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界首市的诞生丨豫皖苏边区界首中学的创建及其演变(下)

 界首柴大官人 2023-09-28 发布于安徽

豫皖苏边区界首中学自创办以来,始终遵照区党委的指示,在学校宣传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方针。全校师生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紧跟形势,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宣传活动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做了如下贡献:
(一)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大张旗鼓的宣传革命的大好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使广大群众树立“蒋必败、我必胜”的信心,加快胜利的步伐。为此,学校专门组织了文娱委员会具体指导,出动了200多人(3个队)秧歌队,深入到大街小巷宣传。并通过公演戏剧,墙报、漫画等形式,向人民群众宣传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广大农民踊跃缴纳公粮大力支援解放战争,迅速消灭蒋匪军。
()积极动员学生参加社会活动。1948年秋,学校组织了300多名学生深入基层协助配合地方政府完成了秋征任务;1949年夏秋,又动员全体师生帮助政府深入基层开展午季粮食征收工作。
()为了支援淮海战役,194811月初,学校组织了100多人的队伍,由豫皖苏边区行署教育处副处长徐子佩亲自率领,奔赴二分区支前司令部所在地亳县参加支前工作,胜利完成了支前任务。由于在此工作中,成绩显著,上级颁发“支前模范”奖旗一面。师生通过这次锻炼,思想觉悟普遍提高,革命斗志更加坚定。此项工作结束后,其中大部分学生参加工作,下余部分学生返校学习。
()1949年初,全校师生为响应党中央发布的“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口号,时刻准备服从革命需要,支援解放大军过江。根据上级指示,学校作了具体安排,第一批随军南下的4,第二批参加西南服务团去6,后又随十八军渡江南下的66,第三批参军南下的76,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为解放区培养了大批干部。从19488月至1949年底,共有学生1530名先后分配到卫校、界首市和军政干校等16个单位,参加了革命工作,为解放事业作出一定的贡献。

19493,随着解放区进一步扩大,对行政区进行调整,撤销了豫皖苏边区建制,界首市改属皖北行署领导。于是同年秋豫皖苏边区界首中学遂改名皖北界首中学。此时校长贺升平、乔道三市长不再兼任,另调马行之任副校长。但学校性质、体制仍沿袭豫皖苏边区界首中学之旧,培养学生根据革命需要分批参加工作,继续实行一年内春、秋两季招生。
1950年春,副校长马行之与副教导主任曹川林、总务主任胡仰泽相继调离,改以牛维鼎任副校长,朱怡君任副教导主任,周化南任总务主任。未久,学校领导成员又有变化。

1951,停止春季招生。同年夏,随着皖北皖南二行政区合并为安徽省,学校再次改名为安徽省界首中学,校长仍为贺升平,副校长王子建,教务股长朱景宪,总务主任段霁轩,青年团总支书记周成立,着手规范教学体制,学校性质有了转变,不再培养预备干部,开始向正规化发展。
1953,学校已发展到15个初中班,3个高中班,共有学生1600多人。从此学校真正走上规范化办学的道路。同年7,第一届高中学生毕业。

——完——

资料来源:《界首市的诞生》(魏嵩山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