“馆阁体”过分的平直死板之气。

主要取学典雅端庄的“唐楷”,既有欧阳询的方正刚直结构,还有褚遂良的瘦劲挺拔之美,笔势凝重又轻盈,内在骨力有着柳公权的铁骨铮铮之气。

外在血肉则展现出虞世南的温和儒雅之感,细细品味起来,还有几分魏碑的金石之气与力量感,重心平稳的势态下,营造欹侧倾斜的险绝之风。

可谓把楷书的艺术性,跟风格的多样化一次性展现透彻,其字在日本、朝鲜十分风靡,当时他们都前往中国,花费重金购买其书作。

可惜徐元礼传世的书法真迹十分稀少,保存最为良好,字迹颇为精善的就是《吴氏重修草堂记》,此作是因其好友修缮房屋,而写的一篇记文。

全卷共计330多字,在用笔上采用露锋入纸的写法,让用笔的造势能力更强,虽然楷书要求字体端正,法度严谨,但这并不代表内在气韵可以中断。

反而因为它的肃穆之态,会降低流畅生动之感,要在笔法上更加注意畅通连贯,保持笔画上下两笔连绵相映,就像徐元礼采用的尖峰入纸。

不仅可以让点画灵动秀劲,清丽婉约,还能让行笔富有节奏韵律,散发出“二王”的飞动潇洒之美,笔笔追寻魏晋“风度”,还有颜真卿宽绰明朗的结构。

让楷书随势而变,展现出较强的可塑性,这种强悍的功力,在明清之后到当代,逐渐脱离“古法”,心性日益浮躁的状态下,鲜少有人能企及或参透。

可谓是200年来独一份,时常临摹,可以让我们重新走回楷书正途,感受醇厚完善的晋唐法度,锻炼控笔收放自如的状态,赋予笔尖神采飞扬之感。

不让自我楷书变成一潭死水,这样之后临摹行草书时,就能对它们的迅疾多变,参悟透彻到位,之后临摹其他晋唐真迹时,也能渗入到深层技法中去。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徐元礼的《吴氏草堂重修记》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