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断食复盘5

 有缘人也 2023-09-29 发布于安徽

今天继续复盘“古法轻断食调养班”学习的第十一课,主要讲授药材和食材的毒性,以及常见的五谷品性特征。

因为我们以五谷为养嘛。

但是食材的毒性或偏性贯穿于食材选择的始终,我们要选择那些毒性小,养生功效较强的食材。

所以本次课前半部分介绍药材和食物的毒性。

但是中医认为的药食毒性,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毒性”。

只要正确认识和掌握了食物的气、味、毒和不同的体质(水、气、血、脾、肾、湿),便可以逐一对食材进行较全面的分析。

一、中医视角下药食的毒性

1. 药物的毒性及其利用

中医毒理学认为,毒性就是药物和食物的偏性。

明代张景岳所著的《类经》曰:

“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偏也。”

通常,人们对毒性的认知是,当吃了有毒的药物或食物以后,立即会引起身体的不适,如食物中毒,呕吐、晕厥,甚至需要就医洗肠排毒,这是一种非常厉害的毒性。

但中医所讲的药物毒性,不仅仅局限于这么猛烈或剧烈的毒,比如砒霜,煤气中毒、食物中毒这类,而是泛指药物的偏性。

《神农本草经》里收录了365味中药,其中超过半数以上的药物都是有毒的,也就是有偏性,即有毒的。

而治病就是利用药物的毒性或偏性来纠正身体的偏性,即以偏纠偏。

所以中医所说的毒,不是通常中毒了的毒,而是指药物的偏颇之性。

像《类经》中所说,身体的寒症要用热性药物治疗,即用药性之偏纠正人体之偏。

所以毒性并不可怕,可以利用药物的毒性来纠偏治病。

2. 食物的毒性及其利用

除了药物有偏性毒性,食物的四气五味中也有偏性,像寒热食物的偏性就较大,温凉的偏性就小。

但是食物毒性的利用不同,它是以正纠偏。

食养的基本原则是食以养正、助人正气。

《类经》里有句话:

“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

所以我们吃的五谷有中正、平和之气,能供给我们日常能量和营养所需,也是人体正气的来源。

如此看来,药物有毒性,有偏颇,食物没有太大毒性和偏颇。所以就有了“是药三分毒”的说法。

但事实上,食物也有毒性,故不能放任随便吃,只是食物的偏性没有药物那么强而已。

此外,既然是药食同源,那么怎样区分哪些是药物,哪些是食物?其实很难区分的,因为二者都能治病。

所以我们也不必纠结于此,而是重点关注它们的毒性大小即可。

总的原则是,在治病时,应选择哪些偏性较小、功效更好的药物。

在日常生活选食材时,要选择中正、平和的食材,少吃偏颇、气味较厚重的,以补养身体的正气。

那么怎样知道药食的毒性大小呢?

二、药食毒性的三品分类法

在药食毒性的区分上,《神农本草经》开辟了历史先河,它是中医四部(另三部是《皇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伟大经典著作之一,值得反复研读,具有开创性意义。

给别人治病,要辨证施治;而给自己食养,要辨证施养,了解食材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食材和食谱。

《神农本草经》对药食的分类有别于常规的按功效划分,即分为解表剂、温理剂、补血剂、理气剂等等,而是从毒性大小划分为上品、中品和下品。

在其收录的365种药物中,上中下品药三足鼎立,各占三分之一天下。

首先是上品药,是作为中药方或食疗方中最主要的运用,被视为君子。

《神农本草经》中对上品药的记载为:

主养命以应天,五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

这就是说,上品药可以经常吃,多吃一点,可轻身益气,助益养命,延缓衰老,延年益寿,颐养天年。

其次,中品药为臣,用于辅佐君子,达到整体系统的正常运转,但不是食物配方中的主力。

其在经典中被描述为:

“主养性以应人,五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

对它们要仔细斟酌,认清认准,达到治病目的即可,不能长期食用。

最后是下品药,居于佐使地位,只有在非常必要的情况下使用。比如,手枪就是在非常时期和时刻下保护自己发挥的功效,但不能轻易使用。

一般下等药被用以攻邪为主,把体内积聚的病理产物,像寒湿淤血等日久积聚种下的恶果,用快刀斩掉,但更需要慎重使用。

经典医书对下品药的描写为:

“主治病以应地,多读,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

在食养食疗中,我们不推荐下品的食材,都是以上品为主。

若谷物为下品的话,不建议长期吃,大量吃。

比如,苦荞就是下品主食,食用时要谨慎少食。

三、治病食养的目标

我们要明确,治病的目标主要是增效。

即增强药物对调养身体、更好更快恢复身体的疗效。这其中会用到以毒攻毒的治病机理,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身体的偏性,让身体尽快回归阴阳平衡的中和状态。

而对食养而言,其主要目的是减毒。

即恰当选择每一种食材搭配中的位置,并以上品为食谱中的主力,最终降低摄入食物总量中的毒性,践行食以求和的原则。

此外,在减毒目标指导下,还涉及到食物间的配伍关系。即当一种食材有偏性时,可以用另一种偏性食材相抗衡抵消,实现食谱尽量中和。

这就好比一个团队中有一人是勇猛刚烈,容易鲁莽但干劲十足,那么就可搭配一位谨慎细致有加的队友,二人各司其职,发挥特长,刚柔相济,优势互补,最终形成整个团队克敌制胜的强大力量。

对此,古人也非常注重考量毒性,把握毒性的度。

在《素问. 五常政大论》中记载道: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五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这段话意思是说,用毒治病的时候,只要去掉病的一大部分即可,而剩余的小部分要用食养调养。

换句话说,食养主要用于治病的康养恢复时期,为打造人体康复的基础,促进人体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助力身体康复。

虽然谷肉果菜尽可食用,但有些果子也是药材。

比如,佛手、山茱萸都是果子,也要注意其毒性,恰当使用为好。

总之,药物有毒性,食物也有毒性。其毒性来源于其生长环境,以及本身的植物科目属性。

不仅如此,人体也有毒性,这取决于自身体质,先天和后天的思维、生活习惯等等。

甚至天地本身也不乏毒性,因为每年的五运六气不同,气候表现特征也不尽相同,像疫情三年的寒湿比较重,进而影响到人体和药食的毒性状态。

四、我的收获和行动

1. 增强了对药食毒性的认识。

一方面天地人万物都有毒性,另一方面,毒性不可怕,也不可避免,只有在充分认知基础上,培养良好的日常饮食习惯,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不断给生命赋能和滋养,就可能远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

2. 明确了食养在日常中不可忽视。

食养的确也是疗愈身体的重要部分,至少不给身体增添负能量。知道了“药补不如食补”背后的道理。

3. 关注一日三餐,体察自身感受。

生活离不开三餐四季,特别是早餐不可轻视,哪些可以吃、不可以吃,以及怎样吃、吃多少,处处离不开讲究。按照课程所讲,每日一餐都能给出所以然的依据,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配方,长期饮用和食用。

总之,食养刚有所认知,正确的餐饮方式才刚起步,学习也正在路上。

其实,生活就是在一餐一粥中细碎度过,度过春夏秋冬,度过韶华暮年,度过人生的漫漫岁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