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列宁有多厉害?看看他这8大能力!

 新用户3997fVpW 2023-09-28 发布于浙江

斯大林眼中的列宁的七大能力。由此可发现,“毛泽东思想,正是活的马列思想”——这句话是确实的。

能力一、每一句话,都是一颗子弹

斯大林:只有列宁才善于把最复杂的事情描写得这样简单和明确,这样扼要和大胆,——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一颗子弹。

在这一点上,毛主席也是如此,

比如,

毛主席:“革命要有根据地,就像人要有屁股。人若没有屁股,就不能坐下来。要是老走着,老站着,定然不会持久;腿走酸了,脚站软了,就会倒下去。革命有了根据地,才能够有地方休整,恢复气力,补充力量,再继续战斗,扩大发展,走向最后胜利。

毛主席把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说得又简单、又明确,这样扼要和大胆。是射向错误思想的有力子弹。

比如,

毛主席:敌人南进,我们得北进,以摧毁敌人的后方。我敢说敌人吞了华北,决不是一服补剂,相反的是一枚炸弹。

说得又简单、又明确,这样扼要和大胆。是射向敌人狂妄幻想的有力子弹,同时是给同胞的一服补剂。

既然是射向敌人的子弹,反过来,就是自己同志的补剂。

能力二、用逻辑的力量

斯大林:当时使我佩服的是列宁演说中那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这种逻辑力量虽然有些枯燥,但是紧紧地抓住听众,一步一步地感动听众,然后就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不剩。我记得当时有很多代表说:“列宁演说中的逻辑好象许多万能的触手,从各方面把你钳住,使你无法脱身:你不是投降,就是完全失败。”我认为列宁演说中的这个特点是他的演说艺术中最强有力的地方。

逻辑是证明和证否的有力手段,逻辑是认知里的更重要的一个阶段。。。

《实践论》:这个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在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的整个认识过程中是更重要的阶段,也就是理性认识的阶段。

这个概念、判断和推理,就是逻辑推理。它是人们认知过程中更重要的阶段。

不用逻辑推理,就会听不懂对方的话、看不明白对方的行动,就是个瞎子、就是个聋子。逻辑是千里眼、逻辑是顺风耳。

信息分为两段,一段是原始信息,一段是基于原始信息逻辑推理得到的推论信息,这是更重要的信息。这两段信息,才构成较为完整的信息。

能力三、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胜利

斯大林:我记得列宁对于这种言论用讽刺的蔑视的口气回答说:“同志们,不要灰心,我们一定会胜利,因为我们是正确的。”憎恨灰心失望的知识分子,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胜利,——这就是列宁当时告诉我们的。当时令人感到布尔什维克的失败是暂时的,布尔什维克在最近的将来一定会胜利。“不因失败而灰心”,——这就是列宁活动中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使他能够把一支忠实到底和相信自己力量的军队团结在他的周围。

相信谁的力量,这是个中心问题。

1)有的人相信对手的力量,所以,就不相信自己能胜利,所以,他们要依靠对手,来使自己胜利。

这种是买办和汉奸的后备队。

2)有的人相信盟友的力量,所以,就不相信自己能创造胜利,所以,他们要依靠盟友,来使自己胜利。

这种一切依靠外援,从而使自己成为附庸。

3)有的人相信群众的力量,所以依靠群众,联系群众,从而使自己胜利。

这种一切依靠自己,因为群众就在那里。

毛主席: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反对了和这种投降主义思想相类似的思想,即是对于国民党的反人民政策让步,信任国民党超过信任人民群众,不敢放手发动群众斗争,不敢在日本占领地区扩大解放区和扩大人民的军队,将抗日战争的领导权送给国民党。

相信自己,相信群众的力量,正是毛主席的原则,所以依靠群众,战胜了相信盟友力量的蒋介石。

能力四、胜利后走向巩固和彻底

斯大林:我记得当时列宁十分坚决地教导代表们说:“第一件事就是不要陶醉于胜利,不要骄傲;第二件事就是要巩固自己的胜利;第三件事就是要彻底击溃对手,因为对手只是被打败了,但是还远没有被彻底击溃。”……竭力避免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尤其要避免过低估计对手的力量。“不因胜利而骄傲”,——这就是列宁性格中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使他能够冷静地估计对手的力量,保证党不遭可能发生的意外。

由此可见,胜利只是巩固的前奏。打败只是彻底消灭的前奏。

正是这种认知,就避免了自己的由胜转败,就有可能使自己获得全胜。

毛主席:孙中山先生是个好人,但他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了?其原因:一、没有分土地;二、不晓得镇压反革命;三、反帝不尖锐。

分土地,就能巩固自己的胜利。镇压反革命,就是要彻底击溃对手。尖锐的反帝,这是提升自己力量的上限,对立面有多大、对应形成的力量就有多高。

分土地,是巩固自己的胜利,所以毛主席坚决的做了分土地的工作,

毛主席:只要福建的土匪消灭,土改完成,即令蒋介石登陆进犯,也是容易对付的。

土匪消灭、土改完成,就是做了巩固的工作。解放战争的胜利,是胜利,但下一步的消灭土匪、土改完成,则是巩固自己的胜利。

由此可见,总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胜利,第二个阶段是巩固胜利,第三个阶段是彻底消灭。然后才可以传承后世。

