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可胜:中秋,不知秋思落谁家

 常熟老李jlr5mr 2023-09-29 发布于江苏
中秋节是汉文化圈共同的节日。那一轮圆月,是炎黄子孙的同心圆。
图片
在传统佳节中,中秋的重要性仅次于春节。中秋,顾名思义就是秋季的中间。但是从纯科学的角度来说,秋季的正中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那一刻,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把秋季分成了前后相等的两半。事实上,周朝的祭月也确实在秋分。但是八月十五的那一轮明月,终于以它纯洁的光辉征服了所有的人。至少在汉代,农历八月十五,以祭月、拜月为中心的中秋节就普及了;到了唐代,八月十五,月圆之夜,对月怀远,思念亲人,就成了中秋节最重要的主题;宋代之后,全民参与,中秋节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
月亮,毫无疑问,是中秋的主角。在我们的生活中,距离我们较近的星体,有太阳也有月亮,两者不可或缺。但如果要强行比较一下,太阳可能重要得多。没有太阳的光辉,地球将失去一切生命,月亮也会失去光彩。中国人讴歌太阳的光辉,赞美太阳普照大地,却把一腔深情送给了月亮。以月亮为主角的节日有元宵(元夕),有七夕(秋夕),有中秋(月夕),还有“除夕”——“夕”从字形上看,就是月亮出来一半的意思。中国人对月亮如此热爱,甚至有学者把华夏民族称为“月亮民族”,这是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中秋的习俗也跟月亮有关,除了祭月、赏月外,赏桂花、饮桂花酒也跟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关。就连吃的也叫月饼——香甜的月饼,而不是美丽的嫦娥,才是我儿时盼望中秋节唯一的理由。
图片
既有浪漫主义情怀,洋溢着中国人特有的诗情画意;又有现实主义关怀,充满着中国人心中的伦理家国。中秋文化在诗词之中最能体现出来。每个节日都有诗词名篇。有趣的是,写中秋节的佳作名篇,超过了其他节日之和,中秋节也由此成为了最有诗意的节日。唐宋几乎所有的顶尖诗人都参与了中秋诗词的创作“大赛”,蔚为壮观。
先说唐朝,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杜甫“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王维“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白居易“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个个锦心绣口,流芳百世。这些还不是最著名的,唐朝写中秋最著名的诗歌当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代名相张九龄的代表作,其壮阔瑰丽,妥妥的大唐气象,是中秋文化内涵的最好表达——月儿圆,人团圆。如果说七夕是异性之间的思念,那中秋就是亲人之间的牵挂,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共情。中秋那一轮明月,让无数人魂牵梦绕,不再觉得天各一方。
到了宋代,中秋诗词的桂冠属于苏轼,他写了很多中秋佳作。“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为他夺得中秋诗词之冠的还是那首家喻户晓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作一出,堪称绝唱。然而诗人总能别开生面,论壮阔,南宋词人张孝祥“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堪称一篇《赤壁赋》。辛弃疾“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通篇都是科学追问,是中国古代最有科学色彩的一首词。唐宋之后,写中秋的诗词,不断有佳作涌现,清代诗人黄景仁“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深得中秋之韵。
图片
不仅仅是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秋节。中秋节是汉文化圈共同的节日。那一轮圆月,是炎黄子孙的同心圆。
“夜光杯”是一本小书,里面记录着我们对于生活、对于明天的美好梦想。一年一度,从这本小书里精选美文,汇聚成册,已是我们与读者的一个约定。现在,这第六年的第六本文萃《书里看书 梦里寻梦——爱夜光杯爱上海·2022》,如期而至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