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安心语|曾国藩:成大事者,必有“三慢”

 我在广东写故事 2023-09-28 发布于广东

小时候,慢是一种性格;长大后,慢就变成了一种能力。

——杨熹文  

慢读书

晚清名臣曾国藩小时候算不上是一个聪明人,别人读几遍就能背下来的诗书,他需要反复读上一夜。

他读书的精髓就是一个字:慢。

他的“慢”,慢在用心上。

他曾说:“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慢”看似是下“笨功夫”,实际上是把书读得熟、记得牢、钻得深。

在网络信息发达、知识碎片化的今天,很多人已经没有耐心静下心来慢慢阅读、反复阅读以及思考了。

有个朋友看我写文章,他也跟着写,结果不到一个月,他就说灵感枯竭,已经没东西可写了,很好奇我是怎么能坚持写两年多的。

我说,近十年时间里,我做的读书笔记就有几十万字了,你想想我的阅读量有多大?

书一定要慢慢读,认真读,反复读,同时还要不断地去思考,这样才能把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厚积薄发。

有些人读书是,看到作者的观点跟自己不一样,就直接否定了全篇文章,否定了整本书。

读书不是找认同感,而是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知识和见闻,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这个世界。

有句话说得好,读书是世界上最划算的一件事,你用一顿饭的钱,就能买到别人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思想精华。

慢说话

曾国藩家书中有一句话:“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人多的时候,能够守住口,是修养;独居时,不枉动杂念,是道德。

俗话说,“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这些都是劝诫人们要仔细思考,不要说得太多。

最近因说错话而翻车的热门人物就是李佳琦了。

当客户说眉笔贵的时候,作为一个顶级销售,他可以有一千种话术来让客户开开心心地下单。

但是,他却选择了最膈应人的,让消费者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

一时的口无遮拦,招致网络舆论的愤怒声讨。许多网友纷纷吐槽,现在的李佳琦“红了、飘了”,忘记了初心。

成熟的人,就应该做到说话有尺,做人有度。

会说话很重要,能闭嘴更关键。三思而后言,说话慢三分,才能避免口出狂言。

慢做事

曾国藩一生带兵打仗数百次,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也只有他的湘军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就是他提出的:“扎硬寨,打呆仗。”

“扎硬寨”,就是曾国藩的军队每到一处,就必须挖出八尺高、三尺厚的壕沟,壕沟外还有三层陷阱防护。

这样安营扎寨的方式耗时耗力,极容易拖垮行军的进度。

但是却形成了强大的防护能力,营地易守难攻,敌人很难从外面攻进来,先锋精锐部队会被陷阱消耗掉相当一部分,战斗力立刻大大降低。

这个时候,自己的队伍再出击反攻,就形成了碾压的气势,让敌方溃不成军。

正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意思就是告诉我们要注重基本功夫的培养,不要光注重表面上的文章。

要稳打稳扎,循序渐进,才能步步为营。

慢下做事的心态,在细节出做到极致。能成大事的人,都在于细节上的认真。


END

作者|龙老板
排版设计|卿月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号主介绍

龙老板,一介商人,五星写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