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弘一法师说: 肉眼看世界,全是名利; 天眼看世界,无尽轮回

 北京润雨 2023-09-28 发布于辽宁

弘一法师说: 肉眼看世界,全是名利; 天眼看世界,无尽轮回; 法眼看世界,皆是因果; 慧眼看世界,俱是心幻; 佛眼看世界,满是慈悲。 

弘一法师62岁那年,他自知已到人生大限。唤来弟子后,写下“悲欣交集”四个字,便安详的圆寂了。弘一法师,本名李叔同,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人物”。 李叔同5岁那年父亲去世,在一片空寂悠远的佛音中家眷各个泪如雨下,唯独李叔同没有哭,因为他认为有僧人祈福亡魂升天应当欢喜才对。 这时的李叔同已经表现出和别人不一样了,他15岁时就诵出了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 25岁李叔同母亲生了重病,就在他出门后母亲与世长辞,母亲的去世给他带来非常大的打击他,毅然只身远走日本,学习美术和西洋音乐。在他日本留学期间他邂逅了一位日本女子,这便是他的第二任妻子。1911年李叔同带着日本妻子回国,这时他们家已经家道中落,为了养家他兼任数职,闲暇时从事金石研究,诗文创作。如果25岁前李叔同只是一个尚未真正体会过人生苦涩的青年才俊,那么25岁到39岁出家前,他的艺术生涯进入全盛期。 教育上,他教出了漫画家丰子恺、画家潘天寿、音乐家、吴梦非等学生。这些学生,后来在各自的领域都成为了大家。音乐上,他是第一个引进西方乐理,并用五线谱编曲的人。 绘画上,他是第一个引进西方美术的人。篆刻上,他是西泠印社的成员。话剧上,他是最早的引领者。 书法上,他的字独具一格,即使傲娇如鲁迅,也以得到他的一幅字为无上的荣耀。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名满天下的文艺大家却在盛名之下选择了出家,震惊了当时整个学界,他甚至没有知会。 他的夫人,不管世人如何疑惑他已经落发为僧。清灯古佛前,他不再是李叔同,而是弘一法师。 剃度几个星期后,他的妻子,从上海匆匆赶来,西湖边,两舟相向。书童,请叫我红衣。"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爱,就是慈悲。""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然而回应她的只有西湖缥缈的雾。 这是弘一法师与妻子最后的对话。  在出家的24年中,他潜心修行,弘扬佛法,使失传多年的佛教南山律宗重新复兴。他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为世人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是什么?很多人不理解。 法师生前曾说过:“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事情”,这可以作为他出家的最好注解。  只有大师自己知道,如果不放下,就无法实现他教化自己和世人的理想。出家后,大师放下了尘世的一切,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生活,身体力行地参悟人生。要过上通透的生活,就要学会不纠结自己的事,不干涉别人的事,不过度忧虑天道的事。人世间的一切都如同一场大梦,只有看淡了,才能摆脱烦恼。人生最佳的状态是在追求圆满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放下一些东西,舍弃一些欲望。有些人往往无法放下、舍弃,结果把自己的生活过得精疲力竭。所以,让我们学会放下,享受简单而满意的人生旅途。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带着许多期待和愿望,总以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获得永恒和所想的一切。我们追求爱情,渴望事业成功,期望家庭完整,然而在这些追求中,我们常常迷失自我,忘记了生命的真谛。那么,什么是生命的真谛?是金钱、权力、地位吗?还是家庭、子女、亲人?都不是。这些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而不是生命的全部。弘一法师的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明白所有的执念和追求都是虚无的幻影。真正的生命是超越这些的。面对这个世界的变换和无常,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答案很简单,就是放下。放下执念,放下执着,放下自我。放下所有的得与失、欢乐与痛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找回自己,找回生命的真谛。放下并不是放任或逃避,而是一种超越。这种超越让我们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意义。当我们真正理解这一点时,就能活在当下,珍惜每一刻。不被过去和未来所困扰,不被名利和感情所牵绊。 每个眼睛都有不同的视角和理解。我们可以用各种眼睛欣赏世界,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体验生活。名利、轮回、因果、心幻和慈悲都是世界的一部分,它们相互交织,构成了我们的人生旅程。无论我们使用哪种眼睛,都应该以平和、善良和智慧的心态去面对世界,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与意义。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他曾嘱咐弟子在火化遗体时,要在下面放些清水,以免将路过的虫蚁烫死。 活着的时候怜惜生命,快要离世之时依旧惦记着不要误伤生灵,这份心思,若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者,又怎能有如此之胸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