能力五、原则的政策是唯一正确的政策

斯大林:党的领袖们不能不尊重党内多数的意见。多数,这是领袖们不能不重视的力量。列宁对这一点的了解并不亚于党内其他任何领导者。但是列宁从来没有做过多数的俘虏,尤其是当这个多数没有原则立场的时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过党内多数的意见或党的眼前利益同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相抵触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列宁总是毫不犹豫地坚持原则,反对党的多数。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怕独自一人去反对全体,因为他认为——正如他自己常说的那样——“原则的政策是唯一正确的政策”。

多数,很多时候是机会主义,而在转折点上,多数往往就是错误的、就是失败的。转折点上,从来都是少数才是真理、才是正确、才是胜利。

毛主席所坚持的原则——立足于反面、走向正面。根据的原理是,

毛主席:世界上一切事物没有不走向反面的。

正是走向反面的原理,所以,立足于反面,就走向了反面的反面——正面,如此以得到正面,如此来提高得到正面的概率。

比如,先弃后取。比如,以斗争求团结,以斗争求得统一战线的成立和巩固。比如,先退后进。

所以,就形成了两个阶段,

1)反面阶段。

2)正面阶段。

反面到正面的过渡阶段,就是操盘最吃力的地方。

而反面阶段,也正是自己处在少数派的阶段,也是自己反对多数的阶段。历来的被认为错误,都是发生在反面阶段。

能力六、相信群众的创造力、向群众学习

斯大林:这种病症就叫做害怕群众,不相信群众的创造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有时就产生了领袖对群众的某种贵族态度,而群众虽然不熟悉革命历史,却负有破坏旧制度和建立新制度的使命。怕自发势力汹涌澎湃,怕群众“破坏得太多”,想充当保姆的角色,竭力照书本去教导群众,而不愿意向群众学习,——这就是这种贵族态度的基础。

比如,第一代领导人——陈独秀,就是害怕群众“破坏得太多”,而不愿意向群众学习,这就是这种贵族态度的基础,结果脱离了群众。

又一个根本原因是——他们只看到政权的秩序作用,但没有看到政权的先锋队作用,而政权的先锋队作用,才是最主要、最重要的。

而只有通过向群众学习,才能打掉这种贵族态度的基础。正是从这个原理出发,所以就有了下放干部、干部参加劳动这样的政策。这既是对潜在风险的警惕,也是对潜在风险的解决。

苏联的崩溃,就是依靠精英,不依靠群众,脱离了群众——证明是苏联投票是不要解体,但精英们要求解体。

在1.856亿有投票权的苏联公民中,有1.485亿人参加了全民公决,即79.5%,其中76.43%赞成保留苏联。

可见,精英们已经严重的脱离了群众。这就是精英路线所埋下的一颗定时炸弹,也是精英路线的必然结果——精英路线巩固了政权、但也造成了政权的灭亡。

能力七、创造自发、引导自发

斯大林:列宁总是不倦地教诲我们:要向群众学习,要理解群众的行动,要细心研究群众斗争的实际经验。相信群众的创造力,——这就是列宁活动中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使他能够理解自发势力,把自发运动引上无产阶级革命的轨道。

正是通过向群众学习,所以,能理解群众的自发行为,并把群众的自发行为引上更有效的轨道上来。

正是相信群众的创造力,

毛主席:简单地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下决心长期下去蹲点,就能听到群众的呼声,就能从实践中逐步地认识客观真理,变为主观真理,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看是不是行得通。如果行不通,则必须重新向群众的实践请教。这样就可以解决框框问题,即教条主义问题了,就可以不信迷信了。如果不是这样做,则官越大,真理越少。大官如此,小官也是如此。

所以,毛主席执行了伟大的群众路线。没有这种相信,就不可能有这种群众路线。

正是通过群众路线,把自发行动的先进部分,变为全量的先进。

毛主席:抓住推广先进经验,即可抓住一切。

这样,就实现了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从而在没有外部援助的情况下,也能坚持下去。而当有外部援助的时候,就能换得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在群众路线下,就处处是种子,一经外部气候合适,就纷纷开始发芽、开花和结果。

能力八、转折点上的行动路线

斯大林:天才的远见,迅速抓住并看透即将发生的事变的内在意义的才能,——这就是列宁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使他能够制定正确的战略和革命运动转折关头的明确的行动路线。

能看出转折点,并在转折点上给出明确的行动路线,并且是正确的。这就是远见。

这种对转折点的把握,就使得对自己的现在发挥了极大的高效——服务于转折点。这种对转折点的把握,就使得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明确的把握——抓住和兑现趋势的力量。

比如,

毛主席:但问题在破坏的方式是否有了改变?我以为是有了改变的,从战争与屠杀政策改变到改良与欺骗政策,从硬的政策改变到软的政策,从消灭政策改变到争取政策,从军事政策改变到政治政策。

正是这种观察,确认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契机,巩固和促使了转折点的到来,并且兑现了这种转折点背后趋势的力量。

比如,

毛主席:望克服一切困难争取胜利,十天之后可能好转。

这就是对转折点的预见。计算转折点、寻找转折点,这是领袖天才远见的重要来源。

而转折点,又是基于某一种必然性的力量,正是这种必然导致了转折的发生,

毛主席:一切工作应在敌占太原的设想下作布置的出发点。

正是某种必然性的力量,使这个转折点产生,正是基于这种必然性、远看一步,从而形成了正确的行动路线,这种必然性的认知,是领袖天才远见的重要根源。

综上,斯大林眼中的列宁的八个特点、或者八个能力,也正是毛主席所突出具有的。而这八大能力,是使自己从孤立和包围,走向突围和发展的重大办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